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8卷第15期 202・ 2 0 1 2年5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01.38 NO.15 Mav.20l2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5—0202—03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周先仓 (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结合周湾隧道施工期间洞内塌方,总结了塌方原因并制定了详细的处理方案,经监测结果表明处理方案合理可行,提出了 山岭隧道施工期塌方预防和治理的一般原则,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隧道工程,塌方,原因分析,处理方案,防治原则 中图分类号:U458.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山岭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地段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施 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含15%~20%砾石,粒径1 cm~2 cm 左右,局部夹碎石 =180 kPa, :450 m/s一800 m/s。强风化 灰黑色,结构构造大部分被破坏,岩芯较破碎,岩芯呈 工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塌方、冒顶事故,洞口地段更是如此。塌 炭质泥岩,块状,局部为砂土状,节理裂隙发育,厶=350 kPa, = 方不仅增加工程成本、延误工期,而且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 碎块状、 668 m/s~2 500 m/s。强风化泥灰岩,灰绿色,青灰色,原岩结 坏。因此,认真进行塌方原因分析、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案,才能保 1岩芯较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少数短柱状,节理 证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本文结合宁绩高速公路周湾隧 构构造部分破坏,节理面可见铁质浸染及方解石细脉。其中上部为粉砂 道施工右洞塌方事故处理,在客观总结事故原因的基础上,因地制 裂隙发育,宜地提出处理方案,希望对今后类似事故处理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质泥岩 =500 kPa, =1 60O m/s一3 300 m/s。围岩稳定性 1隧道工程概况 1.1 工程地质概况 差,无自稳能力,初期支护不及时可能出现大坍塌甚至冒顶,施工 时拱部有少量滴水和渗水。 宁国一绩溪高速公路周湾隧道为直线分离式双向四车道隧 1.2隧道塌方情况 周湾隧道右线进洞26 m,即掌子面位置在YK32+493处时, 道,隧道长约592 m,初勘围岩级别V级,围岩长度约占总长度的  m3的 73%,其余皆为Ⅳ级围岩。右线进口段围岩主要为含砾粘质粉 爆破结束后进行掌子面排险时,拱顶右侧部位掉落一块约1好的结合。 10)竖井衬砌。V级围岩段落二次衬砌应适时、紧跟初期支 并预埋中隔板连接钢筋。为使支护能够尽快地闭合,开 7)格栅钢架。钢支撑采用格栅钢筋,钢材按设计要求下料, 护施作;尽快施作,竖井衬砌施工方法如下:将基底清理干净, 焊接而成,合格后,运至洞内,人工拼装。安装前,先对断面进行 挖完成后,并经监理检验合格。模板采用组合钢 检查,局部欠挖时及时处理。格栅钢筋安装在初喷后进行,安装 做到无虚渣无积水无杂物,测量放样后,按交底进行立模,底板上打插筋用来支撑,混 时测量控制钢支撑的中线、高程、垂直度。每榀格栅钢筋之间,环 模板,向每隔1 m设置1根连接钢筋。格栅钢筋与锚杆焊连在一起。格 凝土由洞外自动拌和站拌制,搅拌输送罐车运混凝土至工作面, 栅钢筋与围岩之间每隔1 m用垫块塞紧。 混凝土的质量,本隧道喷射混凝土均采用湿喷法。混凝土由洞外 人工平仓,插入式捣固棒捣固。 经过全体施工技术人员的努力奋战施工279 d,井深为 8)喷射混凝土施工。为了降低粉尘,减少回弹量,提高喷射 3结语 拌合站拌合,混凝土罐车运输至洞内卸入湿喷机料斗,人工抱喷 183.62 m的云中山隧道竖井井筒终于贯通。 嘴湿喷。 参考文献: 9)初期支护施工技术措施。开挖后及时初喷,出渣后及时复 [1]JTJ026-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喷。喷混凝土平整度2 m直尺靠量,凹凸不大于5 cm。锚杆的杆 [2] 铁道部第二工程局.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M]. 体不能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也就是锚杆杆体不能外露于平射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混凝土外,格栅钢架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安装,要全部被喷射混凝 [3] 西南交通大学.世界各国已建成和在建的长度大于10 km 土覆盖,钢架与围岩之间的间隙应喷密实,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 em。 的公路隧道资料汇编[Z]. On construction methods at vertical shaft of Yunzhongshan Tunnel LI Yi (Shanxi rra ̄c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General Company,Taiyuan 030012,China) Abstract:Ta ̄ng the vertical shaft of Yunzhongshan Tunnel as the example.