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筋工程
1.1 基本要求:
1.1.1 钢筋原材料(含钢筋、钢丝、预应力筋、钢绞线、钢板、型钢及焊条、焊剂等)应符合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和设计要求。
1.1.2 钢筋原材料入、出库应有管理制度,有入库出库台帐。
出场钢筋数量 进场钢筋数量
1.1.3 原材料进场应按级别、品种、直径外形、分垛码放,并挂标识牌,注明产地、规格、品种、数量、质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
1.1.4 钢筋进场后按试验规定及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进行复试。其中热轧钢筋、余热处理钢筋的组批原则为: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的重量不大于60t的钢筋为一验收批。公称容量不大于30t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每批不多于6个炉罐号,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0.02%,含锰量之差≤0.15%。
1
含C量之差 含Mn量之差 1.1.5 钢筋应进行外观检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1.1.6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应≥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应≤1.3。
强屈比 屈标比 1.1.7 钢筋证明文件若为复印件,应与原件内容一致,并注明原件存放单位、进场吨数、复印人、复印日期,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
原单位公章 进场数量及时间
2
1.1.8 进场的每批钢筋的炉牌号(榧子)应收集齐全,并应与钢筋的质量合格证对应一致。
材质单 上炉号 榧子上炉号
1.1.9 钢筋专业人员均应经过技术培训,特殊工种(直螺纹、焊接)等应持岗位证书上岗。
电焊工 操作证 1.1.10 在砼浇注之前,应进行钢筋的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位置;钢筋的连接方式,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位置,接头错开长度,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箍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箍筋弯钩角度、平直段长度,箍筋加密区范围;垫块形式、间距;构件保护层厚度;钢筋绑扣形式、火烧丝朝向;钢筋铁锈、浮浆清理情况。
1.2 钢筋加工 1.2.1 钢筋调直
钢筋的调直采用冷拉方法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根据冷拉率计算出冷拉拉伸长度,并有明显的标识,严禁超拉。根据后台场地面积的大小,要明确标出张拉前、张拉后的钢筋位置及长度。
3
(的伸长率) 1.2.2 钢筋的切断
1.2.2.1 钢筋断料时,在工作台上做出明显的标识,确保下料长度的的准确。
1.2.2.2 用于直缧纹连接、电渣压力焊、定位钢筋切断时,应用无齿锯锯断,用水溶性切削液, 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端头平直,顶端切口无有碍于套丝质量的斜口、马蹄口或扁头。
1.2.3 钢筋的加工
1.2.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o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端头用无齿锯切割平直长度≥3dD
4
(2)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o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D≥4d
D度长直平
(3) 钢筋作不大于90o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dDD≥5d台前。
1.2.3.3 箍筋加工: 技术交底牌 平直长度
1.2.3.2加工标准悬挂于现场,加工前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及加工翻样图,分别明示于各自的操作
(1) 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度弯钩,其平直段相互平行,长短一致(端头可不用无齿锯切割),平直段长度不少于10d且不小于75mm。
135°10d、75mm中较大值a
b
5
(2) 位于主筋搭接范围内箍筋弯曲直径增加一个主筋直径。如下图示:
5°13d、75mm 10
中较大值弯曲直径增加一主筋直径 10d、75mm中较大值
(3) 对于异型箍筋的加工设置定型模具,并进行放样制作。
(4) 圆柱箍筋构造应符合下图要求:
弯钩长10d角度135内环定位筋(焊接圆环)定型模具 搭接≥laE,≥300mm勾住纵筋
