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6卷第4期 Vo1.16 NO.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I 0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I 0GY S 2017年7月 Ju1.2O17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7.O4.019 h O 0 o 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探析 C h e e n 李 科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 成都a U 610068)a n g g L 摘 要:构式语法自引进到现代汉语研究中之后,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产生了不少优秀 的研究成果,给现代汉语研究带采了新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中“不要+ U e VP”结构的使用较为普遍,在使用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情况。文章根据相应的语例,对现代汉语中 a “不要+VP”结构进行探析。 S 关键词:现代汉语;不要;VP;结构 L_呈 r a 中图分类号:H 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7)04—0070—03 o m a Analysis on the Pattern of‘‘Not+VP’’in Modern Chinese U n V y C h Abstract:Structure Grammar has caught many scholars’eyes and produced many excellent results since it n g d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which brings a new angle of research.The pattern U e “NOT+VP”is used widely in modern Chinese and has various usages.This paper,according to different O corresponding cases,analyzes the pattern of“NOT+VP”in modern Chinese. O Keywords:modern Chinese;NOT;VP;pattern 8 C h n a 构式语法作为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是汉语研 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丰富国内汉语的研究有着 l “不要+VP"结构构成分析 1.1“不要+VP”结构分类 可以根据谓词性成分中动作是否是主动发出, 将“不要+VP”结构分为两类。 (1)不要+动作主动发出 例1:要文斗,不要武斗。(摘自北京大学现代 汉语语料库) 重要的意义。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不要+VP” 结构有着较高的使用频率。尤其在学术讲座和各 种会议的座位安排和调整过程中,主持人或者相关 的_丁作人员可能会根据到场人员就座情况,对人员 座位进行调整。在调整座位的过程中,有不少人会 说“最后一排请不要坐人”“因为今天人数很少,请 大家都往会场中间坐,两边不要坐人”“第一排是留 给专家的,请不要坐人”之类的话。对于使用“不要 +VP”结构的表达者而言,其表达意义是单一的, 例2:不要在最后一排坐人。 例3:不要把猫看作老虎。 例1为偏正结构,例2为动宾结构,例3是 “把”字句动宾结构。 (2)不要+动作被动发出 例4:不要被骗了。 并且是相当明确的,而对于受话者而言,这个结构 有时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文章以此为启发,探析 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 收稿日期:2Ol 7一O5一O6 作者简介:李科(1 993一 ),男,四川万源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第4期 李科:现代汉语中“不要+VP”结构探析 例5:大家不要被骗得精光。 例4和例5中的动作都是被动发出,例5中的 “VP”为动补结构短语。 1.2“不要坐人”与其他结构的对比 例6:请最后一排不要坐(站)人。 句中的主语部分是“最后一排”,祈请词语是 “请”,能愿动词为“不要”。“坐人”有两种理解方 式:一是将“坐”理解为使动,即“让人坐”“使人坐”; 一是将“坐”理解为被动,即“被人坐”。其实理解为 “被人坐”时,“人”为泛指用法,而被理解为特指用 法时,则会让人延伸思考:“不给人坐,那是给什么 坐的?”对于这句话的发出者而言,这里是用的泛指 用法。这样的话语会让人推想:“不让人坐,那让谁 坐呢?如果是给老师坐的,那老师不是人吗?”实际 上,除了某些位置是特意留给专家的情况,还有一 种情况,即由于到场人数少,为了使人们坐得较为 集中一些,工作人员让坐得零散的、靠两边和靠后 的人尽量往中间和前面坐,这时,客观来说,工作人 员真的是希望两边的和后面几排的座位空出来,不 让任何人坐。 听到例6这句话时,往往知道什么意思,但是 可能让人心里不舒服。“不要坐人”和“不要喝水” “不要打人”等有什么区别呢?看看句子的主语, “不站人”的主语是座位或者方位,是没有生命特征 属性的[一生命],施动者是人,是有生命特征属性 的[+生命];“不打人”的主语是人,是有生命的[+ 生命],施动者也是人,也是有生命特征属性的[+ 生命]。因此,有时候“不要坐人”让人有种不舒服 的感觉。 2 “不要+VP"结构的句类适用分析 从句类角度看,现代汉语中有四种句类,即陈 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以及感叹句。运用“不要+ VP”结构的句子,这四种句类都有,但是较多的还 是疑问句,其次是祈使句和感叹句,最少的是陈述 句。因为陈述句中使用这个结构的情况,一般为引 用或转述别人话的时候。“不要”是否定祈使句中 形式标志之一_2],在“不要+VP”结构中,能愿动词 “不要”也是作为形式标志,所以祈使句中使用这个 结构的频率相比来说是最高的。 2.1 祈使旬 运用“不要+VP”结构的句子大多是祈使句。 使用这个结构的祈使句可以表达禁止某种行为,这 可以从结构中的能愿动词“不要”看出来。如: 例7:我们不要把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 要看得过于复杂。 例8:我不能给家人坏印象。 在例7中,主语以一种高于接受者身份的语 气,有禁止的意思,也有提醒的含义。在例8中,则 是平等身份或者是自言自语。