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身开挖首件分析报告郑宅隔隧道左洞出口段ZK4+211〜ZK4+231段,共计20m,作为本隧道工程洞身开挖的首件工程。影响隧道洞身开挖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对其施工过程每一环节都必须要严格按施工规范实施,本段作为我标段整个隧道工程开挖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开挖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因此对各种影响因素都必须有详细的考虑,施工前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严加控制,施工后及时总结,最终达到首件工程实体基本完美、资料真实完整、工程成品优良的目标。
一、工程概况
郑宅隔隧道全长1918.5m,左右洞呈分离式布置,右洞全长1921m(YK2+322-YK4+243),左洞全长1916(ZK2+315-ZK4+231),为长隧道。隧道进出口均位于平面曲线范围内,进口左右线曲线半径为R左=694.25m、R右=705.75m。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2.3%/1921m,左洞为2.3%/1916m。
隧道设计采用双洞双向式,设计车速60Km/h,设计净宽10.25m,净高5m,隧道路面横坡为单向坡,隧道内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
工程地质概况:进口段,围岩主要为碎块状强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出口段,围岩主要为碎块状强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岩体破碎。洞身围岩以中-微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为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完整,呈块石状镶嵌结构,局部节理裂隙发育。洞口段和节理裂隙密集带围岩以V级为主,洞身围岩以II、III级为主。
二、施工时间
2016年4月12日开工,2016年5月5日完工。
三、施工准备
1、收集完整的施工资料在正式施工前具备了下列工程资料:⑴地表监控量测资料;⑵隧道工程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⑶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⑷隧道洞身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⑸隧道洞身开挖的开工报告。
2、工、料、机准备
⑴劳动力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共投入开挖班20名,杂工8名,电工1名爆破工4名。
2机械设备、工具
洞身开挖施工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 序号 | 机械设备名称 | 数量 | 备注 |
| 1 | 气腿式风钻 | 20台 | |
| 2 | 自卸车 | 3台 | |
| 3 | 装载机 | 2台 | |
| 3 | 挖掘机 | 2台 | |
| 4 | 空压机 | 5台 | |
3、现场的施工准备情况⑴施工现场的便道已经畅通;
⑵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里程桩号超前大管棚支护已经施工完成;
⑶超前地质预报已经施工完成;
四、施工概述及总结
根据新奥法施工的特点和技术的要求,本段施工洞身开挖的范围围岩地表沉降处于缓慢变化,沉降速率小于0.2mm/d,且变形速率已经趋于稳定,能够进行洞身开挖施工的要求。(一)施工工艺
本段洞身的开挖方法严格采用采用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四步中隔壁法开挖。在施工中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基本原则。
(二)施工方案
中隔壁法施工,在开挖断面中部设置临时隔墙实现化大为小,分步开挖,步步封闭成环,以环环相套形成初期支护。采用网喷砼、锚杆、钢架、临时仰供、超前导管(锚杆)等五种组合形式的初期支护为主要的承载体系,在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以量测信息反馈指导施工。
1、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上部台阶高度控制在6.0米。中隔壁法施工的工艺要点
超前支护:V级围岩浅埋段,岩层为碎块状强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岩体破碎,因此V级围岩浅埋段拱部范围内采用超前大管棚,支护采用①108热扎无缝钢管,壁厚6mm,钢管前端呈尖锥状,长L=35m管棚,间距为50cm,合计35根。大管棚按要求注浆。
早成环、环套环: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开挖后立即初喷混凝土,打锚杆挂网,架立钢架,从开挖到施喷混凝土的时间不应超过围岩的自稳时间;每一步开挖后初期支护都必须成环,设临时仰拱。为确保钢架整体受力,在施工时设纵向连接筋,将每榀钢架连成一体,在钢架底下垫砼预制块,以增大基底承压面积;在拱脚加设锁脚锚杆,一般在拱脚处布置二排锁脚锚杆。
控制台阶段长度:分部施工的断面循环进尺宜为0.7〜1.4m,上下台阶长度3〜5m,不宜过长。及时施作仰拱及填充:形成封闭受力结构,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8〜10m后,每次拆除中隔墙4〜5m(拆除中隔墙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每次拆除不能过长),一次性施作仰拱砼4〜5m。
(2)CD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循环进尺安排一侧的超前导坑与另一侧的后续导坑拉开距离后(不小于15m)两侧可平行作业,每循环进尺0.7〜1.4m。每一侧各主要工序的作业时间为:超前支护2.5h、导坑上部开挖与初期支护4.5h、导坑下部开挖与初期支护4.5h,共计12h;每天可完成2个循环,进尺1.4〜2.8m;每月可完成40〜60m。
(3)CD法施工开挖方式
中部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钻爆,爆破采用短循环、弱爆破,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周边轮廓用风镐人工开挖修凿。
2、爆破设计本隧道出口围岩为碎块状强风化晶屑熔结凝灰岩,进洞围岩为V级围岩。钻爆本着适当提高钻眼率,降低单位用药量,采用微震爆破技术,减轻对围岩的扰动。围岩整体性好的地段周边采取预裂光面爆破,中空斜眼菱形掏槽,辅助眼降低单耗的原则进行预设计,围岩破碎地段采用光面爆破,在实施中再行调整。隧道开挖时,采用层层剥落方法爆破开挖,尽量减轻对围岩的扰动破坏。
V级围岩单次循环进尺为1.4m,设计周边孔和辅助孔深1.6m,掏槽孔深1.8m。打孔时,孔深误差不能大于0.1m。
(1)光面爆破参数选择
V级围岩初选周边眼间距E=40cm,至内排崩落眼的距离W=55cm,单眼装药量q=0.2kg/m。掏槽眼单眼装药量q=1.0kg/m。底孔药量稍大于辅助孔,取底孔单孔装药量Q=0.8kg/m,取辅助孔单孔装药量Q=0.6kg/m,在具体实施中,可先在现场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在施工中先作预设计,实施后及时总结分析,反复调整参数,使爆破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为止。
(2)装药结构
炸药采用2号岩石乳化炸药规格(C32m,长200mm,重
0.2kg)。毫秒延期导爆管雷管(用于孔内);导爆管瞬发雷管(用
于孔路联接);导爆索(用于周边孔爆破)。
根据起爆顺序,导爆管连接采用簇联并联串联起爆网路,每把不超过10根(发)用2发导爆管瞬发雷管传爆,每个传爆点均应严加防护覆盖,以免炸坏网路。最后用2发瞬发雷管起爆。周边孔内引出的导爆索,用两根主导爆索采用复式连接的方法,保证起爆的可靠性。两根主导爆索连出后,根据起爆顺序与导爆管相连起爆。为保证起爆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各炮眼雷管段数应与起爆顺序相同。
周边孔(预裂爆破炮孔和光面爆破炮孔)采用间隔装药,即将炸药卷按设计间隔距离捆梆在竹片(条)上并全长贯穿导爆索,孔底略增加药量,采用正向起爆。其余炮孔均采用连续不耦合装药,(必要时可采用耦合装药),采用反向起爆,并采用孔内延期。具体如图所示。

