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4月23日七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含作文纸)

2020年4月23日七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含作文纸)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0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分数: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元勋(xūn)奠(diàn)基澎湃(bài)鞠躬尽瘁(cuì)B.挚(zhì)友迭(dié)起咳嗽(sou)鲜(xiān)为人知C.卓(zhuó)越校(xiào)对薪(xīn)金气冲斗(dǒu)牛D.硕(shuò)果草率(shuài)悠(yōu)然潜(qián)心贯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选聘深宵至死不懈契而不舍B.调羹绞肉锋芒毕露妇儒皆知C.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电影《流浪地球》突破天际的想象、架构宏大的故事与源于传统文化的道具设计,让广大影迷叹为观止。....B.鲁南高铁临沂北站主体工程于2019年5月6日成功封顶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施工者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C.有大雾的清晨,沂河两岸仿佛笼罩在多层纱帘后,扑朔迷离,连中国地级城....市第一高塔“临沂塔”都看不清了。D.虽然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每周多次去医院做透析维持生命,但他依然锲而不舍,....创作了《病隙碎笔》《我与地坛》等著作。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读好书,可以让我们与智慧结伴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济南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D.由于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5.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杨振宁,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D.《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二、古诗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6.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8.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⑴蒙辞以军中多务。⑵何异断斯织乎?

9.断句(限断3处)(3分)

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二)阅读古诗,完成10-11题。

思归韦庄暖丝①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②客肠。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红垂③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④。【注释】①暖丝:温暖春日中新绿的柳枝。②断:不连续,断开。③垂:垂落、垂下。④子期:钟子期,春秋时代楚国人,精通音律,俞伯牙挚友。吕安: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落拓不羁,恃才傲物,“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与他是至交。10.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颈联展现的画面。(2分)

11.仔细品味颔联,说说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12.诗文默写。(4分)

(1),关山度若飞。(2)马上相逢无纸笔,。(3)谁家玉笛暗飞声,。(4),惟解漫天作雪飞。三、综合性学习(共5分)“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尼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基地。班级组织去“尼山圣境”的研学旅行活动你参与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研学旅行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材料二:当下,不少机构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有的旅游项目重新包装一下就变成了所谓的研学旅行。很多情况下,将旅程单当作研学手册,将“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当作研学的核心——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变成了老师或者导游夸夸其谈,老师在景点的讲解和在课堂上的讲授没什么两样,没有做到让学生自主活动和研究。材料三:通过这次“尼山圣境”的研学活动,我了解到,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此,2019年是孔子诞辰2570年,他的思想历经漫长岁月仍然熠熠生辉。沿着圣人的足迹,我实地感悟儒家礼乐文化,接受了思想洗礼,增强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1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研学旅行要避免“只有游没有学”和“”,因为二者都失去了研学的真正内涵。(2分)14.材料三是某同学活动结束后的心得请据此将下面的对联补全。(1分)上联:体悟儒风韵味下联:(只填序号)A.指点千秋大业B.携手诵读经典C.弘扬礼乐文明D.咏唱风流华年15.右图是“尼山圣境”的宣传标志,请结合画面说明其创意(说出一点即可),不超过40个字。(2分)四、现代文阅读(一)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莱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柵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⑪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16.文中几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括。(2分)

17.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菜、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②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激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袢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18.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9.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二)三角梅

刘成章(1)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2)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3)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4)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5)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6)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7)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8)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9)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0.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3分)

生长阶段: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生长状态:(1)

(2)(3)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1)(2)(3)

2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2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想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3.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五、写作(40分)

那一刻也许是24.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在生命印迹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战胜挫折或困扰后的坚强,也许是在意外收获后的惊喜,也许是在顿悟亲情后的温暖,也许是在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之后的崇敬……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能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