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电网线损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配电网线损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配电网线损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在等因素也会在配网中产生附加电能损耗,全面分析配网损耗产生的各项本质原因将有助于深入挖掘降损潜力。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线损产生的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配电网实施节能降损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配电网;线损;构成与影响因素; 1 配电网线损构成

配电网线损主要由配电线路损耗、配电变压器损耗、电容器损耗构成,各项线损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1 配电线路损耗

通过分析可知:线路的负载大小、电阻值、运行电压、功率因数以及负荷波动程度是影响线路损耗的主要因素。电阻越小、负荷波动越小、运行电压和功率因数越高将越有利于降低线路损耗。

1.2 配电变压器损耗

通过分析可知:提高配电变压器自身技术参数、减小流过变压器的无功来减小运行视在功率(提高配变负载功率因数)、合理选择运行电压,均可以降低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此外,减小变压器的负载波动和恰当的安排其负载率也可以降低其损耗率。

1.3 电容器损耗

电容器在配电网中起到减少无功潮流和有功损耗的作用,但电容器的运行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损耗:

通过分析可知:在感性负荷为主的配电网中投入电容器装置后,在配电网中降低的有功损耗要比电容器自身产生的有功损耗要大;但是如果在负荷功率因数

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再投入电容器,则产生的网络降损量有可能小于电容器自身的介质损耗,此时投入补偿则反而起不到节能作用,因此合理配置和安排电容器的运行将有助于降低配电网络的损耗。

2 配电网线损主要影响因素 2.1 三相不平衡影响

低压配电网中普遍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方式,配电变压器多为Y/Yn0接线方式,大量存在各种低压单相用电负荷,并在全部负荷中所占比重较大,三相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由于在供相同的负载条件下,三相负载不平衡不仅将造成中线上损耗明显增加,同时也会导致三相线路附加损耗、配变附加铜损、配变附加铁损。

2.2 运行电压影响

配电网的损耗实际上可分为可变损耗和固定损耗,前者包括线路损耗和配变铜损,和电压平方成反比,后者主要是配变铁损,与电压平方成正比。一般来说,对于城镇架空线路(供电半径较长或负荷较重者),线路损耗和铜损占绝大部分,可适当提高电压换取节能效果;对于纯电缆线路(供电半径较短且负荷相对较轻者)或10kV农村配电线路(低压台区较多、容量小、负荷率低),固定损耗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较大,适当降低配电网的运行电压,可使总损耗有所下降。

2.3 负荷分布影响

当配电网中用户总负荷一定时,若各配电线路电流均匀分布,则所有线路总有功损耗取得最小值。当各配电线路参数全部一致时,则电流(负荷)均匀分布,各线路有功损耗之和取得最小值。各配电线路电流如果偏离了均值,必将产生一定的附加有功损耗。

2.4 设备老化影响

配电变压器、线路、开关、电容器等设备老化或接触不良将导致电网的等值电阻Reqv增大,从而将导致配电网的有功损耗亦将增大。假

2.5 售电量异常

线变关系不正确。同期线损上线初期,排查高损负损线路发现,存在个别公变专变所属线路不正确的情况,造成线路售电量多计或少计,线损不准。随着对线路所带变压器的不断排查,并按实际情况调整PMS系统和GIS系统,确保了线变关系现场与系统一致。目前造成线变关系异常的主要因素为线路切改、线路负荷转带、农业变压器季节性用电而PMS系统未及时恢复运行、公变专变新增业务流程未及时归档造成同期线损系统缺少用户档案等。

采集问题影响。同期线损系统对公变专变电量采集准确可靠性要求较高。专变使用采集终端完成表计表底的采集工作,公变采用集中器完成电量的计量和采集工作。集中器与采集终端故障,公变专变每日无冻结表底,无法计算日电量,或每日冻结的表底不准确造成日电量计算不准,均可造成线路高损或负损。

计量问题影响。公变专变计量用互感器故障、表计故障、接线异常,均会造成电量不准。用户窃电也会造成公变专变电量少计。互感器倍率现场设备与系统不符也会造成电量计算不正确。

3 提升配电网线损管理措施

3.1 加强配电网络改造,有效降低技术线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用户的电力需求不断提升,供电公司需要及时进行电网改造,根据地区负荷分布情况,及时新增变电站布点,合理拆分线路负荷,及时更换老旧、线径小线路,合理规划配电变压器布点、及时更换新增老旧、损耗大的变压器。

4.2 安装双向计量、分段计量,线损管控精细化

针对能够负荷转带的线路,在转带处及时安装双向计量,保障负荷转带时,电量能够统计,线损能够准确计算。针对线路公变专变较多线路,在分支线处及时安装分段计量,实现分支线线损的计算,线损管控精细化。

3.3 加强关口表和公变专变的采集、计量管理,保障电量计算准确

缩短变电站10 k V线路关口、公变专变的采集问题、计量问题消缺时限,力争采集问题、计量问题1日内发现消除。每日通过全电量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排查出采集失败无冻结表底、表底跳变、冻结表底非0点数据、失压、失流等出现采集问题、计量问题的表计。发现问题后,首先可以在系统上通过数据召测、数据补录、重新下发采集档案、远程对时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维护,然后及时赴现场更换发生故障的采集计量设备并检查恢复计量采集接线,完成采集问题、计量问题的处理。

3.4 加强各部门各业务管理,提升线损管理水平

供电公司业务流程管理不规范,同样会影响10k V同期线损。例如,换表或换不同倍率互感器,SG186系统流程滞后,或者换表记录表底录入不正确、倍率录入不正确均会造成电量计算不对,进而线损异常。新增专变户或者公变台区,如果PMS系统、SG186系统、GIS系统各环节衔接不流畅,会造成线路缺户缺电量的情况出现。线路进行负荷切改,若PMS系统、GIS系统不能及时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维护变压器所属线路,会造成线路多天线损异常。为此,需要供电公司各部门强化沟通协作、各项业务流程规范化处理,提升线损管理水平。

4结束语

配电网线损分析与治理一直以来是电网公司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指出:配电网线损分析可以从配电线路损耗、配电变压器损耗和电容器损耗三方面入手,其中影响配电网线损高低的主要因素包括配电网三相不平衡度、配电网电压整体运行水平、配电网负荷分布、配电网设备老化水平以及配电网谐波等,相关理论为配电网实施节能降耗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宋惠忠,顾华忠,顾韬,韦安强,周子誉.基于多源数据挖掘的低压配电网线损智能诊断模型[J].浙江电力,2017,36(12):57-62.

[2]庄远灿,朱建全,黄俊铭.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线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能源建设,2017,4(03):63-68+7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