以上语料中祈使句 起到了对讲话者或接受者作出禁止、提醒的作用。 会话中的礼貌原则并没有在禁止和阻止中被破坏, 既达到了禁止、提醒的作用,又使接受者的面子得 到保护。 2.2疑问旬 疑问句即具有疑问语调表示提问的句子l3 。 在疑问句中使用“不要+VP”结构的使用频率相对 来说,比在祈使句中使用要低一些。如: 例9:什么叫作不要吃饭? 例10:为什么最后一排不要坐人? 例11:你们可不可以不要惹他了吗? 以上疑问句中,都是对前一说话人的动作或事 件表示提问。根据张伯江对疑问句的分类,可以得 出:例9和例10属于特指疑问句,都是对某一对象 (由疑问代词指出)发出疑问,如在例句中用“什么” 或“为什么”对“不要吃饭”或“不要坐人”提出疑问。 例11属于是非疑问句,说话人要求回话人对“可不 可以不要惹他”这一是非问题作出判断。而且在句 尾使用了“吗”,这又属于是非问句中的“吗”问句。 例11是由一个简单的情态动词构成的反复问句, 其疑问部分的组成形式比较简单,而后面接宾语的 情况可以比较复杂。其中“可不可以不要惹他”中 又包含着“V不V”的联合结构,在日常交际中常常 使用其变式。例如“可不可以不要惹他”不省略形 式为“可以不可以不要惹他”。在日常交际中人们 使用的口语不自觉地倾向于经济原则,在不产生歧 义和误解的情况下,语句会尽量简略。但是一旦省 略往往造成原意的改变,“你们可不要惹他了吗?”, 在“不要+VP”的句式中就更易造成交际障碍。 “吗”作为疑问词,一般认为是使用在中性问句 中。如“今天下雨了吗?”说话人对天气情况一无所 知,也没有任何倾向。但是在语句中使用了否定性 的副词构成否定短语,“最后一排不要坐人吗?”或 者“现在不要吃饭吗?”在“吗”问句中就已经有“不 要”表示否定态度的语词,使句中判断倾向于否定 或者怀疑。如果再加上“难道”就完全是反问句的 用法了。疑问句用法是人们共同遵守,约定俗成地 存在于交流语言规则里的,它与说话人双方所处的 地位、环境、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言语交流中,往往 会出现说话人的话语与想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7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http://wxzj.cbpt.cnki.net 第1 6卷 在言意一致的情况下,说话人语词直接对应着表达 意义;在言意不一致的情况下,说话人言语对应着 两个含义:一个是说话人字面上的意义,另一个是 说话人真正所指。例如在会场,工作人员希望观众 尽量到前排就座,就对观众说“最后一排不要坐 人”。观众听到后发出“不坐人那坐什么呢”的 疑问。 2.3 感叹句 感叹句即“带有浓厚的感情的句子”,“一般用 降语调 ̄E3]116。在感叹句中使用“不要+VP”结构 的使用频率相对来说,比在祈使句中使用得低一 些。如: 例12:大家不要搞成“形变”!(摘自北京大学 现代汉语语料库) 例13:撒巴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急躁,大喝道: “不要停下来,快说!”(摘自BCC语料库) 例14:今天不要再加班啦!(加了语气词) 2.4陈述句 含有“不要+VP”结构的陈述句则非常少。其 出现有一定的条件,一般只出现在引用包含有 “不要+VP”结构的语句。如: 例15:小明的妈妈今天对小明说过“上课不要 迟到”,但是小明还是迟到了。 3“不要……坐人"的语用分析 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语句有着 不同的使用效果。为了使得言语交际的过程更加 顺畅,往往会自然不自然地运用一些言语使用策 略。可以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面子观理论以及礼貌 原则等语用学理论对“不要……坐人”格式进行 分析。 而“不要……坐人”中,说话人一方首先使用了 “不要”来阻止另一方的行为或意愿,在实际交际中 另一方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在言语交际中也会发 出反对或以强行的实际行动来达成意愿。在平级 交际中,这种“命令一反对”性的冲突话语属于不礼 貌的语用,也是违反了面子观理论的。“不要…… 坐人”完整的语句表达应该是“我不要你+VP”的 结构,后面接的“坐人”作为光杆动词性短语。郭昭 君认为情态助动词“不要”主要有两种情态表示:义 务情态和意愿情态。义务情态中的“不要”指说话 人要求听话人实施谓语所指的动作,一般用于上级 对下级,老师对学生,后面接的宾语越简洁语气越 强;意愿情态中的“不要”指说话人具有实施谓语动 作的意愿。例如“不要坐人”中的“不要”指:“说话 人希望阻止听话人现在行为或动作,说话人代表了 某种权威和社会规范,如上级对下级、大人对小孩、 教师对学生等,凸现了道义来源的权威性,着重引 起听话者的注意,义务程度更高、更强。-E43在人际 交流双方言语中使用“不要”等否定词去阻止另一 方行为,或者交际语言出现歧义,或者发出不同意 见甚至反对,都会使言语交际双方产生敌意的交际 障碍,甚至交际失败。而一般言语交际中,交际双 方都会遵守一般的语用策略,例如礼貌原则要求言 语表达清楚,无歧义和误用;语言表达要礼貌友好, 留有迂回的空间,不强加于对方。为此,言语交际 中常常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缓和语、模糊语等 语用策略来实现。 4 结语 “语言是人类社会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 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5 言语交际 是一门技术,有时一个细微的举动和不经意的言辞 都会让受话者感觉到不舒服,甚至产生抗拒的情绪 和举动。为了更好地表达相应的意思,不让人误解 和产生不必要的疑虑,可以根据相应的言语交际环 境,选择合适的句类和句型,使用适当的祈请词语。 上文把讲座中相关工作人员调整座位时所使用的 语句作为切人点,分析一些语句让受话者心理产生 不舒服的原因,以期让相关工作人员乃至大众在言 语交际中考虑言语交际的效果,使用一些合适的言 语交际策略,提高言语交际的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汉语学习, 2013(2):65—77. [2]彭飞。“不要”类祈使句的话语功能研究EJ3.国际汉语 学报,2016(1):119. E37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4版.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112,116. E43 马洁颖.“我+不要+你+VP”格式中情态助动词“不 要”的语义分析EJ3.现代语文,2016(12):60. [5]吴爱敏.言语交际的原则及其制约因素EJ3.海南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94. 责任编辑陈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