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猫》是九年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组的精读课文。它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本文就是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二、说设计理念
在教学《猫》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性格古怪和它小时候淘气可爱。 3、抓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四、预设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铺垫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四)读中感悟,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一、谈话激趣,铺垫情感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他们的到来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丽,可爱,猫就是其中的一个。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喜欢它吗?说说你对它的印象。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喜欢的猫应该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再出示猫的图片,为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后面的一个教学环节——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样的作了一个情感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边读边想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2、检查字词。
(1)、把生字表中的字组词,读给同桌听
听。 (2)老师这儿有一些多音字谁来读读?出示投影: 暖和、解闷、没完没了、枝折花落 谁能给这些多音字再换个音组词吗?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课文中生字的字形不容易写错,所以检查的重点放在字音,特别是多音字上。)
3、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1)交流:
(2)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中有哪两个句子直接写出了猫的形象,请你用直线把它们划出来。
出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3)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它的古怪,哪些自然段写出了它的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不同的朗读,以及运用“找一找,划一划”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知道课文是用总分方式来写这只猫的。) 三、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猫的性格到底有多古怪,我们自己先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词句圈一圈,划一 划。
2、我们来交流一下:
(1)猫很老实。 出示:
说他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 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①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猫的老实呢? (理解“无忧无虑” ) ② 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设计意图:运用圈划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运用上下文来理解“无忧无虑”这个词语的意思,并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猫的生活
是那么的无忧无虑。 ) (2)猫很贪玩 出示: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猫的贪玩呢? ②理解“任凭”(无论,不管) 运用这个关联词语来说句话。
(设计意图:理解“任凭„„也„„”这个关联词的作用,体会猫的贪玩,并运用这个关联词说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③ 对于猫如此贪玩,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请大家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比较句子 出示: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说它贪玩,的确是,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 A、你发现了什么?
B、谁能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借助语气词,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到了老舍先生朴实、口语化的语言风格和蕴藏于文字背后的对猫深深的喜爱之情。)
C、师创设情境:第二天,这只贪玩的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把它爱怜的抱在怀里,一位邻居进来了,老舍先生对他说—— 一起读:说它贪玩吧,„„一位朋友来做客吧,老舍先生对朋友说——一起读:说它贪玩吧,„„老舍先生还写下了这句话,想对所有的读者说——一起读。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感受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升华情感。) (3)猫很尽职 出示: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看画面,师描述猫捉老鼠屏息凝视的情景。 (2)理解“屏息凝视”
(3)这是什么样子啊,我们都来做做。
生做动作,师创设情境:十分钟过去了,它屏息凝视。轻一点,千万别惊动老鼠,半个小时过去了,它屏息凝视,三个小时过去了,它还是屏息凝视。 (4)你现在的感觉是怎样的?
(5)可是,老舍笔下的这只猫,它—— 生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屏息凝视”是本课教学中应重点理解的词语之一,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出示猫“屏息凝视”的图片,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接着让学生亲身体验“屏息凝视”, 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深刻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
3、小结:让我们再看看老舍家先生家的猫,说它老实吧它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又是多么尽职,老舍先生就是通过写猫这种相反的矛盾的性格,来体现它的古怪,表达喜爱之情。这样的猫,大家喜欢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领悟到:这么多矛盾的、对立的性格特点集中在同一只猫身上,这只猫的性格是“实在有些古怪”,特别的令人难以捉摸。) 四、读中感悟,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也写出了猫古怪的性格,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同桌讨论一下。
(1)用“既„„也„„”这样的句式说说猫古怪的性格 (2)交流
(设计意图:用“既„„也„„”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二、三自然段的内容,使学生不仅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在多样化朗读中扎扎实实的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你们也读出了猫的矛盾的性格。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思考,发现了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这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出示: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从哪里感受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呢? (1)重点理解“蹭”:
①“蹭”是什么意思?(磨、擦)谁来做做这个动作?
②请大家读这个句子,你觉得这一 “蹭” 又蹭出了什么?
③谁能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设计意图:重点体会“蹭”。对“蹭”字的理解,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与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然后心有所悟。所以,我安排了表演这个环节,目的是为了体会“蹭”字的准确生动。在此基础上,提问“这一 ‘蹭’又蹭出了什么?”,让学生适当地进行想象体会猫亲人,人爱猫的这份喜爱之情。) (2)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 出示投影:比较: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①脏脚印,小梅花,有区别吗,说说你的看法?
②让我们一起读读第一个句子,再次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3)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
作者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设计意图:通过与“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的句子的比较,来体会“踩印几朵小梅花”所表达的爱猫情感。通过学猫叫,使学生知道猫的叫声其实并不是很好听,但作者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就跃然纸上了。) 3、 小结
人爱猫,猫亲人。老舍先生用风趣的语言,描写出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笔下的小猫究竟是怎样可爱的呢?我们下堂课继续学习。 教学反思:
1、在体会“蹭”字时,我化了很多的时间,因为我认为对“蹭”字的理解,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导学生与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然后心有所悟。所以,我安排了表演这个环节,目的都是为了体会“蹭”字的准确生动以及由“蹭”字所表达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表演、理解的不到位,我的应变对策不妥当,因此又拖了不少时间。在学生表演“蹭”这个动作后,我提的问题是:“你觉得这一 “蹭” 又蹭出了什么?” 我的目的当然是想让同学们体会到猫亲人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可同学们却没有真正领会老师的问话,学生有的说把小猫抱在腿上,有的说把小猫轻轻地放到门外„„如何把学生引导到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上,如何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我觉得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还很不够,今后还需要加强学习。
2、经过这四次磨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不仅要备好自己的课,而且更要认真地备好学生的课。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差异,学生在变,教师教学的设计更要随学生而变。 如:这堂课中如何让大多数同学深入研读课文上,还缺少办法,有的提问设计不够具体,没能把话递到学生嘴边儿。另外,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还不够,学生读书不充分,讨论问题、理解问题时就费时费力了。
由于自己教学水平有限,尤其是在课堂教学的方面尚待加强,因此,如有不当,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