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the craft proce- dure from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headframe,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ft part,and the primary suppo ̄of the vertical shaft by combining wih the tfeatures of the vertical shaft projects,and accomplishes the construction smoothly,SO as to accumulate the relaitve experience for the tunnel ver- itcal shaft pmjects. Key words:ventilation vertical shaft,tunnel,construction method,concrete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12—02-22 作者简介:周先仓(1976.),男,工程师 爹 81 年15 周先仓: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塌方原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203・ 孤石后,大量松散碎石土滑落冒顶,山体地面沉陷明显,沉陷面积 外插角45。,长6 m的,1,5o注浆小导管,对塌腔内进行注浆加固, 约100 In ,塌陷坑深约2 m,如图1,图2所示。 同时在掌子面打设一环外插角10。~2O。,长6 m的,1,5o注浆小导 管,进行超前支护; 6)对塌方冒顶影响段10 m范围内的初期支护参数进行调 整,原I 20a工字钢调为I 25a工字钢,间距由75 cm调至50 cm。 +50小导管纵向间距加密,双层布置qb8钢筋网,C25喷射混凝土 厚度相应加大; 7)从右洞套拱往里3 m处设置临时斜支撑,防止在右洞仰坡 图1隧道洞内塌方图 图2地表山体塌陷坑图 卸载和左洞边、仰坡开挖时对右洞初支产生进一步损伤; 8)为保证后期右线隧道的稳固,不受更大的挤压力,对右线 右线洞口仰坡右侧支护出现一道竖向裂缝,隧道左线边坡支 护出现两道竖向裂缝,裂缝宽近1 cm,长约5 m一8 Ill,右线洞内套 拱两侧各发现一道横向裂纹,长约2 ITI,缝宽约1 mm~2 mill位于 套拱基础交界处。 , 此次周湾隧道右线K32+493处塌方冒顶事故未造成人员伤 亡和机械设备损坏,也未对完成的洞身初期支护造成破坏。 2塌方原因分析 经现场地质勘察,此次隧道塌方及边仰坡出现裂缝,原因分 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地质原因 1)隧道围岩总体为松散堆积体,整体性差,没有自稳能力;2) 从现场揭露的边、仰坡岩面查看,洞口山体节理层面倾角40。,南 北走向,且层间无粘结,极易滑动,自左向右挤压右线已完成的洞 身段,并通过管棚作用于套拱,形成套拱左、右侧的裂缝。 2.2施工原因 1)K32+493掌子面处右侧围岩为中风化灰岩,需爆破施工; 左侧为强风化炭质泥岩,含粒度不均砂土,呈土夹石结构,采用机 械施工,开挖进尺在1 In左右,但由于掌子面处右侧爆破扰动,左 侧松散体失稳; 2)周湾隧道进口段为小净距段,右线洞内施工同时左线进行 进口边、仰坡刷坡,原山体地形陡峭,山体坡度近60。,植被茂密, 现由于施工对原有植被的砍伐和边、仰坡的施工,引起坡体应力 重分布导致坡体表面出现纵向裂缝; 3)近期连续强降雨,造成山体覆盖层及松散体处于饱水状 态,孔隙水压力增大,围岩抗剪强度降低,且覆盖层厚度仅约7 m, 造成此处失稳塌方直至冒顶。 3塌方处理方案 1)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右线洞内安全地段对洞顶及洞 身地表段设置沉降观测点,每天量测三次,密切关注洞顶、洞内围 岩动态,对边、仰坡的裂缝及套拱的裂纹采用游标卡尺量测缝隙 的变化情况,每日的量测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分析; 2)对YK32+493处地表沉陷区域内采用+89无缝钢管注浆, 打设深度尽量达到10 m以上,间距按1.0 In×1.0 m梅花形布置, 同时对塌陷区四周打设两环 89无缝注浆钢管,长度10 nl,环向 间距1.2 m,纵向间距1.0 m,梅花形布置,在注浆施工完成达到强 度要求后,对塌陷区进行回填,回填高度高于原地面,同时对塌陷 区上方5 in左右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 3)在隧道洞内塌方体外侧回填洞渣,回填高度至少保证3 Ill 以上,形成对塌方体的支挡反压,稳固塌方体; 4)隧道洞内塌方体先喷射20 cm厚C20混凝土封闭,然后对 塌方体与掌子面之间及塌腔内采用C20喷射混凝土喷灌密实,喷 灌之前,在塌腔内安装qb8钢筋网片; 5)待隧道洞外、洞内处理完成以后,在K32+492处打设一环 左侧仰坡进行卸载,根据现场地形地势综合考虑放坡,因整体岩 体松散破碎,分台阶放坡,每开挖2 m左右及时进行支护,支护采 用长5 m的,1,5o注浆小导管,1.2 m×1.2 Ill梅花形布置,并挂网 喷射混凝土; 9)考虑后期营运的安全,左洞边、仰坡施工完成后,再采用20 ITI 锚索框架梁防护。 为了对塌方处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塌方处理时,在YK32+ 492和YK 32+495断面分别对埋设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测点进 行监测。通过监测,经上述方案处理32 d后,YK32+492断面围 岩稳定,拱顶累计沉降量为18.3 mm,如图3所示;地表沉降在经 过29 d后基本稳定,累计沉降量约为14.4 mill,如图4所示(仅以 测点监测数据为例),表明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满 足要求,措施合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0 16 l8 目16 14 12 1O 8 6 gⅢ/髅愿 4 2 2 0 0 2 6 10 l4 l8 22 26 30 监测天数,d 监测天数/d 图3 Y102+492断面拱顶下沉曲线图4 Y102+495断面地表沉降曲线 4结语 塌方是隧道施工常见的事故,原因有工程地质和施工方法两 方面。其中工程地质条件是内因,是事故发生的主导因素;施工 方法是外因,是事故发生的诱发因素。虽然塌方处理方案不尽相 同,但是总的处理原则基本一样。首先,对工程地质条件的主动 改善以起到预防作用,一般采取锚杆、小导管注浆、管棚注浆、帷 幕注浆等方法对围岩本身进行预加固;其次,主动调整施工方法 以适应软弱破碎、含水量大地段施工围岩稳定的需要,如采取双 侧壁导坑、单侧壁导坑或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的分部分区施工方 法,减少爆破药量和循环进尺,初期支护紧跟掌子面,及时封闭成 环,必要时可以提前施作二衬。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正常施工还是事故处理,围岩变形的 监控量测工作一定要做实做细,这是所有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的 基础信息,也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最可靠、最经济的手段,施工中 应根据围岩变形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支护设计和施工 方法。