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河1#墩围堰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卜里坪道路工程施工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4)现场实际情况
二、郴州河概况
本墩位于郴州市官庄坪村郴江河。郴州河常水位为35.1m,最大泄洪断面为47m,常水位河深3m,水流平缓。
三、施工方案
1.围堰设计原则
1)围堰顶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100cm,最低不少于50cm。 2)围堰外围要利于水流排出,扩充开挖泄洪面与围堰间隔47m,以免壅水过高危害围堰安全。
3)围堰必须适应桩基施工尺寸的要求,堰身断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桩基开孔后围堰不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
4)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道冲刷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2.施工作业安排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前必须进行钢筋石笼沙袋围堰施工。排水后
1
清淤进行土方回填,并压实整平。
1)技术准备工作:施工前,组织项目经理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场地环境、地质及水下情况,以便制订专项施工方案。
2)人员、机械落实:进场用施工专用机械,组织劳动力有序进场。
3.施工测量
1)测设前根据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测设基准资料和测量标志点,平面控制测设采用TDJ2e 经纬纬仪控制,标高控制采用DS3 水准仪控制。
2)测设根据原有导线点,并满足通视要求,当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导试点加密处理,并形成闭合导线;测量精度控制:角度闭合差为±16 N(N 为测点数),坐标相对闭合差为±1/10000。
3)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采取每50M 设立一临时水准点,采用往返闭合法测设,根据场地平整图标高进行标高控制。
4.围堰施工 1)结构的确定
①用粘土进行筑岛,外侧为砂(土)袋码砌围堰。
②筑岛后进行开挖,挖至透水层时采用打木桩防护,进行开挖,然后用砂袋进行加固, 避免涌砂,造成滑塌。
③围堰材料:外围用钢筋笼加固,内围麻袋装沙进行围堰。 2)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截流、挡水为1#墩工程创造施工条件。严防涌水,避免堰堤坍塌是围堰成败的关键,为此,特作如下要求:
2
①首先确定围堰位置,清除堰底河床上的杂物、树根、杂草等,以减少渗漏,进行整体填筑筑岛。在填筑(粘土)时不要直接向水中倒土,而应将土倒在已出水面的堰头上,自河床的浅水侧逐步向深水方推进,围堰上下游边沿要同步进行土袋防护加固。用丝袋或草(麻)袋装松散细土,装土量为丝袋容量的1/2~1/3。袋口用麻绳或细铁线绑扎,平整后用人工堆码。堆码丝袋时,要求上下层互相错缝,并尽可能堆码整齐。在水中堆码土袋,可用一对带钩子的杆子钩送就位,当围堰至水中心时由于流水面减小而水流流速变大时,外侧丝袋可装小卵石或粗砂以免冲走,顺坡送入水中,以免离析,造成渗漏。水面上的填土要分层夯实。待围堰围至预定位置时,用砂土袋将围堰外围进行加固防护,避免泥土被水冲刷流失,并按设计高程填平压实,筑岛完成。然后,再进行一定坡比反挖基坑,进行基坑内侧防护,按设计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为止,围堰形成。
②开挖施工的范围,在开挖区内结合现场情况进行两侧开挖,左侧开由1#桩基前边坡开挖,右侧由原有临时便道依着河岸边坡开挖,回填4m的便道使挖机可通行,再进行围堰施工。对于堰基出露的孤石进行解爆处理,开挖弃渣可使用的用于围堰,不可使用的用泥头车运至指定渣场,对可用料进行集中堆存。
③采用钢筋石笼土石(粘土)麻袋围堰,主要结构为钢筋石笼堰面、土石麻袋和粘土麻袋堰体结构;钢筋石笼堰面坡比1:0.8,以尽量少束窄河床,同时减少右岸河床扩挖量;堰体防渗采用沙袋防护;迎水面的钢筋石笼基础开挖齿槽增强抗冲刷能力;堰体布42@2mX3m
3
钢管桩,同时钢筋石笼之间采用 16的钢筋联接,并与钢管桩焊接使之成为整体,增加整体抗滑稳定性。之后采用60am厚土石沙袋回填护坡。
④按照设计配筋图主骨架钢筋 16@lm×lmX 2m(宽×高×长),钢筋网间距为10cm。钢筋下料按照骨架、钢筋网尺寸考虑搭接后切割,确保接头搭接焊接牢靠,在焊接时要确保钢筋的正确就位、根数和间距,并按规范焊接牢固。根据设计要求逐层人工码放,错缝搭接,设备配合人工进行块石回填,要求块石直径不小于20cm,钢筋笼以吊车与工作人员配合放至河底,以品字型为一体(下3笼,中2笼,上1笼为一体)放钢筋石笼控制位置及堰体坡比。钢筋石笼回填完成后相互之间采用钢筋焊接连接牢靠,确保钢筋笼组成整体,加强整体稳定性。
⑤钢筋石笼堆放时,同时采用编制沙袋压边0.5~1m宽。填土时中间部分填片石及粘土,为防止河水渗入堰堤而造成围堰坍塌。
⑥ 围堰桩采用圆木桩,间隔50~100cm打入长3~4m双向圆木桩,入土50~100cm左右,出水50cm左右,再用铁丝或线材进行纵向、横向牵制固定,使整个围堰联成一个整体。
⑦土方回填
A.回填土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清除淤泥。 B.回填土原则上采用生化挖出来的矿渣或粘性土回填,用蛙夯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为0.9 左右。
C.最大粒径:碎石或块石最大粒径不大于20 厘米,大粒径不得集中填筑或填于分段接头处或填方接头处,塘渣含泥量应不小于50
