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主人公命运对战争的影响
摘要:在英雄史诗《伊利亚特》中,命运是一个强大而模糊的概念。命运注定的结局不可逆转,但在走向结局的过程中,命运也给予了一定的发挥空间。命运通过神明与英雄,对战争的开端、战争的持续、战争的场面以及战争的结局等四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伊利亚特》;命运;战争;神明;英雄
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展现出了一幅幅宏大的战争画面,交战双方共同展现出了风格化的战争画卷。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有大量关于神明与英雄的描写。他们似乎对战争过程有着莫大的影响,然而对战争产生了不容忽视之影响的,还有他们背后的命运。
在《伊利亚特》中,命运无所不在,它是一个强大而模糊的概念。不可逆转的命运对神明和英雄都有所暗示,但暗示有时候又是相对模糊的;命运对神明的举措、英雄的结局、战争的结局等都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在结局到来之前也允许自我追求。就像命运安排了一场戏,他事先告知了每一幕的结局,却没有对每个细节进行详细的描述;他一点一点给了“演员们”这场戏的主线,而不是一开始就提供了完备的剧本;为此也给予了一定的发挥空间。
虽然命运的概念比较模糊,但它对战争的影响却贯穿了整个战争的过程。命运对战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与战争紧密相关的神明和英雄的影响。命运通过神明与英雄,对战争的开端、战争的持续、战争的场面以及战争的结局等四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一、命运促使神明激起战争
神明成为战争的渊薮,与命运对神明性格的塑造是有关联的。命运注定了神明的永恒,使他们免于必死的压力。生命的永恒使神在性格上缺乏英雄所具有的高贵血性。“正是必死的压力强行驱使凡人去拥有美德;而免于这种压力的诸神,拥有完美的永恒,却比凡人少了‘美德’”。[1]这里的“美德”指的是杰出与高贵血性。
神明缺乏高贵血性,于是他们会在自认为必要的时候利用凡人。当神与神之间产生利益冲突,产生嫉妒、怨恨等情感时,他们不像英雄或是凡人那样,总会以正面冲突或抗拒的形式直接发泄情感或满足利益诉求。比如赫拉和雅典娜虽然因为阿佛罗狄忒得到了上书“给最美女神”的金苹果而嫉妒、不平,却没有因此展开神明间的直接较量,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表明立场和发泄情感:制造和利用人的矛盾,分别支持阿开奥斯和特洛伊进行战斗。在《伊利亚特》第二十四卷中,阿喀琉斯愤怒地虐待赫克托尔时,神明原本可以偷走赫克托尔的尸体,“但赫拉、波塞冬和目光炯炯的女神不赞成,她们依然恨神圣的伊利昂、普里阿摩斯和他的人民,只因阿勒珊罗斯犯罪,在她们去到他的羊圈时侮辱她们,赞美那位引起致命的情欲的女神。”[2]说明战争起因就与神明之间的嫉妒有关,也体现了她们促成两方对立、战斗的初衷。
对于神来说,胜利作用在人身上远比作用在自己身上更有快感。因为神的生命是永恒的,胜利作用在他们自己身上时是非常短暂的,甚至是转瞬即逝的,神的直接胜利是一种短暂性的胜利。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当胜利转移到人身上时,胜利便能获得额外的荣誉与荣耀,能实现生命意义,具有重要的转折作用,甚至取得结局性的胜利。当神明把人的胜利视为神明胜利的转移时,胜利的意义就被大大提高了,更能激起神明对于胜利的争取、参与到争取胜利的战斗中。所以,神明必须让下界的两方势力对立起来,并鼓励他们互相厮杀来激起自己的战斗欲望。
二、命运促使神明维持战争
神明在维持战争状态中起到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神明为实现命运的工具。命运注定了战争要持续,也注定了战争的结局,促使神对维持战争状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扼杀了一些停止战争的可能性,甚至直接参与到战争当中。“在荷马笔下,命运高于神明的力量,同时命运通过神明的活动来实现,并且同神明一起产生作用。”[3]
