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卷第4期2007年8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OURNAL OF XINYU COLLEGEVol.12,NO.4
Aug.2007
现代汉语“V+到”
结构的普遍性及其类型
●曾海清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 江西 新余 338000)
摘 要:现代汉语“V+到”结构很普遍,根据“V+到”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可把它们分为四种类型:“V+到”结构表示位
移义(包括具体位移义和抽象位移义)、“V+到”结构表示时间义、“V+到”结构表示程度义、“V+到”结构表示获得义。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审美要素;审美意义中图分类号:I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7)04-0055-03在现代汉语中,能够在其后面加上“到”组成动补结构的动词相当普遍:如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动态动作动词、静态动作动词;在动态动作动词中,可以是瞬间动词,也可以是持续动词;在静态动作动词中,可以是姿势动词,也可以是位置动词;可以是感觉动词,也可以是心理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在及物动词中,可以是单宾动词,也可以是双宾动词。从配价角度上说,可以是一价、二价动词,也可以是三价动词。
下面以孟琮、郑怀德等主编的《动词用法词典》为统计对象来说明“V+到”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动词用法词典》共有动词1328个,义项2117条。
表1接“到”或“到+…来/去”的:
动词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496242738
表3只接“到+…来/去”而不接“到”的:动词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表4动词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222143
百分比
1.7%1.6%3.3%
动词义项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512374
百分比
2.9%1.1%4.0%
既能接“到”又能接“到+…来/去”的:数量
43255487
百分比
32.5%4.1%36.6%
动词义项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45566521
百分比
21.5%3.1%24.6
百分比
37.3%18.2%55.5%
动词义项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8622631125
百分比
40.7%12.4%53.1%
注:此表中的百分比分别是指动词和动词总数1328之
比,及动词义项和动词义项总数2117之比,下同。
从此表可以看出,超过半数以上的常用动词和动词义项后面可以接“到”组成动补结构,这充分说明“V+到”的句式分布具有普遍性。
表2只接“到”而不接“到+…来/去”的:
动词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21428
百分比
19.9%12.3%32.2%
动词义项单音节双音节合计
数量
356174530
百分比
16.8%8.2%25.0%
此表中的动词有220个同表二和表三相重复,原因是:同
一个动词有的义项只接“到”,有的义项只接“到+…来/去”,有的义项既接“到”又接“到+…来/去”。
(NP是指充当宾语的各种成分)为什么有的“V到+NP”
格式后面能加“来/去”,而有的后面不能加“来/去”?因为“来、去”都是趋向动词,“来”表示人或事物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去”表示人或事物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所以一般只有当“V到+NP”格式表示的是位移义时(含抽象位移),其后面才能加“来/去”,而当它表示的是时间、数量、获得、结果、程度等意义时,一般是不能加“来/去”的。
按“V到+NP”所表示的意义,可将它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V到NP”格式表示位移义“V到NP”格式能回答“V到何处”的问题,表示位移义。所谓“位移”,是指某一事物或人通过某一运动方式,或在外力作用下,或由于某种抽象行为的作用,到达某一新的终点位置上处于一种稳定状态。“V到NP”格式有表示具体位移义
收稿日期:2007-07-11
(批准文号:余高专字[2006]69号)研究项目:新余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立项课题《现代汉语“V+到”结构研讨》
作者简介:曾海清(1967-),男,江西莲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和方言研究。
— 55—
第4期新 余 高 专 学 报 2007(第12卷)
和抽象位移义两种。
后面能带具体终点成分的“V到NP”表示的是具体的位移。
(一)“V到NP”格式表示施事者动作行为的位移。能这样用的动词有:
1.趴垂蹲俯伏靠站睡躺停弯住坐
2.走跑冲凑逃回上下进退爬闹骂逛奔闯倒登栽
3.踩跌跪滚挤来落冒喷扑摔缩踏舔褪
第1组主要是一些姿势动词,具有[+动作][+姿势]的语义特征。第2组是持续动词,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第3组是瞬间动词,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
如:(1)兰兰躺到草坪上去了。(2)同学们冲到山上去了。