4
%。
D.分层接缝处理:每层接缝处做成阶梯形,碾迹深达0.50 米,上下层接缝应错开不小于1.0 米。
E.机械填方应保证边缘部位压实质量,宽填0.20 米,边坡整平拍实,并用蛙式打夯机夯打密实。
F.预留沉降量:不超过填方总高度的3%。
G.池塘边坡要求:做成阶梯形,宽高比1:1.5,台阶高可取300毫米,宽可取450 毫米。
H.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填料为矿渣,要求分层回填、碾压密实,且塘渣块石粒径不大于20 厘米,有机物含量不大于8%,含泥量不小于50%,不得回填掺有耕表土、淤泥、淤泥质土和建筑垃圾。
I.压实填土质量检验,可根据需要采取分层进行抽样检验,每900平方米设一个检验点,检验其干密度和含水量。
J.在夯实过程中,如有弹簧土现象,应及时翻开晾干或挖除换土处理。
四、安全要求
1.在围堰施工木桩时,架设工程应牢固;施工人员应相互协调
配合,以防夯打设备砸人或人员坠落。
2.在排水、清淤过程中,现场应有专人检查堰堤的安全,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汇报或采取有力对策措施排除险情。
3.施工前,对施工机械、临时施工用电、架设工程等有关设施,应注意先检查后使用。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5
4.现场施工人员不得穿拖鞋和硬底鞋;不戴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五、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制。在健全组织机构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完成公司下达的工程质量创优目标。
2.各级施工人员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施工前会审,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做好现场工程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3.施工中努力作好动态控制工作,保证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安全目标的实现。
4.现场人员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
5.制定工作检查验收制度,班组之间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加强分项工程质量复核工作,消除工程不良隐患。
6.隐蔽工程需由建设单位,公司质安部、监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且所有隐蔽工程均应填写隐蔽工程验收,且应向甲方提供隐蔽工程施工及自检记录。
7.对有明显标高落差的边坡应做成阶梯形,阶梯高宽比为1:1.1台阶可取高300 毫米,宽450 毫米。
8.河底等的表层土、淤泥清理时,应注意排水,保护好出露土层面,不使之被扰动,必要时可先铺一层200 毫米厚的碎石或块径小于200 毫米的块石保护层。
9.回填的塘渣必须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塘渣块、碎石粒
6
径不大于20CM,有机物含量不大于8%,含泥量不小于50%,严禁回填耕表土、淤泥、淤泥质土、建筑垃圾或掺有耕表土、淤泥、淤泥质土、建筑垃圾的塘渣
10.填时应从低洼处开始,当分段填筑时,接缝处应做成 1:1.5的斜坡形,并且上下层错缝搭接距离不小于1.0 米。
11.回填时应分层压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 厘米,并用 10T、12T 压路机碾压密实,保证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0.90。
12.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每层土的压实系数,由试验室根据回填土压实系数的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13.回填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的范围内,过湿则应采取晾晒、风干或掺干土的方法调节;过干则应采取预先洒水润湿的措施。
14.回填土表面采取地面排水措施。
15.压实填土的质量检验必须随施工进度分层进行抽样、检验,各层填土每900 平方米至少取样一组作密实度和含水量检验。
16.为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宽填0.2 米填土后要求边坡整平拍实,并蛙式打夯机夯打密实。
17.位于填土区以下的下水管道应采取防渗、防漏措施。 18.严把施工材料关,不合格材料坚决不许进入施工场地。 19.培训上岗制度,工程项目管理及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20.及时做好工程各类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
7
21.加强沉降观测记录,并进行逐层测设,做好观测记录,发现不均匀沉降及时通知建设、设计单位。
六、雨季施工
1.回填塘渣过程中遇雨天时,如雨的大小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可照常施工。
2.机电设备在雨季使用时,应加强检查,防止漏电,触电事故发生,同时做好防雷避雷措施。
3.塘渣回填时,应做好排水工作,并做好排水沟集水井配备抽水机械,同时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地面水流基坑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