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省道仪征段改(扩)建工程项目
YZXDD-2标仪扬河大桥空心板预制梁首件工程监理总结
一、概述
333省道仪征段改(扩)建工程仪扬河大桥上部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设计强度等级C50,共计中板42块,边板4块。经过梁场精心准备,于2009年9月22日正式开始预制,首片梁编号为1-1 中梁,第一槽钢绞线张拉于9月22日16:30开始,17:00分结束,首片梁钢筋绑扎于7:00开始,11:00结束,立模于13:00开始,14:30结束,混凝土浇筑于9月24日7:30开始,9:10分结束,于9月30日放张,整个施工过程顺利。总监办安排现场监理人员对钢绞线的张拉、钢筋的加工与制作,模板的安装,混凝土的浇筑、放张进行了全过程的旁站。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二、预制前的准备工作
1、场地
施工前对预制梁底板的平整度进行检查,保证其平整度。
2、机械设备
按要求对场地设备进行调试,不符合的进行修理和调换,并对有标定要求的机械进行了标定。
3、技术
a、按图纸对钢筋加工、钢铰线下料长度、模板尺寸、支座预埋钢板进行检查。
b、水泥、砂石料、钢筋按规定要求进行抽检,钢绞线、减水剂按要求进行委托试验。
c、施工用的千斤顶及配套的油泵表送有资质单位进行标定,并建立油表压力与千斤顶编号及张拉标定曲线。
d、按配合比计算书做了C50配比验证试验,28天抗压强度为61.9MPa,试验结果满足C50的混凝土要求。
4、材料:水泥:镇江台泥P.O52.5,碎石:安徽 5-31.5mm连续级配。砂:南京中砂,外加剂:南京辽源BBC-400型高效减水剂。
三、预制梁的过程控制
1、钢铰线的张拉:认真检查钢绞线,严禁对有损伤、严重锈蚀和沾有油污的钢绞线进行张拉,对钢绞线的下料长度进行复核,并按图纸要求检查各钢绞线的失效长度。活动横梁就位时,使张拉力的作用线和钢绞线的中心线一致,不得偏扭。整个张拉过程中,对张拉力、张拉伸长率进行校对和记录,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各钢绞线受力一致,伸长一致。
2、钢筋的加工和安装:严格按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尺寸、间距、保护层厚度及预埋件位置。
3、模板的加工及安装:模板采用钢模板,平整度在规范要求范围之内,模板的拼装要求平整顺直,表面光洁度好、无污染,接缝紧密。不漏浆。与砼接触的模板表面,刷同一品种脱模剂。模板安装结束以后,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和支撑固定。
4、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前首先检测砂石料的含水率,根据试验室配合比调整生产配合比,检查水泥和外加剂用量。砼浇筑时,采取分层浇筑,首先浇筑好底层,振捣密实后安放芯模,然后浇筑上层砼. 上下层浇筑尽量缩短间隔时间,最长时间不得超过底层砼的初凝时间,浇筑时要求两边对称振捣,避免振动棒碰钢绞线、模板、芯模及预埋件。浇筑砼期间,重点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当发现跑模、移位、变形等情况,及时要求施工人员处理。
5、养护:拆摸后采用土工布覆盖浇水养护,保持土工布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6、钢绞线的放张:9月30日对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抗压试验,结果为50.8MPa 符合放张要求。放张采用分级放张。每级张拉力为20%-30%。
四、存在问题
1、钢筋焊接存在咬边现象。
2、模板光洁度不够。
3、局部部位存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现象。
4、顶板厚度不均匀。
5、梁体两侧打毛深度、密度不够
五、初步结论
,
首件梁板预制基本成功,同意进入正常生产。
通过梁板的预制主要取得如下工艺参数:
混凝土的水灰比为0.39,砂率32%,混凝土配比(水泥:砂:石子:水:减水剂分别为426:594:1261:166:2.982)坍落度为3-5cm。
六、改进与建议
1、张拉前要将底板清理干净,经常检查其平整度。
2、钢筋绑扎时,应小心谨慎,不可碰撞或碰伤钢绞线。焊接要保证焊接强度。
3、加强模板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安装端模板时要注意斜交角度,并防止端模板变形。
4、气囊位置准确,固定牢固,保证顶板浇筑厚度和梁体内部尺寸。
5、梁底预埋钢板位置要准确,焊接要牢固。
6、砼配合比控制准确,浇筑时振捣密实。封头砼也一定要振捣密实
7、资料应按规定要求及时、准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