(二)“V到NP”格式表示施事者以其动作行为使所受影响的事物的位置(一般是受事)发生位移,施事者一般不会发生位移。这样的动词有:
放夹晾淋描驮安排保护抄写传染登记逮捕介绍派遣
如:(3)把书放到桌子上去了。(4)骆驼把东西驮到山里来了。
例(3)只表示受事发生位移。例(4)施事和受事都发生了位移,叫做伴随位移,但其重点是受事的位移,此句强调的是“东西到了山里”,介词“把”后成分成为了焦点。
后面能带抽象终点成分的“V到NP”格式表示抽象位移,是整个事情的位移。如“他讽刺到教师的头上去了”,表示“他讽刺人这种事情”发生了位移,位移的终点“头上”不是指其具体的意义“脑袋上”,而是借指“老师”这个对象。
(一)表示施事者发出动作行为并使这种抽象的行为发生位移的动词。如:
1.猜想
2.哄造(捏~)算计欺骗逼惹威胁报复怨怪责备怀疑
3.求调查活动了解动员第1类是单音节的心理动词。“猜、想”只表示施事者的心理行为发生位移,不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如“他想到哪里去了?”“猜、想”都是二价及物动词,它们所表示的都是有意识的主体对于客体的思考,“V到”结构联系着两个强制性的句法成分(施事和位事),这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事件———“施事发出动作行为并使抽象的动作行为发生位移”。
第2类动词构成的“V到NP”格式发生的位移能给当事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损失,都是贬义词。有些具有[+欺骗]的语义特征,如“哄、造、算计、欺骗”等;有些具有[+威逼]的语义特征,如“逼、惹、审、威胁、报复”等;有些具有[+责疑]的语义特征,如“怨、怪、责备、怀疑”等。它们都是二价动词,组成的“V到”结构也是二价的。进入句子后联系着两个必有动元,一个是施事,另一个是当事,如“你怪到人家头上去了”一句中的“怪到”联系着施事“你”和当事“人家头上”两个动元,这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事件“施事发出动作行为并使行为发生位移,并能给当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损害”。
第3类动词构成的“V到NP”格式发生的位移对当事者的影响是中性的,如“他已经了解到我这儿来了”,这一类动词都是中性词、二价动词,它们组成的“V到”结构进入句子后也联系着两个必有动元:施事和当事。
(二)表示施事者以其抽象的动作行为使所影响的事物发生抽象的位移的动词。如:
1.吸收吸引总结结合团结2.透露泄露3.应用运用贯彻汇报反映
第1类动词具有[+聚拢]的词义特征,这类动词组成“V— 56—
到NP”格式表示施事者的行为使所影响的事物———使事向
NP靠拢。如:(5)我们要把他吸收到党里来。(使事“他”向“党”靠拢)
第2类动词具有[+外露]的语义特征,这类动词组成的“V到NP”格式表示施事者的动作行为使所影响的事物(使事)外露给NP。如:(6)他把这个消息透露到外面了。
第3类动词可以分为两个小类:一类组成“V到NP”格式后表示使事由上到下(或由高到低)的抽象位移,如“应用、运用、贯彻”;另一类组成“V到NP”格式后表示使事由下到上(或由低到高)的抽象位移,如“汇报、反映”。例如:(7)我们把会议精神贯彻到基层单位去了。(8)我们已经把那件事汇报到部里去了。
综上所述,后面能带抽象终点成分的“V到NP”格式中,动词V后面的“到”的意义已有所虚化,由其本义“到达某具体处所”虚化为“到达某抽象终点或对象”了,但“到”的配价能力没有改变,仍然是二价。
二、“V到NP”格式表示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V到NP”能回答“V到何时”的问题,这类意义表示的是空间位移过程映射到时间领域的结果。由于“V到NP”格式表示动作作为延续到某时间,所以能出现在此格式中的通常是持续性动词,如:
1.画抄印乘骑拉打跪包围保持办理保留报告布置
2.比斗比赛谈论商量磋商调解议论战斗争吵预约调换
第1组表示事件主体可以单独进行自身活动的动词。(如:1)小明一直跪到天亮。动词“跪”联系着一个动元:施事“小明”。补语“到”联系着两个动元:①施事“小明”,②时间“天亮”。
第2组表示事件主体必须共同进行自身活动的动词。如:(2)昨天他们一直比赛到十点多钟。
可重复的瞬间动词(一般是自主性动词),如“拍(手)、点(头)、吐(口水)、眨(眼)、跺(脚)、咳嗽、跳(绳)、砍(东西)”等也能进入这一格式。但不能重复的瞬间动词(一般是非自主性动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如:(3)这孩子跺脚一直跺到天亮。(4)3她掉东西掉到晚上。
由于这种“V到NP”格式具有“持续”义,所以可以在动词前面加上表“继续”义的时间副词“一直”。
三、“V到NP”格式表示程度义“V到NP”能回答“V到何程度”的问题,它表示事物在动作行为作用下变化到某一程度,或表示动作作为本身达到某一程度。
“V到NP”格式表示事物在动作行为的作用下变化到某一程度,能进入这一格式的动词主要有:
1.表示变化的述补式动词①上升下降上涨下跌②扩大缩小提高降低增加减少增强削弱扩充压缩
2.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发展变化涨缩低恶化升降烂堕落腐化
3.能带程度补语的动词挑喊讲涮弄害布置恢复研究争论挣扎欺负
第1组第①小组中的动词是不及物的一价动词。当它们出现在“NPOV到NP”格式中时,动词本身就是说明某一事物处于一定的数量变化之中。第②小组中的动词是及物的二价动词,且都是使动动词,可用“使……变A(A为形容词)”的语义结构形式来表达,如“缩小”就是“使……变小”,动词中的后一个语素A都是量度形容词,因此这些动词具有[+量度][+变化]的语义特征。所以,这种“NP0V到NP”格式可以表示事物达到某一数量度。如:(1)手机价格下跌到了原来的五分之三。(2)新余高专的学生已经增加到建校时的一
2007(第12卷)曾海清:现代汉语“V+到”结构的普遍性及其类型 第4期
百倍。
第2组动词接“到”后,再接NP,NP大多是表示某一程度,如:(3)他的性格很傲慢,已经发展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第3组中的动词大多为及物的二价自主性动作动词,接“到”后,再接NP,NP表示某一程度。如:(4)你怎么把人弄到这个地步呢?
