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读句子,看拼音,写生字。
( )明时的一切都让人心(1)茂盛的róng( )树,碧绿的湖水,清新的空气,这líkuàng( )神yí( )。
(2)展lǎn( )会展出了许多shè( )影作品,这些作品各具风格。 (3)他是一位极有qián( )力获得guàn( )军的选手。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给病人抽血时一针见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B.我打碎了妈妈的一个花瓶,然后用胶水把它粘得天衣无缝。 ....C.他这种遇到危险先想到他人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D.听完老师讲的笑话之后,小刚龇牙咧嘴地笑了起来。 ....3.下面哪个句子在手法上与例句①②有着同样的妙处?_______
①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②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B.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C.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D.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A.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B.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C.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D.你会从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5.下面四个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画的这幅画夸张而传神,连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B.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C.学好数学,是否认真听讲是关键。
D.他明知难以抵赖,却强装镇定地抽着烟,看着审讯人员。 6.照样子,把下面句子中的画面写具体。 例:月亮挂在空中,白云从它的旁边飘过。
圆圆的月亮挂在幕布似的夜空中,发出银色的光辉,一朵棉花般的云慢慢地从月亮身边溜过,像是在和月亮玩耍。 (1)太阳出来了。 __________
(2)白鹭站在清水田里。 __________ 7.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忽然闭口立。(《所见》清·袁枚) (2)梅子黄时日日晴,__________________。(《三衢道中》宋·曾几) (3)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出塞》唐·王昌龄) (4)__________________,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唐·王翰) (5)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二】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材料三】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上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11、读了【材料一】,你认为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请再写出一位冠军得主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正误,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画“√”。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造境”。(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属于“写境”。( )
14、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5、这则小古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16、从文中,我们知道读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17、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心到了,眼和口自然会到,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18、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个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了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有点责怪父亲似的。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多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9、在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那个姑娘的神态表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请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写下来。 ( )→( )→( ) 20、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痛楚——( )
21、前文说“这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中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请把这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22、从女儿的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请用横线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3、选文题目是“成全善良”,请你说一说:谁“成全善良”?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4.写作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参】
1. 榕 黎 旷 怡 览 摄 潜 冠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在解此道题目时,首先要读拼音,然后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最后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正确。
第一步:注意难写的字,如:黎明、展览、摄影、冠军,我们尤其要注意“冠”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
第二步:注意书写时的偏旁和结构
第三步:注意汉字的美观,要书写有力,美观端正。
2.C
解析:C
此题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解答。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龇牙咧嘴: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3.B 解析:B
B选项的对比手法与例句一致 4.C 解析:C
【详解】考查修辞手法。例句中“探出头来”把笋拟人化,所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是比喻句。把草比作茵,把柳叶比作眉毛。 B.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是比喻句。把桃花水比作竖琴。
C.“舞动着”是人的动作,这里把桃花水拟人化。
D. 你会从一朵云,想象到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是排比句。
5.D
解析:D
【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病句修改。
【详解】A答案 语义重复,“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 B答案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改成“哪怕……也”。 C答案 前后矛盾,属于“一对多”错误,应去掉“是否”。
6. 太阳慢慢地出来了,把大地照耀得金灿灿的,树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精神。 全身色彩搭配协调的白鹭站在清水田里,一动不动,仿佛一幅优美的画。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将画面写具体。阅读例句,可知,将画面写具体,可以写得详细生动,还可以运用修辞。 (1)太阳身负重物,缓缓地出来了,将万丈光芒洒向世界。 (2)优美的白鹭站在清水田里,一动不动,像是在钓鱼。
7. 意欲捕鸣蝉 小溪泛尽却山行 万里长征人未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 劝君更尽一杯酒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默写。
