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省情问答题问答题

贵州省情问答题问答题

来源:华佗小知识


◆简述贵州地貌的地域差异。

答:在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的影响下,贵州地貌区域差异明显:

①贵州东部山地丘陵地区。范围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势西高东低、除梵净山、雷公山以外,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下。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

②贵州北部中山峡谷区。范围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③贵州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范围包括黔西、织金以东、荒坪乙烯、绥阳以南河镇宁、回水以北地区。地势自西向东和自中向南、北倾斜,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地貌类型以山原丘陵洼地和山原丘陵盆地为主,大部分地区起伏和缓,乌江以南地势稍高。 ④贵州南部山地河谷区。范围包括苗岭中段以南的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海拔1200~1500米,南部红水河一带海拔300~400米。地貌以中低山河谷为主。

⑤贵州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范围包括普安县以南、望谟县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大部分地区是丘陵盆地,峰丛横谷,岩溶湖分布很广。

⑥贵州西北部山原山地区。范围包括盘县,晴隆县以北,黔西县,织金县以西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比较复杂。

◆贵州旅游业有什么特点?目前贵州有哪些旅游区和旅游线? 答:贵州旅游业的主要特点有:

①属于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看好。贵州有“公园省”之称,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区位条件好。随着贵州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市场的开拓,贵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旅游者,旅游业也因此飞速发展。

②结构显示的发展空间大。除了内地游客以外,贵州境外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亚洲,其次是欧洲和拉丁美洲,南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都有潜在的广阔的市场。

③国内旅游在全国已经有一定的地位。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华中、华南紧密相连。

④国际合作推动了贵州旅游业和世界旅游业的对接。 目前贵州的主要旅游区有8个,它们是:

红枫湖-贵阳、黄果树-安顺、马岭河峡谷-黔西南、织金洞-黔西北、舞阳河-黔东南、梵净山-乌江、荔波喀斯特森林-黔南、遵义-赤水。 构建起以贵阳为中心的4条跨省旅游线:

一喀斯特生态景观和多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延伸至云南路南石林、昆明的黔西旅游线;以苗、侗族文化和苗岭风光为主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延伸至广西三江、桂林以及施秉-镇远舞阳河-铜仁梵净山,延伸至湖南张家界的黔东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线;以喀斯特原始森林生态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为主的贵阳-都匀-三都-荔波,延伸至广西的黔南旅游线;以长征文化、酒文化和沙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茅台-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政省的建立。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

②开发进程加快。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在手工业

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③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④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 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答:①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后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大投入,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水利建设。初步形成防洪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保障、水土流失防治和水资源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在气象事业方面,全省建立了常规气象站网,组建了综合气象服务体系,开展了以农业为重点的全方位气象服务工作,培养了一支气象专业队伍。在农业机械方面:贵州后,农业机械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②农业社产能力和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变化。农业下降,林牧渔业上升。

④科教兴农成效卓著。“星火计划”有力的促进了农林牧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⑤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到2002年,全省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00多个。 ⑥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02年贫困人口的发生率由1994年的34.4%下降为9.7%。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向省外输出。

◆简述后贵州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

答: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356.11亿元,分别比1949年和1978年增长39.3倍和7.6倍。

②全省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平稳。200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4.56亿元。同1950年和1978年相比,全省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844倍和15.7倍。

③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省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在农村,商品流通,国有企业改革,财政管理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改革和创新,适应经济的发展。 ⑤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试述当代贵州历史发展的辉煌篇章。

答: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共同谱写了贵州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①继续完成新民族主义的历史任务具体表现在: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各项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②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发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③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三线建设的开展。

④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不断深化经济改革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探索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

⑤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思想;制定实施三大战略;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以退耕还林和天然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以“两基”攻坚为重点,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国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打好农业基础;优化工业结构,壮大特色产业;以旅游为龙头发展壮大服务业;实施城镇化战略;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

◆试述贵州环境保护的现状和特点。 答:环境保护的现状和特点是: ①环境立法和执法能力加强。

②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机构进一步健全。 ③工业污染防治加强。

④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 ⑤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进度加快。

⑥环保产业,开展国际合作和宣传教育不断发展。

◆贵州特色产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贵州特色产业,其特色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一是产品,这类产品通过市场变成商品,具有突出的、独到的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较高。一般为生活消费品和药品等。

②二是资源,贵州的特色产业,以独特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得到自身的发展。例如,酿酒业和烟草业。

③三是技术,贵州酿酒,特色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有的形成了“绝招”、“绝活”,这些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使传统工业进入现代工业部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④四是市场,贵州特色产品的市场是多元化的,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省内市场和省外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结合,不同人群消费市场的互补,使特色产品的销售,供给和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循环状态。