命运和神明的关系在学术界引起过很大的争议。大体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命运等于神;第二种是命运高于神明,神明仅是命运的工具;第三种是命运和神明是两种不同的宗教原则。[4]本文认同的是第二种说法。在《伊利亚特》中,就连宙斯这样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主神,都得服从命运的安排。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最钟爱的凡人——自己的儿子萨尔佩冬离他而去,因为他是“一个命里早就注定要死的凡人”“天命不可违”。命运始终高于神的意志而存在,命运对战争的操纵是神明不能违背的,包括英雄的死亡结局。
当“命运”有对战争的暗示作用时,神便成为左右战争的工具。忒提斯在战争开始之前便能预知阿喀琉斯参战并会死亡的命运,在战争开始之后也能告诉儿子“你注定的死期也便来临,待赫克托尔一死”[5],说明神能够感知到命运对于战争以及战争结局的暗示。命运既然对战争有所暗示、要让战争持续,神明便要在维持战争状态中起到作用。比如《伊利亚特》第四卷中,战争原本是有可能结束的,因为阿开奥斯人在决斗中取胜,本该得到海伦及其财产,双方各自罢兵修好,但神明却进行了干预,他们在大会上讨论“我们是再挑起凶恶的战斗和可怕的喧嚣,还是使双方的彼此友好相处?”[6]最终宙斯吩咐雅典娜重燃战火,特洛亚盟友潘达罗斯在雅典娜的教唆下射伤墨捏拉奥斯,激怒了希腊联军,战争又起。再比如第二十卷中,宙斯在大会上允许众神参与到战争当中,他说“即使捷足的佩琉斯之子独自出站,特洛亚人对阿喀琉斯也难以抵挡。以前他们一见他便惊慌得发颤,何况他现在怒火填膺,为同伴之死,我担心他不要违背命数摧毁城墙”,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命数”的遵从和维护,这一点促使他让众神参与到战争之中。
三、命运促使英雄勾勒出宏大的战争场面
两方英雄能共同勾勒出宏大的战争场面,离不开命运为他们塑造的性格和赋予的体格。当尚武精神配上矫健的身躯,英雄对于荣誉的追求便使战争场面更加宏大、壮丽,他们推动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高潮,让他们的生命意义凝结成战争中一个个荣耀的瞬间。
命运塑造了英雄的性格。一方面,对命运的预感——即知道英雄必死,会使英雄产生一定的忧郁与孤独感,毕竟他们不像神明那样拥有永恒的生命。他们与平凡人相比是杰出的,他们的孤独也是平凡人难以体会到的。另一方面,命运造成的必死的压力,促使英雄及时进行自我追求、实现生命的价值。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上升为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这使得英雄又同时要具备尚武精神,以勇力来实现荣誉与荣耀。
两方面性格相结合,注定了英雄在战争中的表现是悲壮的。“悲”的是必死的命运,“壮”的是英雄面对命运时的态度和选择。比如,阿喀琉斯在战争开始前其实是有两种命运可以选择的:一是默默无闻而幸福长寿,但在四世之后就会被人们忘却;二是参加战斗,虽然会牺牲,但可以被世代传颂。阿喀琉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走上了特洛伊的战场,通过自己的勇力去追求荣誉。在《伊利亚特》第十八卷中,也表明了阿喀琉斯对待命运的态度和对荣誉的追求。“如果命运对我也这样安排,我愿意倒下死去,但我现在要去争取荣誉。”再比如,在《伊利亚特》第六卷中,赫克托尔明知道参与战斗必然导致灭亡,但他为了维护荣誉,必须与妻子诀别。他说“我的心也不容我逃避,我一向习惯于勇敢杀敌,同特洛亚人并肩打头阵,为父亲和我自己赢得莫大的荣誉”,“我认为,谁都逃不过他的注定的命运”[7],他的妻子安德罗马克只好“含泪惨笑”,他的女仆们“就这样在厅堂里哀悼还活着的赫克托尔”。
当英雄走上战场,一项明显的优势就更加突出了——命运赋予英雄强健的体格。英雄
的参与为战斗的双方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他们有矫健的身躯作为参战的基本条件,他们的身姿和勇力是平凡人无法匹敌的。这是一种命运注定的、与生俱来的先天性优势,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获得的,只有命运注定的英雄才可以获得它。比如,阿喀琉斯“每块肌肉都是青铜铸成的”;墨奈劳斯强健匀称的大腿、小腿和线条分明的踝骨等等。
在这样的优势条件下,英雄的尚武精神和对荣誉的追求又让战争场面愈发宏大。阿喀琉斯在得知帕特罗克洛斯被杀死、自己的铠甲被夺时,悲痛得嚎啕大哭,并几乎疯狂地杀出一条血路,体现了他的鲜明性格。在《伊利亚特》第二十卷中,阿喀琉斯身先士卒地出战,打响了大战的前奏:“佩琉斯之子从另一面冲出来迎战,有如一头雄狮……弓起身张开大口,牙齿间泛出白沫,雄心在胸口沸腾,强健的尾巴来回拍打后腿和两肋……它双目火光闪烁,纵身向前跃起,或是杀死农人,或是自己丧身。巨大的力量和无畏的心灵当时也这样激励阿喀琉斯向勇敢的埃涅阿斯冲杀。”[8]正是命运塑造的性格和赋予的体格,让他不仅胜过了平凡人,也胜过了许多的英雄,让战争场面因为他的参与而显得更加宏大与壮丽。
