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析《沙恭达罗》艺术特色

浅析《沙恭达罗》艺术特色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析《沙恭达罗》艺术特色

《沙恭达罗》是伽梨陀娑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情节来自史诗《摩诃婆罗多》。公元四世纪初,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起了笈多王朝,国家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梵语文学与佛教文学均有发展。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思想形式和内容都有新的突破,文学作品和新兴的口语文学也逐渐兴盛起来,故事和戏剧创作极为流行。 古典梵语诗人和戏剧家伽梨陀娑是印度中古文学史中最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他被称为“印度的莎士比亚”。《沙恭达罗》是伽梨陀娑的梵语诗剧,它不仅在印度人民心中拥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千古名剧之一。它能享有如此声誉,与其在艺术上的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沙恭达罗》情节概要

《沙恭达罗》全剧一共七幕,主要讲述了国王豆扇陀外出打猎,偶然间遇见一只小鹿,在小鹿的带领下来到净修林并对净修女沙恭达罗一见钟情的故事。故事中两人以乾达婆的方式①私自成婚,国王离开时给了沙恭达罗一枚戒指作为信物。国王离开后,沙恭达罗发现自己已有身孕,决定前往城中寻找国王,但是由于无意中怠慢了仙人达罗婆娑②,所以仙人诅咒国王丧失与沙恭达罗相爱的记忆,需到见到信物时方可相认。果然,沙恭达罗来到城中,国王并不认识她,她想拿出戒指但却无法找到。原来是在途中不小心掉到了河里。沙恭达罗伤心至极,也无颜面回到净修林,最后被她的母亲尼诺伽天女救到了天上。后来一渔夫在鱼腹中发现了戒指并送还给了国王,国王恢复记忆后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了深深的懊悔。这时,天帝因陀罗请豆扇陀出战去征服恶魔阿修罗。豆扇陀得胜后飞往仙境,与妻儿一起团圆。

二、剧中的自然景物描写

《沙恭达罗》虽然以人名为题,但是其中的景物描写也十分的真实细腻。首先,在第一幕中对鹿的动作的描写:“优美地弯起脖子”、“拼命把半个身子向前缩”等。其次,在沙恭达罗和国王第一次相见和之后的见面时,都会有大量的自然景色描写,国王也用了大量的花草树木来比作沙恭达罗的身体样貌,例如“下唇象蓓蕾一样鲜艳,两臂象嫩枝一般柔软,魅人的青春洋溢在四肢上,象花朵一般。”作者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隐晦的表达了国王对沙恭达罗的爱慕之情。在剧中,细腻的自然美描写数不胜数,作者巧妙地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把自然和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增加了诗剧的美感,场景也显得更加真实,贴近现实生活,以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三、人物特点

本部诗剧,就是围绕沙恭达罗和豆扇陀两位主人公展开的故事,所以在诗中描写的最多的也是这两位人物。文中用了许多纯净美好的词句来描绘沙恭达罗的形象,例如“是一朵没人嗅过的野花,是一个没被指甲掐过的嫩芽;是修福得到的结果,这个完美无缺的天生的丽质......”无一句不在说她的纯洁美好。沙恭达罗就是一个集自然美、朴素美和纯净美于一身的古典理想女性形象,由于她自小在净修林长大,她和她的朋友们都始终对感情保持着真挚纯洁思想,与净修林中的花草树木、动物们也一直保持着和谐共处的关系,这种天真善良的品质也是吸引豆扇陀对她一见钟情的重要因素。但是她纯洁善良,并不意味着她是一个懦弱的性格,在她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之后,她毅然决定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进城寻夫,这个行为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爱情的勇敢追求。还有在豆扇陀因失忆拒绝和她相认时,她当着众人的面痛骂国王是“卑鄙无耻的人!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

之腹,谁还能像你这样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实在是一口盖着草的井。”这种略带粗犷的词句,和我们在前面所熟悉的沙恭达罗大不相同,这一点也更说明了她并不是那种只会一味忍让的女人,这就是她柔中带刚的鲜明性格特点。由于她在被情所伤后没有颜面再回到净修林,以至于她走投无路,这就是勇敢需要承担的后果,最后是她的母亲把她带回了天上。但是由于沙恭达罗天生善良的品质,她在天上为豆扇陀生下一子,后来豆扇陀恢复及以后她也原谅了国王。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印度传统的伦理道德,要求当时的女性温柔善良、淳朴天真还要对爱情忠贞不二,对婚姻始终如一,这些在沙恭达罗身上都有所体现。在我看来,豆扇陀这个人物是具有极强的双面性的。他既是一个国家的一国之主,也是沙恭达罗自己挑选的丈夫,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形象。自古以来,君主、国王都是后宫佳丽数不胜数,但是沙恭达罗想要的是一个专一的感情,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设定。伽梨陀娑在刻画他的时候,一开始写他对沙恭达罗一见钟情,换一个说法就是他爱上了沙恭达罗的美丽和纯洁,因为他说过“家花不及野花香”,这是否是讽刺了君王的三心二意和喜新厌旧,还是古代君王本就如此性格。但是如果说豆扇陀是一个始弃终乱的人,他在恢复记忆后又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懊悔,责备自己是“无知的东西”,“心里的悔恨像火一般烧”。两人再次相见时,他下跪希望获得沙恭达罗的原谅。种种看来,豆扇陀都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所以,豆扇陀这个人物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但是,诗剧的灵感肯定来源于现实,现实中真正通透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在当时的社会,豆扇陀也算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四、主题理解

从整个诗剧来看,我认为这部诗剧浅层就是讲述的一个爱情喜剧,沙恭达

罗和豆扇陀一起打破了当时那种既定的婚恋思想,追求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最后得到幸福的结局。从深层角度来看,诗人又在这个幸福美满的爱情结局中隐晦地指出某些现实中所存在的矛盾,通过写豆扇陀的一些不良表现和沙恭达罗的某种痛苦和不幸,来揭示了现实中的矛盾,谴责奴隶式婚姻的罪恶与不平等,抒发自己的不满情绪。

注释:①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自主婚姻方式。 ②最容易生气的仙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