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隧道二次衬砌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隧道二次衬砌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来源:华佗小知识


隧道二次衬砌质量通病及治理措施

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稳定、安全和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施工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对有配筋的混凝土衬砌才存在);夹层;裂纹;表面不平顺;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等。这些质量通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个隧道工程的总体施工质量,也严重影响了整个隧道衬砌的外观。

1蜂窝

蜂窝通常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1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子、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

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衬砌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过度流失。

6)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1.2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要拌合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规定的时间。

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要少于2m,超过上述高度时,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4)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振捣间距要适当,必须掌握好每一插振的振捣时间。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5)模板孔隙用薄海绵条堵塞密实,防止浆液外流。模板支撑牢固,防止松动漏浆。

2麻面

2.1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损,出现麻面。

2)钢模板脱模剂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被粘损,形成麻面。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注时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4)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其气泡未排除,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或由于没有配合人工插边,使水泥浆流不到靠近模板的地方。

2.2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3)混凝土浇注要分层、均匀,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配合人工插边。

3空洞

3.1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混凝土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产生漏振;

3)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混凝土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3.2预防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注,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4)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即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5)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

6)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7)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土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混凝土中;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8)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对混凝土孔洞的处理,要经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补强方案,经批准后方可处理

4露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混凝土表面。

4.1原因分析

1)混凝土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

4.2预防措施

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3)钢筋较密集时,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灌注。

4)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5)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7)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5缺棱掉角现象

1原因分析

1)挡头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2预防措施

1)挡头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要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3)冬季混凝土灌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6错台

二衬混凝土会出现新旧混凝土衔接不平顺,漏浆,模板间或窗口错台等现象,应进行处理和预防。

6.1原因分析

1)衬砌台车与既有混凝土面搭接过长或过短;

2)过曲线段;

3)衬砌模板变形或平装不符合施工要求;

4)台车刚度不足,施工过程中产生变形。

6.2预防措施

1)二次衬砌施工是在围岩稳定后施工。

2)台车定位

台车定位过程中分为初步定位和精确校正定位,在施工前应进行初期支护断面扫描,初期支护断面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混凝土,在施工前,对初期支护进行断面扫描,按1~3米扫描一个端面,最大不应超过5米。对于侵入二次衬砌的初期支护断面应进行处理。处理后进行台车推进初步定位,定位后进行台车断面扫描,以偏离设计轮廓线10厘米为测定点,按每模台车控制进口和出口两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7个点,按照扫描台车断面和设计断面及初支断面进行比较,然后进行精确定位校核,直到符合规范要求,要考虑台车施工中移位和下沉为1~2cm。

要求每模必须验收,精确校合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要求台车模板轮廓线偏离设计线不超过1cm,台车中心线偏离隧道中线不超过1cm。

3)衬砌前先检查模板台车平整度、光洁度、弧度、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测量指导台车精确就位。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可用千斤顶顶撑台车墙脚的四个端头,以防模板台车变形移位。模板台车采用10mm钢板做模板。严格按要求进行拼装,拼装完毕后进行检验、打磨。

7空洞

7.1原因分析

1)防水板挂设过紧,没有预留松弛系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防水板紧绷,导致拱顶出现空洞。

2)混凝土塌落度大,封顶后自然下落。

3)未泵满混凝土或泵送压力不足

7.2预防措施

1)根据设计尺寸预留一定的松弛系数铺设防水板。

2)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不同部位的混凝土采用不同的塌落度。

3)拱顶预现埋设φ42钢管或PVC管,待二次衬砌完成后对拱顶背后进行注浆处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