◆试述贵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贵州逐步冲破“左”的思想束缚,不断思想,开展各个方面的拨乱反正,较快地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卓有成效地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拨乱反正,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2、不断深化经济改革和逐步扩大开放。

①一是加强与兄弟省、区、市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②二是与西南地区各省、区、市组成经济协调会,在生产、交通、流通、科技、人才培训与交通等方面,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协作。

③三是逐步对港、澳、台及外国开放,建立贸易往来关系,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外资

和先进技术。

④四是利用扩大开放的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 3、探索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

①一是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卷烟、名优酒为重点,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②二是逐步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到依靠教育和科学技术上来,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

◆为什么说贵州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答:第一,贵州地处大西南的东南前沿,处于东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地带,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处于左右逢源的地位,有利于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 第二,贵州不仅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组合匹配相对良好,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开发能力。

第三,贵州面临着国际和国内良好的发展机遇。

①一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将使贵州在更宽的领域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合作与竞争中加快自身的发展。

②二是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了西部地区的投入和倾斜,为贵州加快改变落后面貌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施,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示,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出来: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南方重要能源基地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步伐加快,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活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形成。随着发展潜力的日益显现,贵州的落后面貌正在改变。随着贵州开发能力的日益增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新贵州将展现在新的世纪。

◆试述贵州制定和实施的“三大战略”。

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贵州认真贯彻十四大和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思想,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了改革开发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以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进一步思想。

(二)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 1、制定和实施科教兴黔战略。 2、制定和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开放带动战略的主要着力点:

①一是按照“以南下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战略,着力抓好南下出海通道建设,积极发展与港澳台地区和世界各国的联系及合作,走向世界市场。

②二是加快贵阳市建设现代化内陆开放城市的步伐,进而抓好包括贵阳、遵义、安顺在内的黔中产业带,办好开发区,发挥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③三是有计划地抓紧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法规及配套建设和涉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适应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成的

有序推进。

3、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

①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及制度创新,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市场主体的地位基本确立,同时实行“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②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稳步推进农村改革。

③三是加快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④四是培育开放的市场体系。 ⑤五是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

⑥六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⑦七是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实行货币化分房制度。

◆贵州六大工业区的工业重点生产力布局。 答:贵州的工业布局是随着工业企业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调整搬迁而逐步形成和改善的。全省工业主要分布在黔中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六盘水、都匀、凯里为次中心,沿黔桂、湘黔、川黔、贵昆4条铁路干线展开,形成各县特色的6个工业区。2003年,这6个工业区的工业企业数占全省全部工业企业数的75%左右。

①贵阳工业区,是国家规划的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的中心区,是全省综合性的工业中心区,重点工业行业有黑色和有色冶金、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信息、化工、建筑材料、电力、烟草和纺织等工业,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2户、占全省的31.6%,其工业总产值356.94亿元、占全省的36.5%。工业企业中有许多就是全省的大中型企业和重要骨干企业。

②遵义工业区,以航天、黑色和有色冶金、化工、医药、烟草、饮料、经纺等工业为主,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28亿元,占全省的17.3%。

③安顺工业区,以航空、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为主,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92亿元,占全省的7.0%。

④六盘水工业区,以煤炭、电力、钢铁、建筑材料等工业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77亿元,占全省的10.3%。

⑤都匀工业区,是国家三线建设中建成的电子工业基地,并有机械、化工、建筑材料和轻纺等工业,200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全省的8.0%。

⑥凯里工业区,森林工业比较突出,并有机械、化工、电力、造纸等工业和国家三线建设中建立的电子工业2003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3亿元,占全省的4.3%。

◆贵州省情的特点是什么?

答: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山区自然条件。 ②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社会环境。 ③发展潜力巨大的社会经济。

◆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答:①继续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成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解决工程性缺水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②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以支柱产业为支撑、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

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特色经济体系。

③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④坚持生态立省,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⑤大力发展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科技和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贵州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全省石林景观有10多处,具有良好旅游开发前景的有黄果对天星桥石林、银滩石林,修文回水石林、奢香天窗,兴义泥凼石林等。

②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全省有瀑布和峡谷景观1000多处。其中著名的瀑布有黄果树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和中洞瀑布等;著名的峡谷有马岭河峡谷、阳河、乌江三峡、六广河七峡、关岭花江大峡谷、黄平飞云大峡谷、开阳南江峡谷等。

③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全度大于2000米的洞河有1000多条,旱洞的数量更多。著名的有织金洞、龙宫、天河潭、晴隆大厂石膏巨晶洞、修文多缤洞、兴义飞龙洞、铜仁九龙洞等。

