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全 技 术 交 底
单 位:*项目经理部 编号: 项目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接 受 交 底 人 单位工程名称 交 底 时 间 接受人 接受时间 隧道防坍塌安全技术交底 接受人 接受单位 接受时间 接受单位 安 全 交 底 内 容 见附页:隧道防坍塌安全技术交底 交 底 复 核 说明:本表头由交底人填写,交底人与接受交底人各保存一份。
隧道防坍塌安全技术交底
一、交底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标项目经理部管段内隧道防坍塌施工。为落实股份公司防范惯性事故强化安全技术交底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本交底必须交到作业层并认真督促落实,各作业队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二、隧道施工存在的危险源
1、隧道开挖,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地质预报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工作面坍塌; ②找顶不彻底;③高处作业台(支)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④突泥、突水。
2、隧道洞身开挖、洞身开挖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①开挖方法选择不当;②开挖循环进尺过大,支护不及时; ③找顶不彻底;④开挖作业台架防护措施不到位;⑤爆破作业时无安全防护,爆破作业违章操作。
3、隧道内装渣与卸渣、装渣与卸渣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围岩失稳坍塌; ②洞内照明光照度不足;③找顶不彻底;④作业区域机械、车辆对人的伤害;⑤卸渣车辆溜车、倾翻、挂碰; ⑥粉尘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4、运输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运输计划制订不当,车辆管理混乱; ②隧道运输最小行车限界不能满足,或临时设施、支撑侵入限界; ③警示标志、联络信号设置不当,或有缺陷;④进出洞人员不走人行道,不遵守有关安全规定;⑤运输线路不按规定设置和养护;⑥车辆装载不合理,超限、超载、偏载、捆扎不牢,人货混装;⑦车辆运行时发生碰撞、擦剐、挤压等车辆伤害事故;
5、支护与加固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①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工作面光照度不足; ②找顶不彻底; ③围岩变形超限失稳、上一循环支护强度不足、工作面坍塌; ④高空作业台(支)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⑤施工机具失稳及安全性能缺失、下降。
6、衬砌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①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
作业面光照度不足;②衬砌时机选择不当、与开挖工作面距离过长; ③高处作业台(支)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 ④施工机具安全性能缺失或下降; ⑤电线路短路,防水板施工引发的火灾及有毒、有害气体。
7、监控量测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监控量测方案不合理,元器件损坏,采集数据失真; ②监控量测工作面未找顶、支护不及时,照明光照度不足;③作业平台防护不到位,个人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
8、施工排水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富水软弱围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②排水设备不足或损坏,排水能力不够; ③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软地段,施工用水浸泡地基; ④洞口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 ⑤有水地段电缆线破损漏电; ⑥施工排出的水质不符合标准,污染环境。
9、通风与防尘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供风量不足,通风不畅;②隧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③粉尘超标; ④通风系统破坏。
10、供风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①空压机附件失效; ②供风管管材不合格,供风管使用中有破损、漏风。
11、供水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水质不符合标准; ③蓄水池不牢固,无防护棚和防护栏或损坏; ④抽水机电机绝缘失效,电缆线漏电;⑤供水管道有裂纹或闸阀失效。
12、供电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①作业地段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隧道施工照明不足; ②高压输电线路距人行道安全距离不够; ③电缆线破损或线头裸露;④电工作业人员防护不当。
13、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质隧道施工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①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开挖方法选择不当②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分析判断不准确;③初期支护施做不及时,支护强度不足;④量测数据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⑤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未按规定配备,瓦斯浓度检测工作不到位,通风效果差。
三、相关要求
1、隧道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部制定的监控量测方案和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对围岩初期支护进行监控量测,量测数据必须真实。
2、架子队技术室对掌子面开挖后,及时对围岩进行地质素描和分析,对围岩等级进行判别和核对,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及时上报工程部。
3、隧道开挖、初期支护等作业工序施工时,严格作业人员数量(9人以下)。
四、一般规定和注意事项
1、必须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行施工生产活动。 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严禁酒后上岗,现场禁止吸烟,禁止在施工现场内随地大小便。
3、所有人员应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往下投掷物料,严禁赤脚、穿高跟鞋、拖鞋和赤背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做到文明施工。
4、遇有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时,应按照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先护顶、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
五、开挖注意事项
1、开挖人员到达工作地点时,应首先检查掌子面及周围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检查支护是否牢固,顶板和两帮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以清除或支护。
2、站在碴堆上作业时,应注意碴堆的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3、开挖作业宜采用对围岩扰动较少的控制爆破技术和较少的开挖步骤,避免过度破坏岩体的稳定;
4、根据围岩特征,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柔性支护如钢拱架、喷射混凝土和锚杆等,以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5、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使断面及早闭合,以有效地发挥支护体系的作用,保证隧道的稳定性;
6、二次衬砌原则上是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修筑,使围
岩和支护结构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支护体系的安全度;
六、支护注意事项
1、在不良地质地段每班应设专人随时检查,当发现支护变形或损坏时,应立即修整和加固;当变形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行加固。
2、洞口地段和洞内水平坑道与辅助坑道(横洞、平行导坑等)的连接处,应加强支护或及早进行永久衬砌。
3、不得将支撑立柱置于废碴或活动的石头上;软弱围岩地段的立柱应加设垫板或垫梁,并加木楔塞紧;避免因支撑失稳而造成坍塌事故。
4、喷锚支护时,危石应清除,脚手架应牢固可靠,喷射手应佩戴防护用品;机械各部应完好正常,压力应保持在0.2MPa左右;注浆管喷嘴严禁对人放置。
5、钢支架安装,宜选用小型机具进行吊装,并应遵守本规程“起重吊装”的规定。
6、当发现测量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值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待制定处理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