宛泥炸药
图1光面爆破装药示意图

图2辅助孔和底孔爆破装药结构示意图
图3掏槽孔爆破装药结构示意(第一楔)

別H塩.雇丹

ftJFTiff
图4掏槽孔爆破装药结构示意(第二楔)
在药包加工时,根据断面尺寸及网路联接要求,导爆管雷管预先留有足够的长度。本次采用一个作业断面多组簇联联接,采用瞬发雷管(反向安装)作为引爆雷管用胶布包扎在离一簇导爆管自由端内大于15cm以上处,按各类炮眼的段别装填好后开始10发一组簇联并联联接。
所有炮孔装药后,药包孔口部分均应用炮泥塞满堵实,炮泥用不含细石粒的粘土(或黄土)加工制作,湿度以用手捏能成型即可。堵塞炮泥时应注意保护爆破网路不受损。
施组中爆破参数均为初定参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实际地质情况和岩性做调整,以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
五、洞身开挖检测结果
| 项次 | 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检查结果 |
| 1 | 拱部 | 破碎岩、软土等(“、V级围岩) | 平均100,最大150 | 检测18点,合格18点 |
破碎岩、软土等| (W、III、II级围岩) | 平均150,最大250 | |
| 2 | 边墙(每侧) | 每侧 | +100,-0 | 检测6点,合格6点 |
| 全宽 | +200,-0 | 检测6点,合格6点 |
| 3 | 仰拱、隧底超挖(mm) | 平均100,最大250 | 检测8点,合格8点 |
六、主要问题处理及施工方法改进郑宅隔隧道左洞出口段ZK4+211〜ZK4+231段洞身开挖作为本合同段隧道工程的首件工程,该段洞身开挖的超欠挖控制较好,
施工准备工作比较充分,自卸汽车投入3台,龙工LG850侧翻装载机2台,LG210挖机2台。开挖班工人认真配合。
(1)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施工方法改进:
1存在问题:爆破警戒用设备不足;处理措施:及时采购增加配齐警戒用设备。
2存在问题:现场电线凌乱;处理措施:电工立刻整理。
3存在问题:弃渣场场地不够平顺;处理措施:及时增加了一台50装载机整平场地。
(2)施工总结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爆破工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
3火工品的领用,运输,使用及退库等操作必须严格按火工品的规章制度实行。
4开挖应严格按规范做好监控量测工作,随时掌握围岩及支护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修正支护参数,改变施工方法;同时,应有较准确的超前地质预报。
5洞身开挖后,应及时施工初期支护、中隔壁墙及临时仰拱,使洞身尽快形成闭合圈。
6根据开挖面凹凸情况修正钻眼深度,使爆破眼眼底基本落在同一断面上。
七、结束语
通过郑宅隔隧道ZK4+211〜ZK4+231段洞身开挖施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改正,为郑宅隔隧道今后的洞身支护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