④森林美景多。比较著名的森林景观有梵净山林海、习水原生林、茂生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大方百里杜鹃和赤水竹海等。较著名的森林公园有贵阳森林公园、黔灵公园、花溪公园、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等。梵净山位于黔东地区,是武陵山主峰,海拔2572米,是世界是同纬度地区原生植物保存最完好的地区,1987年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

⑤湖泊与水库景观多。全省水库有1900多座,已作为旅游开发并比较著名的有红枫湖、百花湖、万峰湖、草海、乌江水库等。威宁草海是中国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天然湖泊,面积30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5倍

◆简述贵州人口构成中的地域构成、文化教育程度构成和民族构成。

答:①地域构成是指人口的地理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行政、自然与经济区域分布、城乡分布等。其中,人口地区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地理分布状况。人口的城乡构成是指按照人口的城乡分布及其比例划分的一定时点上的人口构成。

②文化教育程度构成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③民族构成是指各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贵州交通运输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运输业的主要特点是:

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铁路和公路建设通常要穿山越岭,修隧道,家桥梁。 ②贵州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连接华南、华东的中间地带,是西北、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通道。

③交通运输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

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在全国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贵州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①产业梯度发展趋势明显。 ②资源型产业特色突出。

③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④经济外向化程度提到。

⑤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试述国家在贵州的重点生产力布局。

答:1、乌江流域以电力、煤炭、铝、磷、锰等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区。 2、以六盘水——攀西能源、冶金、化工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 六盘水地区的总体布局及其主要开发任务,分为两个不同类型区域: ①一是以六盘水市为中心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开发区。

②二是以毕节为中心的农牧——生态建设综合开发区,本区包括毕节、威宁、大方、赫章、纳雍、晴隆、普安7县市,面积22086平方千米,是六盘水综合开发区的主要农业、畜牧业生产基地,对改善贵州生态环境、发展畜牧业和烟草系列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3、南北盘江——红水河以能源矿产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

①在国家产业的导向下,本区的发展战略是:积极支持和配合国家对水能、煤炭及黄金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水能和煤炭资源,积极兴建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航运、发展渔业等的水利设施及火电厂,完善地方电网建设,加速地方配套工业的发展,努力把本区建设为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电力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领先科教兴农,促进农、林、牧及其加工业全面协调发展,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为本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②红水河水电矿产开发区生产力总体布局是:以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和南昆铁路为主轴线,沿江沿路进行重点建设布局,并以城镇为据点,形成点面结合的布局框架。确保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以及以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作为本区综合开发的基础。 ③到2020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对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梯级开发;开发煤炭,建设一些大型火电厂;建成年产黄金数万两以及煤化工、建材、钢铁等大型骨干企业群,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生态条件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粮食基本自给。

4、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

◆试述贵州人民生活的现状和特点。 答:1、农民生活显著改善。

贵州农村种养业逐步发展,从1993年以来,大力推广科学种田,全省农业连续多年获得丰收,自1997年起,粮食产量连续5年跃上1000万吨的台阶。2000年产量达1161.2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初步实现了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2、城镇居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城镇居民生活不断提高,有相关部分的城镇居民越过了温饱型阶段,基本达到小康型生活水平。 3、医疗卫生基本有了保障。

1949年贵州医疗卫生事业极其落后,尤其是农村缺医少药。贵州后,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全省城乡逐步建立起卫生医疗网。到2003年城市有多座医院,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全省还有9座医学科研机构、4所医学高等学校。 4、文化艺术生活。

①贵州人民不权物质生活改善,而且精神生活也日趋丰富。城市和县城有图书馆和多种文化娱乐场所。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黔剧是贵州家乡剧,全省人民非常喜爱。

②在贵州这片多民族居住的土地上,活跃着40000多个业余表演团体。其中有芦笙队、唢呐队、歌舞队、杂技队、八音队、还有花灯队、地戏队、傩堂戏班、布依戏班等。他们的节目和剧目大多自编自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还得到外国朋友的欢迎。

③自1987年到2003年,贵州共有200多件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23件作品获奖。近年来,在全国举办的书法篆刻展览中,贵州青年书法家的作品有65件入选。

◆简述贵州城乡建设的特点。 答:①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突出。 ②城市形态各具特色。

③城镇结构表明城镇发展空间大。 ④民族村寨建设,风格各异。

◆简述贵州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⑴一是坚持思想,实事求是,在组织人事战线上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肃清“左”的思想影响,全面落实。

⑵二是通过整党,对党员重新登记,实行民主评议党员,开展党员和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加强党组织的建设,提高了党员队伍和干伍的素质。

⑶三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全面贯彻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任人唯贤、公道正派,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①制定并细化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

②把化作为育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把好选拔干部的政治关,重点把握好是否坚持贯彻中国党的基本路线和是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条。

