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还VP呢”构式研究概述
李琭琛
【摘 要】''还X呢''是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普遍运用于口语交际中。构式中的''X''可以是体词性成分''NP'',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VP''。关于构式''还X呢''的研究,先辈和时贤主要集中于对''还NP呢''的讨论,关于''还VP呢''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对''还VP呢''构式的分类及语用功能问题的探讨更是只言片语,比较零散,因而从''还VP呢''构式的分类及语用功能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非常有必要。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2页(P57-58)
【关键词】“还X呢”;副词“还”;“还VP呢” 【作 者】李琭琛
【作者单位】[1]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146.3
一、构式“还X呢”的研究概况
“还X呢”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典型构式系统,其整体意义不是由部分意义堆砌叠加而成,即部分意义之和小于整体意义。 构式中的“X”可以是NP,也可以是VP,如:
[1]“他连袜子都不会洗,还大学生呢!”(李纲《一路彩虹》) [2]“我们是红十字会,不仅包邮,还报销呢 !”(微博)
例[1]中的“大学生”是名词,属于体词性成分,即NP;例[2]中的“报销”属谓词性成分,即VP。 1.“X”是“NP”
先辈和时贤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X是NP上,即“还NP呢”构式对于“X”的限定。宗守云(1995)谈到了“还NP呢”构式对于“NP”的选择问题,认为:“能够进入该种构式的名词性成分必须具有推移性,与之相对,不正当、非法的职业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该构式。”但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杨玉玲(2004)认为:“能够进入该格式的NP必须是说话人认为的能够代表某种高标准或者高水平的名词性成分。相反,某种低标准、低水平的名词性成分不能够进入该格式。”①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还NP呢”构式中的体词性成分受一定条件,并不是所有的NP都可以进入该构式。但是杨文给出的关于“高标准和高水平”的概念比较模糊。由于说话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所以关于“高标准、高水平”的定义很难界定,而在具体的口语交际中也存在着一些表示“低水平、低标准”的名词性成分进入该类构式的情况,如:
[3]“你还文盲呢,你是流氓我一直没揭发你。”(见丁力2007) [4]“还农村小学呢,这是我们县里的实验小学!”(见丁力2007)
例[3]中“文盲”指的是不识字的成年人。所以“文盲”是较普通受教育者文化水平低的一种“低水平、低标准”的名词性成分,但也可以进入该构式。例[4]中“农村小学”是较“县里的实验小学”水平低的名词性成分,在该构式中也可以成立。
2.“X”是“VP”
专门研究“还VP呢”构式的文章不多,胡佳丽(2012)在《现代汉语“还XP呢”构式研究》一文中提出:“‘还XP呢’中的‘XP’受该构式的构式义影响。”她认为:“VP表示某种已经发生了的行为或动作。”即谓词性成分VP的动作是已然的事实。但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也有例外的情况存在,VP也可以是未发生的动作行为,如:
[5]“还结婚呢,没这点共识和包容性我看连谈恋爱都难。”(微博)
[6]“自从到了2012,我没有一天不失眠,快点睡啊,明早还考试呢 !”(微博) 例[5]中的“结婚”与例[6]中的“考试”都是未发生的动作行为,也都可以作为VP进入该构式。
此外,宗守云(2016)在《“还X呢”构式: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一文中认为:“‘还NP呢’和‘还VP呢’属于同一类构式,‘X’是体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并不是关键,重要的在于“X”这个语言成分必须是被说话人赋予的消极内容。”但有些语言成分即使不是说话人赋予的消极内容也可以进入“还X呢”构式。如:
[7]“还哼呢!你当我真扁过你了呀!”(猫子《罢工新娘》) [8]“还一二三呢!下面的同学都睡着了。”(见郑娟曼2009)
例[7]中的“哼”作为语气词,可以进入“还X呢”构式中;例[8]中的“一二三”作为数词,也可以在“还X呢”构式中成立,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也比较清晰明确。
二、关于副词“还”的研究
先辈和时贤关于副词“还”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文章对“还”的语义分析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刘坚、江蓝生等(1992)认为:“‘还’的性质是疑问副词,‘还’的语法意义是使句子的疑问语气增强,并且在话语中包含追究之意。”
杨玲(1999)对“还”的基本义和派生义进行了归纳,并对其语义作了详细的分析。她认为:“副词‘还’的基本义主要表示说话人对某种现象、行为和动作的估量,将其记作‘还1’;表派生义的‘还’记作‘还2’和‘还3’,其中‘还2’主要强调某种动作、行为或现象早已经发生,‘还3’主要用来强调某种语气和口气。”②
高增霞(2002)认为:“表延续是副词‘还’最基本的意义,也是‘还’的核心意义。其他表达持续不变或范围扩大等用法都是对其延续义的延伸。”此外,她还认为:“‘还’能够帮助说话人表达情感,并加强说话人的语气。”