(5) 加工合格的箍筋悬挂于钢管上,利于检查。
6
(6) 箍筋加工合格后,按照部位、规格分类码放,并做好标识。
1.2.3.4 定位钢筋的加工:包括墙体梯格筋(水平、竖向)、双F卡、框架柱定位箍筋框、暗柱定位支架、板筋马凳铁等。
(1) 墙体竖向梯格筋:用于控制墙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可代替墙体竖向钢筋,
7
但要比设计直径大一规格。竖向梯格筋起步筋距地不大于4cm。
墙厚减2mm楼层结构标高s50a=水平筋直径+保护层-1mmd搭接长度接头错开长度 钢筋顶棍端头涂刷防锈漆楼层结构标高楼板下皮水平筋直径+2mm水平筋间距a 此钢筋比墙筋提高一个强度等级s=墙厚-2×(保护层+水平筋直径)
接头错开长度
(2) 地下室外墙顶棍中间加焊止
a=水平筋直径+保护层-1mm搭接长度 钢筋顶棍端头涂刷防锈漆3cm厚止水环水平筋直径+2mm水平筋间距da
此钢筋比墙筋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墙厚减2mm8楼层结构标高s50s=墙厚-2×(保护层+水平筋直径)楼层高度楼层高度水环。 楼层结构标高楼板下皮
(3) 用做顶模的顶棍,端头用无齿锯切割并刷防锈漆,防锈漆应由端头往里刷1cm,长度为墙体厚度-2mm, 如果结构为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则外墙顶棍外侧长度应包括保温板厚度。
10防锈漆
端头刷防锈漆 10
(4) 制作水平梯格筋,固定于墙体顶部,用于控制立筋间距及位置。
mhhhhhhm5050竖筋间距竖筋间距竖筋间距竖筋间距5050h=墙竖向主筋直径+2mmm=暗柱竖向主筋直径+2mms=墙截面尺寸-2(墙水平筋直径+竖筋直径+保护层)
水平梯格筋设置
s
9
墙顶水平梯格筋
(5) 为控制墙体钢筋截面及钢筋保护层厚度,制作双F卡,卡子两端用无齿锯切割,并刷防锈漆,防锈漆应由端头往里刷1cm。大模内置外墙外保温处双F卡长度应包括保温板厚度。设双F卡处不设垫块。
双F卡 墙厚-2mm水平筋直径+2mms=保护层厚度-1mms30
(6) 框架柱模板上口设置内、外定位箍筋框,控制钢筋位移。 内控式定位箍筋框:
10
外控式定位箍筋框:
(7) 为保证门窗洞口两侧暗柱主筋不位移,制作暗柱定位支架。
暗柱钢筋内皮间距d+4mm内控式定位箍筋框 洞口宽+2倍暗柱主筋保护层厚度d+4mm
(8) 根据板厚及板筋保护层厚度制作马凳铁
板厚-上下保护层-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层下排钢筋直径基础底板钢筋马凳做法
标准层顶板钢筋马凳做法
板厚-上下保护层-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层单向钢筋直径Φ25/22
Φ12
11
1.2.3.5 加工完的直螺纹钢筋丝头应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按规格及使用部位分类码放,丝头用塑料帽盖好,加以保护。
基础底板马凳 标准层顶板马凳
通环规检查 塑料保护帽 1.2.3.6 对直缧纹丝头应进行工艺检验,确定其各项工艺参数。
直缧纹丝头加工尺寸(mm)
规 格 丝头长度
16 18 20 22 25 28 32 22.5 27.5 30 32.5 35 40 45 12
完整丝扣圈数 ≥8 ≥7 ≥8 ≥9 ≥9 ≥10 ≥11
1.2.3.7 直螺纹连接加工质量检验方法:
(1) 钢筋丝头螺纹中径尺寸的检验应符合通环规能顺利旋入整个有效扣长度,而止环规旋入丝头的深度小于等于3P(P为螺距)。
3P有效丝扣段 (2) 钢筋丝头螺纹的有效旋合长度用专用丝头卡板检测,允许偏差不大于1P。
1P (3) 连接套螺纹中径的检验用止、通塞规。止塞规旋入深度小于等于3P;通塞规应全部旋入。
3P
1.3 钢筋安装 1.3.1 钢筋绑扎
1.3.1.1钢筋绑扎前严格按照“七不准”、“验”原则进行。 七不准:
(1) 混凝土接槎未清到露出石子,不准绑扎钢筋;
13
(2) 钢筋污染未清净,不准绑扎钢筋; (3) 放线工未弹线,不准绑扎钢筋; (4) 未检查钢筋定位情况,不准绑扎钢筋; (5) 偏位钢筋未按1:6进行矫正,不准绑扎钢筋;
(6) 未检查钢筋接头错开长度或接头位置不符合要求,不准绑扎钢筋;
(7) 未检查钢筋接头质量合格前,不准绑扎钢筋。 验
(1) 钢筋绑扎未完成不验收; (2) 钢筋定位措施不到位不验收;
(3) 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达不到要求不验收; (4) 钢筋纠偏不合格不验收;
(5) 钢筋绑扎未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不验收。
1.3.1.2 钢筋的搭接长度应遵循设计图纸、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的规定执行,当设计、规范、图集要求不一致时,取大值。
1.3.1.3 墙体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确保三根筋(水平、竖向)通过,并采用三点绑扎,和其他钢筋交叉绑扎时,不能省去三点绑扎。
楼板
1.3.1.4柱主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单独加工且应加密,加密区箍筋间距为5d(d为柱
14
