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档案工作 促进社区全面发展
作为常德市的中心城区,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社区建设作为经济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区档案工作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社区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社区档案管理的紧迫性
1.加强社区档案管理是改革的需要
由于城市基础管理改革的需要,原来的居委会向社区转变,转变后的社区工作领域不仅要面向居民,还要面向社会。社区活动的开展,形成了大量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记录,其记载的内容反映了社会基层管理变革的进程及社区各项活动的真实情况。社区成立后由于建制交替,人员调整等原因,不但要清理接收原居委会的文件材料,而且随着社区工作启动,必然产生新的文件材料。为了真实地记录我区近几年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百姓生活的变迁,并为社区管理工作服务,开展社区档案管理已属当务之急。
2.加强社区档案管理是实现社会管理转变的需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单位”承担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单位”就是一个小社会,为居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服务。同时,各级也直接管理或包办着许多应由社会去办或应推向市场的事务。改革开放后,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国有、集体企业实施“两个置换”,社会结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发生了
1
根本性变革。近二十年来,常德市有5万多“单位人”丧失了单位依托,完全转化为“社会人”,城区先后出现了2万多家不具备“单位”特征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据调查,我区仅民营企业就吸纳了4800多人就业。一方面职能转变,部分社会管理和社会职能将转移出来。纵向垂直隶属关系逐步淡化,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横向管理关系日益突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逐渐完善,其载体从各个单位逐步过渡到一个个微型社区;另一方面,下岗人员流向社会,其再就业和生活服务等问题也由单位转向社会,另外由于流动人群急剧增加,导致人们对单位依赖程度弱化,必然对所居住的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新的要求,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由过去的“单位性”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性”。社区作为一个新型的“非单位性”的管理载体,要担负起由“单位性”向“社会性”转变的职能,许多工作都离不开档案记录,如对辖区内所有下岗职工进行普查登记,建立再就业服务档案资料库,将信息输入电脑,找工作的、招工的一查档案资料一目了然等。
3.加强社区档案管理是实现社会综合治理的需要
随着“稳定进社区”工程的启动,有关部门工作必将向社区延伸。如警务进社区,在社区设立警务室,由管段民警兼任社区党支部副,负责日常治安和防范工作;信息进社区,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增强社区户籍、外来人口、市政、物业、治安、环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提高社区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建设水平;社会保障进社区,新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以及改制企业的退休人员日常管理工作要从原用人单位转移到其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的居委会统一管理,档案转到所在地社区管理。要做好“稳定进社区”中各项工作,档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警务进社区设立警务室,首先要以管段居民户籍作为基本档案资料;养老保险进社区,原用人单位将档案转到其户口所在地域常年居住地的居委会统一管理等等。这些档案资料是社区综合治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社区工作实施组织和指挥的重要依据,各部门“稳定进社区”离不开社区档案,社区社会综合治理离不开档案。
2
二、我区社区档案管理的现状
我区的社区档案管理源于以前的居委会档案管理,长期以来,由于档案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没有向居委会延伸,因此其档案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随着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社区基础性工作之一的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不能适应适应社区发展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城市扩张、区划调整,我区的社区布局变动较大,一部分农村行政村转变为城市社区,一些街道居委会合并为新社区,原有村(居)的档案丢失、损毁严重。二是文件材料得不到及时收集。社区活动范围广,涉及社区治安、社会保障、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等等,他们在工作活动中产生大量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材料,但由于缺乏档案意识,很多社区的档案管理是“无专人负责、无专柜保管、无制度约束”。资料处理随意性强,谁收文谁处理、许多文件材料分散在个人手中,形成了社区工作无档案记载,社区档案工作“一空二白”的局面。三是文件材料整理不规范。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档案业务培训,文件材料随意装袋、随意存放等现象普遍存在,既不便于保管收藏,也不便于查阅。另外社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条块分割”,如社区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等方面的资料分别装盒以迎接对口检查,而不是归入综合档案室中,导致社区档案中看不到社区全面、完整的工作情况。四是档案保管保护条件差。全区50个社区居委会,除红卫社区外无一家社区达到档案“九防”标准,有档案专室的仅9家,有档案柜无档案室的16家。
三、社区档案管理的目标和思路
2003年3月,政治局候补委员、处、主任同志对加强社区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整个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希望“总结经验,周密部署,积极推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
做出新贡献”。2004年3月,省、市档案、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文明办等部门相继联合下发了规范社区档案管理的文件,5月,我区被确定为全市城市社区档案工作试点区,随即区档案局、民政局对全区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我区社区档案工作的目标是:规范我区城市社区档案管理,保障社区档案安全和有效利用,为全区社区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005年80%的社区建立规范化社区档案室,2006年所有社区实现规范化档案管理。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增强社区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
首先是要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我国《档案法》已颁布十多年,但在社区中真正了解《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的人为数不多。要通过在社区中举办档案展览、印发宣传材料、出板报、设立咨询点等形式,利用电视、报纸、杂志等途径,扩大对社区的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社区对档案和档案法律、法规的了解。其次是要使社区工作人员形成自觉的档案意识。社区人员在从事管理活动中,了解过去、借鉴经验、熟悉情况、制订规划,都离不开档案。但在很多情况下,社区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需求,往往忽略档案的作用。要通过宣传、培训、教育使社区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经常在使用档案,经常在直接使用档案中获益,让他们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档案对自己的用途,从而认识到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逐步增强档案意识。
2.提高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社区档案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社区档案事业的兴衰,造就一支与社区发展相适应的档案人员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区档案工作迫切需要。要根据社区档案工作刚起步,社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太高、队伍不稳定、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情况,因地制宜,
4
因人施教,举办各种档案业务培训班,组织社区档案员参观学习,培养一批有能力、懂业务的档案管理人员,使他们成为社区档案建设的主力军。
3.抓住机遇搞好社区档案管理试点工作
近几年来,我区社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我区被省评为全省九个“社区建设示范区县”之一,被市评为“全市社区建设红旗单位”。今年以来,区委、区又下发了大力加强社区建设的文件,确定了70%的社区成为全市示范社区,30%的社区成为全省示范社区的宏伟目标。区档案、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抓住这一机遇,把社区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基础,摆到重要位置,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将其落到实处,使档案管理工作与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同步进行。并随着社区对档案工作的了解而全面推开,最终达到所有社区全面建立规范化档案室。档案部门要按照《档案法》及有关规章分类引导、督促、检查,指导社区进行档案管理,并充分结合我区社区工作的实际制定社区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收集、分类和保管期限等细则,制定必要的档案管理制度,使他们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具体操作方法可用,使社区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使所有社区的档案都能得到合理、安全和有效利用。
档案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这就要求社会活动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切实加强社区档案工作,是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进一步密切党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必将为社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