张平(2003)认为:“‘还’表事理逻辑上的相反,相当于‘反而、反倒、却’的意义,在句法功能上充当状语。”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的“还”是副词,其基本意义表示持续和延续;可以充当状语,表逻辑或思维上的相反;也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增加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意义,这些都为我们对“还VP呢”构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关于“还VP呢”构式义的研究
对于“还NP呢”的构式义问题,宗守云(1995)认为:“‘还NP呢’的构式义表现为说话人认为NP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水平和目标。说话人对待NP的态度是不满意的,带有鄙视的情绪,体现在语气上则是一种责备、讥讽的口吻。” 郑娟曼(2009)认为该构式的基本构式义为表示“否定”,并将“还NP呢”的构式义分为四类,每类表达的意义均有不同。郑文给出的四类构式义分别为:“A构式表达反期望信息,就是‘期望否定’,B、C、D构式表达反预期信息,即为‘预期否定’。”
宗守云(2016)认为:“‘还NP呢’与‘还VP呢’都能够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绪。”并分别从知域、行域、言域三方面对“还X呢”的构式义做出了分析与归
纳。其中“行域贬义的“还X呢”构式意义为:由于主体表现违背了社会固有模式,说话人用该构式表达贬抑态度;知域否定的“还X呢”构式意义为:由于话语内容违背了事实本来状况,说话人用该构式表达否定态度;言域嗔怪的“还X呢”构式意义为:由于言语行为违背了表达得体原则,说话人用该构式表达嗔怪的态度。”④
通过以上的整理我们不难发现,在先辈与时贤的研究中,基本认为“还VP呢”具有表示否定和谴责的消极意义。但前期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还VP呢”构式也可以用来表示赞赏和肯定的积极意义。 四、关于“还VP呢”主观性的研究
20世纪中叶以后,关于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问题的研究开始兴起,Langacker和Traugott是语言主观性与主观化问题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语言主观化问题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Langacker从共时的角度探讨了说话人采用何种结构来表现主观性的情况。语用学、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法学派也都强调语言要表达出说话人个人的情感和观点,而并不仅仅是单一、客观的去表达一种命题式的思想。这三个学派都较为重视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以及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Traugott(1995)认为:“主观化是一种语义到语用的演变。”也就是话语展现出的意义与说话人的观点和主观情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沈家煊(2001)对国外关于语言“主观性”和“主观化”的研究情况做了综述,他认为:“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表述某一段话语时,阐明自己对该段话语的态度和情感理解,使“自我”的印记留在话语当中;‘主观化’则是指语言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或采用一种相应的结构形式来表现出这种主观性。”⑤
关于构式“还VP呢”的主观性与主观化问题目前学界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较少,我们整理和归纳了以下几种看法:
吕叔湘(1980)认为:“副词‘还’通常与语气词‘呢’连用,表示应该怎么样却
没有怎么样之意,话语中包含责备或讥讽的口吻。”
沈家煊(2001)在《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一文中对我们讨论的“还VP呢”句式有所提及。他认为:“这类构式一般由前后两个小句组成,带有‘还……呢’的小句称作主表小句,不带‘还……呢’的小句称作语境小句,主表小句与语境小句之间可以互相变换位置,但意思保持不变。”⑥沈文对“还”的主观性问题也作出了分析,认为:“副词‘还’在‘还VP呢’类句式中有‘抑’与‘扬’两种语气。主要用于表示情感并增强语气的‘还’存在于表示‘扬’的语气之中。同时‘还’具有‘主观’和‘元语’的性质,表示元语增量的“还”字句代表着说话人对客观陈述命题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因此‘还’具有主观性。”
张宝胜(2003)对“还”的主观性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从轻重音方面着手,认为:“‘还’在陈述命题的同时表明说话人的看法,这是其主观性用法的体现。” 钟明荣(2005)对“还NP呢”构式的主观性问题给予了一定的看法和态度,他着重强调“还NP呢”构式主观性用法的重要性,并认为“前后两个分句可以形成反常命题”是该构式主观性用法必须具有的条件。钟文在张宝胜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三类命题,包括常理命题、反常命题和超常命题。他认为:“副词‘还’既有一般用法又有主观性用法,但这仅仅存在于反常命题之中,并提出‘还’有进一步虚化的可能。”⑦
武果(2009)将“还”的主观性用法区分为反说话人预期与反听话人预期两种,并且对其作出系统的阐述,如:
[9]“亏你还是大哥呢,也不让着点妹妹。”(微博) [10]“你可别小看她,人家还是医学博士呢。”(微博) 例[9]是反说话人预期,例[10]是反听话人预期。
通过以上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还VP呢”构式可以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并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色彩,其中“还”可以表示主观意义上的持续义和反预期义,
