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之微测试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值:30分 时间:30分钟
一.(2015届湖北恩施州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14分)。
⑴ 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 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⑶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⑷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⑸ 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诗句是: , 。 ⑹ 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陶渊明《五
柳先生传》中最能表明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 。 ⑺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 。
⑻ 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内心孤独的诗句是 , 。 ⑼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
【答案】⑴江春入旧年;⑵为有源头活水来;⑶闲敲棋子落灯花;⑷天街小雨润如酥;⑸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⑹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⑼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析】
【考场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2015届辽宁丹东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10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9.(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⑵吾谁与归 ..
①
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
20.(2)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21.(3)【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2分) 【答案】
(1)①探求 ②归依 ③因此,所以 ④任用,选拔 (每个1分,共4分)
(2)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②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
喜爱(一块)绉纱(尺縠)。(2分)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后半句即得分)(2分)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
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以”“若”,第一句要注意按互文的方法翻译,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甲文是所学名文,内容比较熟悉,根据题目中“忧国忧君”一词,抓住“忧”即可找出甲
文中的句子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2015届山东滨州中考)(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王之蔽甚矣/遮天蔽日 ..B.数月之后/珠可历历数也 ..
C.期年之后/陈太丘与友期行 ..D.臣之妻私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3)从文中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D
(3)一是有像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纳谏。 【解析】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阅读最后一段,从威王下令的内容可见威王接受谏言的决定,再从事态发展的结果“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来说明威王最终朝政清明,得到天下人的拥护,自然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