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且不大于100,起步箍筋距地30mm,以红白相间的标识杆控制箍筋,保证箍筋间距均匀。
弯曲直径增加一主筋直径 标尺杆非加密区暗柱纵筋非加密区加密区暗柱箍筋加密区30
1.3.1.5 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为50mm。
15
纵筋直径大于25mm
5050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5050
1.3.1.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 当工程中确定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ll
1.3.1.7 起步筋的绑扎:竖向筋距暗柱50㎜,水平筋距楼板面50㎜处绑扎第一步筋。水平起步筋距楼面距离不大于50mm由竖向梯格筋控制。
1.3ll 16
50楼板a=水平筋直径+保护层-1mm水平筋间距d搭接长度接头错开长度 钢筋顶棍端头涂刷防锈漆楼层结构标高楼板下皮水平筋直径+2mma 此钢筋比墙筋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墙厚减2mm楼层结构标高s50s=墙厚-2×(保护层+水平筋直径)楼层高度竖向起步筋 梯格筋II12水平起步筋 5050墙、暗柱 17200
1.3.2 钢筋机械连接(直缧纹)
1.3.2.1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接头宜相互错开,错开35d(d为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柱类构件箍筋加密区内不应有接头。
1.3.2.2 应顶紧,处于连接套的中间位置,偏差不大于1P(P为螺距)。 1.3.2.3 接头外观质量要求:外露丝扣不超过一个完整丝扣,不大于三个半扣。
1.3.2.4连接钢筋时,用力矩扳手拧紧钢筋接头,连接成型后,用红油漆作上标记,以防遗漏。
1.3.2.5水平筋或箍筋应错开机械连接的位置,错开后的箍筋间距如大于设计要求,应再单独附加一个箍筋。若箍筋不能错开套筒,则将套筒处箍筋直径减小一规格,并在套筒上下部位附加箍筋进行加密。
18
刷红油漆作标记
1.3.2.7 现场截取直缧纹抽样试件后,接头位置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筋进行搭接或者焊接等方法进行补强。采用搭接,主筋搭接范围内箍筋应加密,焊接采用双面帮条焊,焊缝5d,焊工应有合格证,并应进行班前焊。直径大于28mm的钢筋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1.3.3 电渣压力焊
1.3.3.1 钢筋焊接前必须进行班前焊,合格后方可施焊,焊工必须有焊工考试合格证。
1.3.3.2 焊剂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当受潮时,在使用前应经250~300oC温度烘焙2h。 1.3.3.3 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焊接钢筋端头平整,四周焊包均匀,凸出钢筋表面高度≥4mm;
(2) 接头平直,弯折应不大于4度或7%,即水平100mm长,偏斜不大于7mm。施工时,可利用靠尺板进行检查控制,如下图。
19
77
(3) 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4) 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1.3.3.4电渣压力焊焊接后设专人用专用工具(如合金錾)认真清理焊渣。
100
1.3.4 细部做法及注意事项
1.3.4.1 框架柱箍筋加密区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注意:箍筋加密区同时也是非接头区)。
合金錾清理焊渣 20
≥柱长边尺寸(圆柱直径)、≥Hn/6、≥500,取最大值加密梁顶面加密加密加密梁顶面加密加密加密梁顶面加密加密底层柱根加密≥Hn/3基础顶面嵌固部位Hn:柱净高Hn:柱净高Hn:柱净高
1.3.4.2 连梁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顶层连梁在暗柱范围内箍筋应满布,非顶层连梁应有一箍筋进暗柱。
直径同跨中,间距150直径同跨中,间距150
顶层连梁50505050laE且≥600laE且≥600非顶层连梁
进暗柱一箍筋 50505050laE且≥600laE且≥600 21
(2) 连梁、暗梁拉筋由设计确定,如设计无要求,当连梁宽≤350mm时拉勾直径为6mm,
当梁宽>350mm时拉勾直径为8mm,拉勾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隔一拉一。
连梁拉钩连梁箍筋连梁侧面纵筋(剪力墙水平筋)
(4) 连梁侧面及底面应加垫块控制钢筋保护层,连梁下部如有双排铁,可加一粗钢筋头用以控
制两排铁之间的距离。
梁主筋钢筋头 1.3.4.3 门窗洞口支模时,设置固定门口模板的定位筋(端头用无齿锯切割,且涂刷防锈漆),且定位筋焊在附加的U型铁上,不得焊在受力筋上,而U型铁应绑扎在主筋上。 暗柱主筋三面套暗柱主筋焊接15025洞口模板附加三面套绑扎点防锈漆300Aφ10
附加U型 22