在该类构式中与“呢”这个语气词连用,以达到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和态度的目的。 五、关于“还VP呢”语用功能的研究
专门讨论构式“还VP呢”语用功能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少,大部分研究方向倾向于对“还X呢”与“还NP呢”语用功能的考察,因而对“还VP呢”语用功能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郑娟曼(2009)认为:“‘还NP呢’具有锁定反预期信息焦点的功能。”⑧“还NP呢”构式可以表示说话者的观点态度与受话者的预期判断并不相吻合,其带有的主观性色彩也较为鲜明。
彭颖(2011)认为:“‘还X呢’构式的语用功能为负面评价,即说话人对某人或某物表达负面的评价。说话人通过对‘X’的否定表明自己的主观态度,而这种主观态度中带有一定的负面评价信息,其主要的来源就在于副词“还”的主观性意义。”⑨
胡佳丽(2012)在《现代汉语‘还XP呢’构式研究》一文中也表示“还XP呢”构式主要有反预期和负面评价这两种功能,并对这两种语用功能的成因进行了讨论。 综上所述,先辈和时贤在“还X呢”构式与“还NP呢”构式的语用功能方面进行的讨论为我们对“还VP呢”语用功能问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由于此类研究成果较少,文章将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还X呢”类构式语用功能的探索分析,来进一步研究“还VP呢”构式的语用功能,希望对“还VP呢”构式的研究成果提供补充。 注释:
①杨玉玲:《说说“还NP呢”句式》,《修辞学习》,2004年第6期. ②杨玲:《现代汉语副词“还”的语义与语法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第1期.
③张平:《副词“还”分布格式及语义的历时演化》,《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
④宗守云:《“还X呢”构式: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
⑤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⑥沈家煊:《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中国语文》,2001年第6期. ⑦钟明荣:《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 ⑧郑娟曼:《“还NP呢”构式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第2期. ⑨彭颖:《构式“还NP呢”的负面评价功能归因》,《语文学刊》,2011第12期.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丁力.也说“还NP呢”句式[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版,2007(3):46-50. [2]胡峰.“还NP呢”句式考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1):91-95. [3]李敏.副词“还”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2.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2016.
[5]邵敬敏.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6]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195-204+287. [7]史锡尧.语气词“了”、“呢”的表意作用[J].汉语学习,1990(2):1-4.
[8]唐敏.副词“还”的“反预期”语用功能及“反预期”的义源追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69-73.
[9]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18-24. [10]武果.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J].世界汉语教学,2009,23(3):322-333. [11]谢白羽.“还”的主观性及其句法实现[J].汉语学习,2011(3):65-70.
[12]徐鹏波,徐鹏鹏.副词“还”的语气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23(4):38-43. [13]杨玉玲.说说“还NP呢”句式[J].修辞学习,2004(6):48-50.
[14]张平.程度副词“还”新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52-155. [15]张谊生.汉语否定的性质、特征与类别——兼论委婉式降格否定的作用与效果[J].汉语学习,2015(1):3-12.
[16]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1):51-63. [17]郑娟曼.从引述回应式看汉语习语构式的贬抑倾向[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3):77-82.
[18]钟明荣.主观性和“还NP呢”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4.
[19]宗守云.“还N呢”与“比N还N”格式试析[J].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3-27. [20]宗守云.“还X呢”构式:行域贬抑、知域否定、言域嗔怪[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4):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