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茅台茅台,一个美丽、醉人、神秘的地方。自明清以来,多有吟咏。他们记录茅台,赞美茅台,推介茅台。使赤水流韵美酒飘香的茅台更加流光溢彩,韵味悠长;使历史厚重芳景清幽的茅台更加风姿绰约,盛名远扬;使高楼林立绿透江天的茅台更加雄姿焕发,大展宏图。“一江翠绿,两岸朱红,酿造秦风汉韵;百载辉煌,千年智慧,蒸馏国色天香。”一个神话般的茅台早已熔入了中华文明史的长卷中。当代诗人刘河教授《茅台》诗云:
川黔夹一水,两岸对奇雄。
岭舞中天壮,江腾壑际红。
来回惊击楫,今古远流风。
更有茅台酿,香馨天地中。
神秘茅台,引无数骚人墨客,留下了瑰丽的诗章。清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的随任老师张国华曾游茅台,题《茅台竹枝词》盛赞茅台:
一座茅台旧有村,糟丘无数结为邻。
使君休厌曲生醉,利锁名缰更醉人。
于今好酒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
贩去千里世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
川黔接壤水流通,俗与泸州上下同。
满眼盐船争泊岸,迎栏收点名阳中。
清道光年间,时任仁怀直隶厅同知的陈熙晋也曾游茅台,并有《茅台村》一首赞颂盐运口岸茅台的繁荣景象:
村舍人声沸,茅台一宿过。
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
矗矗青 树,潺潺赤水河。
明朝具舟楫,孤梦已烟波。
除此而外,陈熙晋在其诗集《之溪棹歌》中还有两首赞扬茅台和茅台酒的七绝。
清著名学者西南巨儒郑珍,从遵义去仁怀厅访问原遵义知府平翰,曾小住茅台。写了一首五律《茅台村》赞美茅台:
远游临郡裔,古聚缀陂陀。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
迎秋巴雨暗,对岸蜀山多。
上水无舟到,羁愁两日过。
清朝时期,还有外交家黎汝谦,进士赵怡、卞天桂,举人浙江嘉兴知府杨兆麟,遵义府学庠生卢郁芷,贡生侯树涛等诗人、学者都有吟咏茅台或茅台酒的佳作。
侯树涛的诗充满了对古镇茅台的深深眷恋,其《茅台晚兴》一诗写道:
满路烟花三月天,长堤曲曲柳丝牵。
远山点缀云中树,野渡横飘水上船。
犹恋香多迷梦蝶,忽惊春晚恨啼鹃。
茅台村里谁家好,夕照江楼酒旆悬。
卢郁芷的《仁怀风景竹枝词》则写出了酒后泛舟的愉悦,使人读后油然而生悠游茅台的欲望。让我们来品品这首诗的韵味吧。
茅台香酿酽于油,三五呼朋买小舟。
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
随着一九一五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一九三五年红军四渡赤水过茅台后,茅台更是蜚声中外。更有大量名家的名作广为流传。从这时候起,大凡吟咏茅台的诗作,其内容几乎都与茅台酒有关。诸如共和国元帅陈毅,杰出的教育家黄炎培、刘海粟,家周林,外交家韩念龙,历史学家胡绳,著名作家姚雪垠等等,都对茅台赞誉有加。胡绳的《无题》写道:
赤水河中碧水流,行军南北用奇谋。
多缘战士忘生死,赢得酒香溢五洲。
诗人们的作品中佳句甚多。如:姚雪垠的“何时乘兴君西去,自有茅台供洗尘”(《无题》)。周林的“汉唐明清酒文化,中外游人绝口称”(《题国酒文化城》)。韩念龙的“茅台清酌冠吾华,长征而后名溢奢”(《参观茅台酒厂》)。等等。
茅台酒因茅台而得名,茅台因茅台酒而名噪中外。茅台已不仅仅是地名了,它已经是知名的品牌和深邃的文化了。诗人们常常以歌颂茅台酒来歌颂茅台。因而有人说茅台酒是文化酒。乡中诗人的作品亦有许多佳句。例如:“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徐文仲《赞茅台酒》)。“一淡一浓山影叠,半晴半雨鸟声幽”(徐世珩《上巳日,茅台河畔踏青,赋寄华阳高一力》)。“门前鹭掠斜阳影,苒苒芦花雪一溪”(徐世珩《银滩晚眺》)。“一滴清醇舒肺腑,五洲佳酿胜琼浆”(葛显威《咏茅台酒》)。“他日归来醉佳酿,杯中自许落长庚”(刘河《忆茅台》)。“广厦巍巍临碧汉,琼浆郁郁逼云隈”(龙先绪《茅台纪游》)。“挂盏明珠摇烛影,隔宵素齿嚼余香”(杏邨《茅台酒》)。“何当邀月饮,小酌醉春风”(姚辉《酒咏》)。“但饮茅台丁点点,老成君子也风流”(罗永方《赞茅台》)。
乡中大多数诗人,都把对茅台的情结倾注于诗。著名诗人徐世珩先生就是典范。我所知先生歌颂茅台的诗有十二首,首首犹如美丽的画卷,栩栩如生。如《茅台晨眺》:
宿雨添春水,晴江晓日融。
舟行帆带雾,鸥翥翼生风。
堤柳新眉翠,汀花笑靥红。
高楼酌芳醑,吟眺兴无穷。
又如《茅台晨起,堤边闲步》:
初日峰边出,铜盘挂树头。
山花红似锦,江水绿如油。
柳暗藏渔市,烟开露酒楼。
芳洲佳趣富,消受任闲鸥。
再如《春日登茅台酒厂大楼,口占》:
曳杖寻春得得来,登楼身喜出浮埃。
晴生花径蒸红雾,雨敛江波涨绿醅。
鸟带酒香穿柳樾,风吹醉韵上桃腮。
青山隔岸容含笑,窥我题诗酌玉罍。
仅此三例,即可以看到徐世珩先生笔下的茅台有多美,多诱人。也正是茅台这方沃土,孕育出几多像徐老这样闻名遐迩的诗人、作家、企业家等优秀人才。如今茅台,王气领风骚。《十六字令·茅台村(三阕)》写道:
茅,酹我先贤酿技高。流芳远,王气领风骚。
台,赤帜迎风景运开。红三渡,锦绣又新裁。
村,社会和谐处处春。千帆竞,美誉冠乾坤。
如今茅台,厂房林立,诗韵飘香,倍显风流。茅台,正以其特有的自然资源为原料,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曲药,酿造美好的未来,酿造美妙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