最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当地天气和气候,尤其是降雨 量分布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统筹安排,在施工组织文件里应该 有针对性的编写详细的雨季施工应急预案,而建设管理部门和安 全监管人员对施工组织文件应该仔细审查,从严把关,以免流于 形式,并在日常施工中加强监督工作。只要秉承以上几点原则, 隧道施工塌方是可以避免的;即便发生,也可以在保证人员安全 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塌方事故。 .第38卷第l5期 204. 2 0 1 2年5月 SHANXI ARCHITECTURE 山 西 建 筑 V0I.38 NO.15 Mav.2012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15-o2o4一o2 隧道运营环境检测在某隧道中的应用 彭小庆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根据运营隧道实际情况对其运营环境的几项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改善隧道运营环境提出了合理化建 议,以保证隧道的正常、安全运营。 关键词:运营隧道,环境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U456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大 量修建,隧道工程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多,长度不断 增大。随着大量隧道投入运营,隧道运营环境尤其是长大隧道运 营环境越来越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1 工程概况 某隧道处于二广高速咽喉地段,隧道长5 km,属特长隧道,交 通量大且重载车辆占较大比例。为确保隧道安全运营,保证通行 司乘人员人身健康,隧道管理部门委托专业人员对该隧道进行了 图1用风速计检测断面平均风速的线路 运营环境专项检测,以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检测内容包 2.1.3检测结果判定 括隧道通风状况及隧道照明状况。 根据我国《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可知:单向 2检测方法 2.1 隧道通风状况检测 2.1.1 检测仪器 采用的仪器包括风速计及有害气体检测仪。 2.1.2检测点布置及检测要求 用风速计检测隧道断面时,先回零,待叶轮转动稳定后打开 开关,则指针随着转动,同时记录时间。经过1 min一2 min后,关 交通公路隧道风速应不大于10 m/s,特殊情况可按12 m/s考虑; 为稀释隧道空气中异味,特长公路隧道不问断换气频率应为每小 时3次~4次,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的公路隧道,隧道内换气风速不 应低于2.5 m/s;CO浓度按表1取值。 表1 CO允许浓度占通风方式 ≤l 000 ppm  l≥3 000 隧道长度/m 全横向/半横向 纵向 250 300  I 1200 250 闭开关。测完后,根据记录的指针读数和指针转动时间,算出风 表指示风速,再用校正曲线换算成真实风速。用风表检测隧道断 按照上述规定,该隧道的CO允许浓度应为250 ppm。 面的平均风速时,应使风表正对气流,在所测隧道断面上按一定 2.2隧道照明状况检测 线路均匀移动风表,线路如图1所示。 2.2.1 检测仪器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公路勘测设计院.宁国至黄绩溪高速公路两阶段 施工图设计文件[z]. [2]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5] 秦茂军.绩黄高速公路佛岭长大隧道施工塌方及应对方案 [J].铁道标准设计,2009(11):108-109. [6] 董建平.隧道塌方处理实例——以秦岭关隧道为例[J].交 通标准化,2009(13):216-218. [3]Jrr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 [4]Ⅲ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 [7] 雷代洲.桃花铺二号隧道大断面塌方处理技术研究[J].铁 道标准设计,2005(1):20-22. Study on reason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highway tunnel collapse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 ZHOU Xian・cang (Anhui High Grade Highway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Ltd,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face collapse of Zhouwan Tunnel during construction period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is collapse Was gen— ,eralized and the handling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and its’rationality Was certiifed by monitoring results of surrounding rock.In ,addition,the general prevention principle and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which presents guidance for other similar engi. ,neering. Key words:tunnel engineering,eolapse,reason analysisn,control principle ,treatment pla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彭小庆(1984一),男,助理工程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