1.3.4.4 钢筋安装前应进行翻样,钢筋翻样要考虑水电专业的预留洞及管线,尽量不切断钢筋,电盒焊在附加的钢筋上,安装牢固,不得焊在主筋上,且附加钢筋不得焊在受力筋上,而应绑扎在主筋上。
1.3.4.5 梁端、柱顶纵筋锚固构造如下图所示。
≥15d15d附加钢筋 梁上纵筋应伸至柱外边并向下弯折至梁底标高≥0.4Lae≥0.4Lae15d15d≥0.4Lae
≥1.5Lae≥12d不少于柱外侧纵筋面积的65%伸入梁内≥12d其余柱外侧纵筋可伸入柱内边弯下边柱柱头构造
中柱柱头构造
≥0.5Lae≥8dhb
1.3.5 钢筋保护层控制措施(定位措施)
1.3.5.1 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为纵筋外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23
砼结构 板、墙、壳 梁 柱
≤C20 C25-C45≥C50
环境类别 ≤C20 C25-C45 ≥C50≤C20C25-C45≥C50
一 二 三
a b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 — —
20 20 — 25 20 — 30 25 —
30 30 — 35 30 — 40 35 —
30 30 35 30 40 35 注:1、基础中纵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2、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厚度应按表的规定增加40%; 3、当梁柱纵筋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 4、梁柱中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1.3.5.2墙体钢筋绑扎时设置水平、竖向梯格筋,用以控制保护层厚度、截面尺寸和钢筋位移,设置梯格的位置可不设垫块。
1.3.5.3用于控制柱筋位移及保护层的定距框(内置式、外置式)可周转使用,使用前应进行调整。
竖向梯格筋 水平梯格筋 竖向梯格筋顶棍 24
1.3.5.4 用于大模内置式外墙外保温的梯格筋,外墙外侧顶棍应穿过外墙外保温。
1.3.5.5 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可用定型模具制作。
1.3.6 绑丝要求:网状钢筋的绑丝应采用八字扣,柱筋四角绑丝应采用兜扣,所有绑丝丝头均应朝向构件内侧。
25
1.4 钢筋施工的管理措施
1.4.1 技术交底制:为便于工人操作,制作钢筋安装技术交底牌(详细具体的数字),直接悬挂在操作面,指导施工,便于检查。
钢筋绑扎现场交底牌 暗柱箍筋交底牌
直螺纹连接技术交底牌 墙体钢筋绑扎交底牌
钢筋绑扎检查及验收要求 暗柱箍筋绑扎要求
1.4.2 样板制
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中的质量要求组织样板工程的操作,第一个施工段做为样板,做到一次成优,经质量负责人、工长等联合检查鉴定后,再进行大面积的施工,不能低于样板工程的质量。
1.4.3 三检制
26
坚持实行自检、专检、交接检。各工种、工序、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材料进场、施工试验、图纸变更、加工订货、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均严格执行此项制度,及时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4 成品保护制
1.4.4.1 墙、柱竖筋在浇筑砼前套好塑料管保护或用彩布条、塑料条包裹严密,并且在砼浇筑时,及时用布或棉丝沾水将被污染的钢筋擦净。
墙筋套塑料管保护 用彩条布包裹保护包塑料布保护柱筋套塑料管保护
27
包塑料布保护
1.4.4.2 用沾水的布或棉丝或用钢丝刷将被污染的钢筋擦净。
柱筋套塑料管保护 用钢丝刷清理钢筋
1.4.4.3 顶板砼浇筑前,搭设操作马道,严格控制负弯矩筋被踩下。
1.5 钢筋安装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1.5.1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mm)
搭设操作马道 28
项次 1 2
项 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允许偏差(mm)
±10 ±15
1.5.2 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mm)
允许偏差(mm)
项 目
国家规范标准
网的长、宽 网眼尺寸 骨架的宽及高 骨架的长 箍筋的间距 受力 钢筋
间距 排距 基础
保护层
柱梁
厚度
±5
±3
用尺量 用尺量
±20 ±20 ±5 ±10 ±20 ±10 ±5 ±10
长城杯标准 ±10 ±10 ±5 ±10 ±10 ±10 ±5 ±5
用尺量
用尺连续量三档,取最大值
用尺量 用尺量
用尺连续量三档,取最大值 用尺量两端及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用尺量两端及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用尺量 检查方法
墙板
±3 ±3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