③注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年富力强。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培养优秀年轻的梯次结构。 ④努力培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与本岗位工作有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基础知识、法律知识,并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安排具有相应专长的干部,做到用人所长,并对领导班子的专业结构进行合理搭配,做到有专才也有通才,形成互补,发挥整体优势。

⑥后备干伍工作进展明显,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从适应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出发,把后备干部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 ⑷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伍。 ①公开选拔作用干部。 ②干部交流。 ③推行竞争上岗。

④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⑸五是把干部培训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整体规范,摆在了重要的突出位置。

⑹六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

①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地(厅)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②对各级(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的监督,重点是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⑺七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实施西部大开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答:实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 民的要求。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促进全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第三步的战略目标。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边疆安全。

◆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是什么?

答:①基本上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的科技队伍,武装了部分较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试验设施。 ②有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机器设备和科技人员。 ③贵州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④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⑤改革将使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贵州目前已形成了什么样的教育网? 答:贵州的教育网包括:

①基础教育网 包括学前教育、初中教育的教育网已经遍布全省城乡;211所“义教工程”农村初级中学已经建成。 ②高等教育网。

③初步形成职业教育网包括新型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渐壮大;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贵州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围绕哪些方面展开?

答:贵州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是在贵州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认真抓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五个一工程”。

◆试述贵州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的特点。 答:①发展方面发生战略性转变。

②成为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 ③企业结构以大中型为主。 ④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⑤发展非国有制工业的空间较大。 ⑥生产力布局走向合理

◆简述如何认识贵州省情?

答:对省情的认识,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四点: ①要正确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省情。

②要把一个省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环境中去考察。 ③要从本质上去认识和把握省情。 ④注重省力的研究。

◆试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主要成就。

答:①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②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③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势头强劲。

④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⑤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试述贵州当前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具体工作。 答:①围绕解决“三农”问题,打好农业基础。 ②优化工业结构,壮大特色产业。 ③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壮大服务业。 ④实施城镇化战略。

⑤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简述贵州两类开发区的性质。

答:贵州的开发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第二类为白云、都匀、顶效、红果、钟山、凯里、大龙等7个经济开发区。

◆简述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自然区域性特点。 答:①一是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②二是立体性较强。

③三是农业生态比较脆弱。 ④四是自然灾害频繁。

◆贵州商业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市场体系初具规模,呈现多元化格局。 ②消费品营销良好,餐饮业发展最快。

③商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私营和个体商业成了主力。 ④商业业态和经营方式走向现代化。 ⑤现代物流业起步发展。

◆简述贵州林业近年在生态保护方面呈现的良好态势。 答:贵州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方面呈现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①林业生态建设成绩斐然,造林绿化步伐加快。

②林业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③林业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④国家林业局对贵州林业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问答题

1、简述贵州的气候、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P3 2、请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的矿产资源优势。P28-P32 3、请结合实际描述贵州的能源资源优势。P26-P28 4、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50 5、简述贵州“三大教案”在全国的历史影响。P54-P55 6、请说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重要作用。P55-P56 7、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P

8、试述目前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P69-P71

9、说明贵州目前的行政区划现状。并举例说明其市州地的主要特点。P41-P44 10、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经济发展的特点。P92-P93

11、结合实际说明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概况。P94-P98 12、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的工业结构特点。P103-P104 13、请描述贵州自然风光资源的特点。P35-P37 14、结合实际说明贵州的旅游特色及旅游线路。P120

15、对比过去举例说明贵州的城乡建设变化。P114-P116(要突出在市政实施等方面的变化)

16、结合实际说明中国党贵州地方组织在廉政建设方面的表现。P170-P171 17、(小论文)浅析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情况。P180-P182

18、(小论文)浅析贵州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P183-P184 19、(小论文)浅析贵州的环境保护工作。P184-P187

20、(小论文)浅析贵州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P187-P188

1、简述认识贵州省情的正确方法。 2、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贵州的发展潜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5、贵州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什么?

6、试述贵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具体表现。

7、试述贵州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的内涵。 8、试述贵州当前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具体工作。 9、试述后贵州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

10、贵州进行开发区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其两类开发区的性质。

11、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12、试述贵州林业近年在生态保护方面呈现的良好态势。

13、试述国家在贵州的重点生产力布局。 14、简述当前贵州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5、简述贵州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16、贵州商业贸易的特点是什么?17、简述贵州城乡建设的特点。 18、试述贵州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的机械电子工业的特点。 19、目前贵州有哪些旅游区和旅游线?贵州旅游业具有什么特点?

20、试述贵州环境保护的现状和特点。 21、试述贵州人民生活的现状和特点。 2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23、试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主要成就。 24、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