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延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途径分析

延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途径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延续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途径分析

作者:田贞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0期

摘要院通过论述当今景观设计的不足,总结出改进措施,综合考量景观设计与场所精神,分析景观设计要素同场所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带来全新思维,推动景观设计的进步。

关键词院景观设计;场所精神;途径

1 景观设计的场所精神

景观设计的核心基础是在土地之上完成空间布局与设计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文景观的合理构建,满足当代人民对绿色环境的需求。景观设计的主体内容不只包括最终呈现的艺术美感,还应结合用户体验进行适用性设计。城市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也使得景观设计进入行业主导地位,但是建设周期短、经费有限的外在条件制约着景观设计的发展,而缺少实践调查与设计内核的景观规划则失去了城市化建设的终极目的,国内外绿色景观抄袭成风,千篇一律,这种缺乏多元化设计的景观规划大大降低了景观设计的市场竞争力,拖慢了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并且这种单一化设计无法表达当地特有的文化历史底蕴,使景观设计沦为鸡肋,缺乏个性创意的绿色景观也无法满足时下居民对绿色环境的要求。基于此,现代化的景观设计需要设计师另辟蹊径,参考当地人文特色进行深度创新,具有中心内核的创意景观才能发展长远,加入体验式设计更是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达到设计服务于人的目的。所以更具气质彰显人文体验式的景观设计应该被当代设计师重视并最大限度的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推动行业的快速前行。以下将从2个层次分析景观设计的表现形式。

1.1 地域文化营造场所精神

在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是设计灵感的中心思想,一项富有人文情怀的景观设计是具有传承宣传力的,该项设计承载着当地文明的历史演变,是极具地域性特征的设计表现。设计师通过结合当地特有风俗文明,以实物的形式将某种精神传承表现出来,呈现出一种更具渲染力的景观价值,居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了解到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质,具有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另外,采用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人们可以从景观表象思考其内在表现含义,由物质价值扩展到精神价值,这才是景观设计需要向世人传达及表现的主题。

1.2 空间组织体现场所精神

空间的合理规划是整个景观设计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是场所精神层层递进的关键环节。我国普遍采用的园林空间布局分为3 种设计形式,分别为规则式、自然式以及二者混合式。所谓规则式,其主体设计模式是继承了西方的园林设计思想,将建筑物作为规划主体,并且空间布局以几何的方式进行规划,此种空间组织方式追求整体的整齐划一,这种布局形式流入中国后,其主要被应用在庄严肃穆的园林设计中,例如陵园的空间设计。自然式的空间布局又叫不规则式空间布局,此种设计方式在我国景观设计中广泛应用,该布局核心思想是注重意境的表达与渲染,借助完全无雕琢的风景营造最为自然的景观设计,并且结合造林手法进行空间规划,做到空间分割,处处是景。此种设计模式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强调自然景观的重要性。混合式的空间布局,则是以上2种方式的综合体,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的灵活变通,注重整体建筑的同时,保持局部设计的灵动,让人深入自然的同时更享舒适。

2 景观设计的要素对场所精神的影响

2.1 水

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连接各景色间的重要纽带,并且利用水自然的流动性将园林空间进行灵活划分,更好地显示出园林设计的主题。景观设计中水可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2种表现形式,静态水给人以安静包容的精神感受,为园林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整体风格。动态水则更显灵动,人们可以在园林中划船嬉戏,增添园林的生动趣味性,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2.2 植物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调配完成设计理念,营造人文风格。植物景观的变化会带来场所精神,例如植物随着季节的交替,颜色相应进行转变,这就会产生场所精神,改变人们的观赏心情。因此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根据植物的这种特性营造特定的氛围。除此之外,植物的组织序列还能产生场所精神。植物的围合产生封闭、半封闭、开敞空间,这些空间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3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设计需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针对文化特色的表现,并注意利用景观设计要素,让其发挥出最大价值,增添园林设计的艺术美感与生动活泼性,拥有主题精神的景观设计才能拥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皓,王晋华,田朝阳.滨河空间场所精神延续和更新探讨[J].华中建筑,2012(4)

[2] 常乐.场所精神的创造性延续———以刘家琨及其建筑作品为例[C].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