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
殢人娇·后庭梅花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注]①殢(tì)人娇:词牌名。 ②江楼楚馆:泛指旅舍。③羌管:即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
10.“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在上阕中有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4分)
11.下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0.交代了观后庭梅花的地点和自身处境,寂寞无聊的心情。(每点2分,共4分) 11.描绘了与友人品酒赏梅高歌的欢娱,表达了对大好时光易逝的惆怅,对美景乐事的珍惜。(每点2分,共6分)
③
②
①
南京、盐城、连云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2题。
满庭芳 苏轼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此作词。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步绕松衫。
1 / 6
10.上阙写出了苏轼怎样的人生境况?(3分) 11.请赏析词中“巉巉”的表达效果。(5分) 12.下阙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多年漂泊,仕途失意,年华老去。(3分,每点1分)
11. 实写南山高大突起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苏轼傲岸不屈的精神;暗示出从舟中到山中的游踪变化,与上阙结句的情境构成逆转,为下文写景抒情作铺垫。(5分,每点1分) 12.对命运的豁达乐观,与老友的相知相得,对故乡的牵挂眷念。(3分,每点1分)
南通、徐州、淮安、扬州、宿迁、泰州六市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王 澜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注】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攻蕲州,城陷。王澜因避薪州失陷之灾,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写了本词。
10. 词的上阕运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情绪的变化过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借“杜宇”的典故,表达思归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国之痛;(2分)使这首词含蓄蕴藉,充满艺术感染力。(2 分)
11. 由对故土失陷的痛惜、对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到对受难百姓的同情、对金兵
2 / 6
【注】
惨无人道暴行的痛恨,(2 分)再到激起报仇雪恨的决心。(2分)
盐城中学
三、 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月下呈章秀才 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注】① 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 10. 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10. (6分)① 视听结合、借景抒情;② 借蟋蟀鸣叫和寒鸟跳动,写自己难以入眠的愁苦;③ 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每点2分)
11. (5分)① 草木凋零的无奈;② 人生向老的忧伤;③ 被贬他乡的哀怨;④ 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愧疚;⑤ 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每点1分)
泰州中学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3 / 6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
(1)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①动静结合:“乱”,风起云涌;“浪卷”,波浪滔天,为动景。明月朗照、
北斗横斜为静景。(2分)②视听结合: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明月北斗,俯瞰波浪汹涌,又听闻岳阳楼凄凉的角声。(2分)描写空旷凄凉、动荡不宁之景,烘托诗人忧伤不安的心情。(答“高低结合”亦可)(2分) (2)忠: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旧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2分)②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盗贼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入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消息虽欲问而无由。(3分)
刘国钧中学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绝句,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⑴方是远,中流⑵以北即天涯!
其二
刘岳张韩⑶宣国威,赵张⑷二相筑皇基。
4 / 6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注:①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当时已沦入金人之手。②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③刘岳张韩: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④赵张:赵鼎和张俊,都曾任相。
10. 其一中诗人 “意不佳”的原因有哪些?
11. 其二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
10. ⑴一进入淮河,看到国中流水今日已成为宋金边境。⑵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
11. 欲抑先扬或对比。先肯定了这些将领们力主抗金、屡建奇功、奠定了南宋基业的作用,后两句却写出了淮河成为宋金分界线的奇耻大辱,结尾发人深思。这种局面该由谁来负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之情。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意不佳”的主要原因三、四两句已点明:过去以北方的桑乾河为边境,而如今,本是地处中原腹地的淮河却成了南北隔绝之界,令人万分沉痛。化用刘皂“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以说明“意不佳”的原因。桑干河原是北宋边境河,而今边境河却南移到淮河,诗人心中忧国之情就在这一感叹中含蓄地传达了出来。
11.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刘錡、岳飞、张俊、韩世忠众将抗金宣示了国威,赵鼎和张俊二贤相奠定了国家基业。淮河两岸咫尺之间南北,秋风中洒泪应该怨恨谁?前两句都是虚景,后两句是实景,是作者想到的如今的风雨飘渺的南宋王朝的疆界正是和金以淮河为界,不仅发出的感慨。所以诗歌还运用了欲抑先扬和对比的手法。先肯定了这些将领们力主抗金、屡建奇功、奠定了南宋基业的作用,后两句却写出了淮河成为宋金分界线的
5 / 6
奇耻大辱,结尾发人深思。这种局面该由谁来负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之情。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