“V到NP”格式表示动作本身有程度变化,这样的动词主要是一些前面能加“很、非常、比较”等程度副词修饰的心理动词,也包括一些感知动词,如:
1.感知动词:①感觉类:某人呈现出某种感觉
累迷乏渴饿困麻闷疼痒胀恶心疲劳困倦疲倦
②知觉类:某人非可控地“感知”某人或某物理解了解熟悉掌握2.心理动词:①情绪类:某人呈现出某种“情绪”———事件主体的情绪。
愁乐快乐开心苦恼伤心悲痛舒服痛苦失望难受寂寞
②爱憎类:某人因某种原因而“爱憎”某人或某物———事件主体对于客体的情感。
爱恨怕忌妒敬佩羡慕讨厌厌恶喜爱嫌弃同情悲愤怀念
③态度类:某人以某种态度“对待”某人或某物。关心重视轻视挂念留恋信任怀疑体谅珍惜疼爱爱慕迷信由于人的感知、心理状况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别,所以由这两类动词构成的“V到NP”格式可以表示程度义。如:(5)她疲倦到了极点。(6)这一带的农民迷信到了可笑的地步。
例(5)中的动词是“感知类”不及物的一价典型状态动词,但由它们组成的“V到”结构却联系着两个动元:①系事,②程度,如例(5)。例(6)中的“到”和“V到”都联系着两个动元:准施事“农民”和程度“可笑的地步”。
表程度义的“到”始终保持着二价,所以仍然把它看作是意义有所虚化的动词,在句子中作补语,而“V到”始终是二价的。NP在句中作程度宾语,始终是程度元。
以上三类“V到NP”格式中的“到”都属于动词。不过,它们不是处于同一个等级的,它们形成一个连续统,即“V到NP”格式表示位移中的“到”是较为典型的动词,记作“到1a”;“V到NP”格式表示时间义中的“到”已经有所虚化,记作“到1b”,它已由“到达某处所”引申为“到达某时间”;“V到NP”格式表示程度义中的“到”的虚化程度比“到1b”要深一些,记作“到1c”,它表示“到达某程度”。“到”的连续统是:V1a“V到NP”格式表示获得某一具体事物或结果,能这样用的动词有:
1.搞娶摸捉拾捞采挖订割拉领抢采购呼吸收集
2.继承换交换互换要要求争夺争取分分享分摊平分
第1组动词以单音节为主,大都是一些具体的及物的二价自主性动作动词。如:(1)车驶出广场后,司机又绕着那个
)广场转了一圈,居然又拉到了两个乘客。(阿宁《乡徙》
第2组动词以双音节为主,大都是一些意义较为抽象的及物的三价相互动词。如:(2)他分到了不少东西。
“V到NP”格式表示获取某一抽象事物或结果,能这样用的动词有:
1.学查得[得到]奋斗测量2.听闻嗅看尝观察3.预感估计体会感觉意识察觉觉察觉悟了解掌握
第1组动词都是及物的二价自主动作动词。由这些动词构成的“V到NP”格式,“到”后面的NP都是指抽象事物的名词性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V到NP”表示获得某一抽象事物或结果。如:(3)通过五年的刻苦学习,他终于奋斗到一个博士学位。第2组动词是表示感官活动的及物的二价非自主动作动词。由这些动词构成的“V到NP”格式,“到”后面的NP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它们都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V到NP”表示获得某一抽象事物或结果。如:(4)他甚至嗅到了春芍身体里散发出的阵阵体香。(石钟山《角
)儿》
第3组动词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及物的二价非自主动词。由这些动词构成的“V到NP”格式,“到”后面的NP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但都是指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也都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V到NP”表示获得某一抽象
()()事物概念或结果。如:5赵山这才意识到,原来事情已经
)到了这种漫天漫地的地步。(星竹(《1960年的乡村》
以上例句中的“到”都是做结果补语,已失去配价能力,可看作准动态助词。
参考文献:
[1]胡裕树,范晓.动词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5.
[2]范晓.动词配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C]//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孟琮,郑怀德,等.动词用法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项开喜.与“V到NP”格式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C]//南开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论丛(第七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5]鲁川.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责任编校:钱耐香)
Theuniversalityof\"Verb+Do\"structureinmodernChineseanditstypes
ZENGHai-qing
(XinyuCollege, Xinyu 338000 China)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universalityof\"Verb+Do\"StructureinmodernChinese,andclassifies\"Verb+Do\"structureintofourtypesintermsoftheirsemantics:\"Verb+Do\"structureoftranslocation(bothconcretelyandabstractly),\"Verb+Do\"structureoftime;\"Verb+Do\"structureofdegree,\"Verb+Do\"structureofachievements.
Key words:modernChinese;\"Verb+Do\"Structure;\"Verb+Do\"structureoftranslocation;\"Verb+Do\"structureoftime;\"Verb+Do\"Structureofdegree;\"Verb+Do\"structureofachievements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