除了英雄之外,神明对勾勒战争画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神间接地参与过战争,甚至直接参与了十年特罗亚战争的总决战。前文中提到过,神明维持战争的原因与他们对“命数”遵从有关,而神明直接进入战争画卷是神明维持战争的一种体现,也与神明是命运的工具有关,并且神明也没有忘记激起战争的初衷。
四、命运注定了战争的结局和英雄的死亡
一方的沦陷和英雄的死亡是战争不可避免的结局,而谁先沦陷、谁先死亡是命运注定好了的。在战争的高潮以及英雄进行殊死拼搏的时候,常出现一些自然预兆或是神明的指示,实际上是命运在进行指示,指示胜利被赋予谁,死亡又将笼罩谁。战争展现了英雄以勇力换取的荣光,然而战争的残酷丝毫没有被削弱,英雄代表的生命转瞬即逝,必死的命
运是贯穿始终的主题。
命运的指示引导着战局的走向,命运的倾斜预示着战局优势的倾斜。《伊利亚特》中,“天平”便是一种象征命运的工具。宙斯根据天平的指示来决定把荣誉赐予谁。“神和人的父亲平衡一架黄金的天平,在秤盘上放上两个悲伤的死亡命运,分属驯马的特洛亚人和铍铜甲的阿开奥斯人,他提起秤杆,阿开奥斯人的注定的日子往下沉。特洛亚人的命运升到辽阔的天空。”当宙斯看见命运天平称量的结果后,就按照命运的指示,威胁阿开奥斯人,暂时帮助特洛亚人。“他从伊达山鸣放大雷,把闪亮的电光送到阿开奥斯人的军中,他们看见了,感到惊异,苍白的恐惧笼罩着他们。”在这场行动中,真正做主的不是宙斯,而是命运。[9]
命运还注定了英雄的死亡,以及死亡来临的时刻。在史诗末尾,赫克托尔的生死命运也是宙斯用天平称量得知的。“天父取出他的那杆黄金天平,把两个悲惨的死亡判决放进秤盘,一个属于阿喀琉斯,一个属于驯马的赫克托尔,他提起秤杆,赫克托尔一侧下倾,滑向哈得斯,阿波罗立即把他抛弃。”原本还在向赫克托尔灌输力量的太阳神阿波罗,在看到称量结果后就“立即把他抛弃”。而英雄对于命运在死亡中扮演的角色也有冷静、清醒的认识。阿喀琉斯在平息愤怒、重新回到战场上准备为帕特洛克罗斯报仇时,他的神马告诫他不要出战,他却说“克珊托斯,你预言我死?这无需你牵挂!我自己清楚地知道我注定要死在这里。”他知道自己一旦杀死赫克托尔,自己的死期也便要来临,但他在死亡到来之前依然坚持争取显赫的荣光来作为对死的报偿。有了击杀赫克托尔的荣誉,他便愿意宁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随时迎接死亡”。[10]对命运与死亡有着如此冷静、清醒的认识,其实也是一种悲哀,阿喀琉斯的悲哀之处是最杰出的英雄对命运的默认。没有人能摆脱命运,没有人能摆脱死亡。
命运带来胜利的喜悦,也造成失败的痛苦。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无法预料
的命定的时刻被杀,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即使取得过胜利,杀人的光荣也可能被被杀的结果所取代。但命运注定的死亡并不是对英勇战斗的否定。对有着尚武精神和追求荣誉的英雄来说,在战场上光荣地战死要胜过庸庸碌碌地长寿,死亡是对命运的一种回归。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命运通过影响神明与英雄,对战争产生了贯穿始终的影响。命运影响了神明的性格,让神明更愿意通过人来激起自己的战斗欲望;命运将神明作为一种工具,当命运暗示战争持续的时候,神明能够感知命运的暗示,在维持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直接参与到战争中;命运影响了英雄的性格,必死的压力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尚武精神和对荣誉的追求,同时命运赐予了他们异于常人的强健体格,让他们在战争中拼杀出更加宏大与壮丽的画面;命运通过自然征兆与神明指示了战争的结局,英雄在战争中实现人生价值后死亡,实现了对命运的回归。
命运对战争其实也是留有余地的。在理清命运对神明与英雄的影响、对战争的影响的过程中,也可以认识到神和英雄也不仅仅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命运,他们在战争中也拥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发挥空间,这是命运对他们、对战争的余地。命运对神明和英雄都有影响,在命运的影响之下,神明和英雄也进行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比如神明虽然不能直接决定人的死亡,但可以按照自己的立场影响人的死亡方式,英雄虽然改变不了必死的结局,但可以决定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