(1)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全诗内容: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自宋代曾几的《三衢道中》,全诗内容: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全诗内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全诗内容: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我认为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12、第一季冠军殷怡航。 13、 √ √
14、19岁以下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度最高,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最低。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内观点的看法的表达。
要针对材料一,某些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如: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12、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一些积累。
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多看《中国诗词大会》,从中得知每期的冠军得主,从而积累下来。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冠军殷怡航,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第四季冠军陈更。
13、本题考查材料二内容的理解。
材料二中写道: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写境”即写实之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选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该句是作者早晨起来看到奇丽雪景后的想象: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所以这句诗歌属于虚拟之境——造境。故①句叙述正确。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选自王唯的《使之塞上》,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该句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对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的描绘,属于写实之境,即“写境”。故②句叙述正确。 14、考查了对材料三内容的掌握情况。
材料三是某知名网站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情况的统计,阅读统计表内容可知,19岁以下人群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度最高,占40%以上,5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最低,不足10%,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B
解析:
1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6、 心到 眼到 口到 17、B
18、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奋读书,又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解析】
15、本题考查中心句。本短文主要是围绕“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来讲,故第一句是中心句。
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知,读书的方法有:心到、眼到、口到。
1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短文主要讲了读书的方法是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如果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知道了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勤奋读书,又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点睛】
参考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19、 微笑 尴尬 流露出了笑意 20、 探望 痛苦 21、“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22、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23、是那个老人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坚强、宽容的人。 【解析】 19、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③段“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可知,姑娘让座时的神情是微笑;由第④段“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可知,姑娘让座,大爷拒绝后她的神情是尴尬;由第④段“那位姑娘流露出了笑意”可知,大爷坐下后,姑娘的神情是流露出了笑意。 20、本题考查近义词。 看望:到长辈或亲友处问候起居情况。近义词:拜望、探访、探问 痛楚:痛苦、苦楚。近义词:疼痛、痛苦、疾苦、难过 21、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前文中的这句话“让我看得很疑惑。”说出了作者对姑娘给老大爷让座这件事,老大爷的女儿不但不感谢,反而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所以作者感到不理解。读完全文可知,后文中的这句话“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告诉了人们女儿明显不高兴、责怪父亲的原因,也解答了作者的疑惑。 22、此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第③段的第一句话“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从“挡着”“挽着”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女儿对父亲的照顾非常周到,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爱。 23、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老人他虽然身体不适,却为了成全姑娘这让座的善良行为,即使被女儿不赞同也要而独自忍耐自己的病痛,可见这位老人也是一位十分温柔、善良的人。 24.例文: 那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那一天,大风雪过后,在院子里、石头上、树叶上、走道上都铺满了厚厚的一层雪。雪像冰淇淋,雪被阳光照射后在闪闪发光。下雪是多么奇幻的一种气象。 我和妹妹拿着脸盆去外面玩雪。去有小困难,地面上有冰,很容易滑倒。我们为了玩雪,不怕困难去。因为爷爷把雪堆在一起,所以在我家院子里有一座“小雪山”。“小雪山”很华丽。 我们用铲子把雪铲到脸盆里,铲满后,我们先决定玩“炒菜”——炒雪。我们把铲子当菜
铲,把脸盆当锅,来玩炒雪游戏。这真像妈妈在为孩子炒菜呢!
我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玩了一会,我又不想玩了。我想出了一个玩法,这是一个有趣的玩法——做冰淇淋。我想有杯子去盛干净的雪,再加一点牛奶,就成了一杯美味的冰淇淋,而且是牛奶味的。
我拿着杯子找干净的雪去,我在家附近的村子中游荡,终于在一块水泥板上找到了大片的雪。我怕吃坏肚子,就把上面的一层脏雪挖掉,再挖一杯干净的雪。我拿着杯子边跳边跑,快乐的回家了。到了家里我拿出牛奶在杯子里倒了一点。真的很像冰淇淋。我小小的吃了一口。啊,好美味呀!这一刻有温暖和冰冷同时涌入了我的心中!妹妹看见了说:“姐,你不怕吃坏肚子吗?”“当然不怕。”我骄傲地回答,“不信你吃吃。”妹妹吃了一口,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啊!真的。”“我说的是真的吧!”我和妹妹一起去铲雪吃了。 真希望每天都可以吃到这温暖和冰冷的冰淇淋。这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针对半命题作文的自身特点,它比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还高,因为,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现成的,而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对题目中已知的部分的分析来填充未知部分,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影响题目的质量,首先,要深入分析题目中已给的部分,理解其的,而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对题目中已知的部分的分析来填充未知部分,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影响题目的质量。 选材分析:
我们可以写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做过很多次尝试,在尝试中知错就改;在尝试中进步;在尝试中变得勇敢;在尝试中感受家的温暖等。 构思指导:
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正文: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要写清楚尝试的过程。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结尾:写自己通过这次尝试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