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试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析
【摘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和评定验收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主要环节,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便于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选择,便于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便于合理地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对已建成的公路进行定期检测和科学评价是保证公路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笔者将对公路试验检测中的问题进行探析,以供广大学者谈论研究。
【关键字】公路,试验检测,问题探析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人流和物流量在中国都是非常大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之间贸易联系的加强,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汽车数量的猛增对我国的公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公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同时,公路还承担着人们对于安全的普遍寄托。从这个层面上看,对公路的试验检测刻不容缓。
二、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是对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行之有效的一种检测手段。这项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竣工后公路工程项目的检测,并根据其检测结果从而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通过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譬如建设地点的砂石料,可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有效手段,以确定上述材料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定的要求,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
2.通过必要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可科学地评定路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有了科学的测试手段,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合格与否,这对于工地合理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通过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能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一项工程质量的好坏,其中包含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工程竣工后的评定验收。试验检测毫无疑问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评定手段。
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别质量缺陷和事故的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事故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二、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公路试验检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混凝土的
强度试验检测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二,压实度试验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只有充分解决了这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我国的公路试验检测才能更好地得到推广与实施。
1.混凝土强度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中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检测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我国的公路混凝土试验的台账格式相对而言比较固定。很多人可能认为公路的混凝土检测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检测,对于熟练的检测工人而言这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从而放松了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其实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其意义仍旧是十分重大的。
第二,我国公路混凝土的试件制作并不合格。对于标准的混凝土强度试件制作而言,正确的做法是一定要将其分成两层,并且分别将这两层装入试模中,同时,在装入试模的过程中,还需要准备直径大约为16mm的钢筋从边缘位置向中间位置进行捣鼓插入,次数一般稳定在25次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真正严格按照要求来做的话,常常可以发现,以目前采用的塑料为原料的试模往往是不规则的,这种不规则会导致试边误差比较大,譬如常用的实测边长一般是152mm~157mm之间,但是没有完成第二次装入试模的过程的边长往往超出了150mm。如此大的误差主要源于试模表面的极度粗糙,并且许多试件的信息标注得不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号。这种只注明了施工强度以及施工日期的编号是一种很严重的不符合规范的做法,这样的编号只会进一步加剧施工人员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无形中给公路的试验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这种不规范的做法是工程检测,尤其是公路的试验检测中的大忌,也是日常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第三,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中还存在着混凝土试压这一突出问题,在我国实际执行的混凝土试压过程中,很少情况下才会对混凝土的试件进行进一步的测量与考核,尤其是经常要使用到的受压力面的边长,许多施工人员为了方便,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将其定在150mm以内,而不考虑实际的情况,也不结合工程的一些具体实际。事实上,真正建造的公路中,许多受压面的边长都超过了150mm。混凝土的强度检测主要是检测路面在受到了十分强大的撞击与挤压后的承载能力,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检测的便利而忽视了很多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客观情况, 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仅仅是为了证明该段公路的抗压能力比较完好,不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维护与修葺。这样的态度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出奇地一致,同时,这种“一致”下的结果也是不具备任何有效的参考价值的,甚至会给人造成一种做假的嫌疑。
2.压实度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压实度问题,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的分析后认为主要是: 我国公路的试验检测中常用的压实度检验是针对直径小于15cm的
灌砂筒而言的,一旦灌砂筒的直径大于15cm,就无法对其进行检查,但是我国工程建设,尤其是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是,常常采用直径大于20cm的灌砂筒来进行试验。这样的使用强度对于工程建设是个十分沉重的负担,给我国公路的施工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之所以会产生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国标准砂的标定频率远远不够,没有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标准,我国的公路施工必然逃不出这个可怕的怪圈,我国的公路试验检测也将注定是任重而道远的。
三、针对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对于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混凝土强度问题,应该着力从公路的钢筋试验上下功夫。公路的钢筋试验是很好的保障混凝土强度控制的方法,要积极建立一种相对安全的台账制度,也就是说,针对现有混凝土试验台账存在的繁复与累赘问题,应该利用钢筋试验中简单明了的台账制度来对已有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应该尝试积极引进不同方式以达到更好地处理这些切实存在的问题的目的。对于那些实在不能通过已有手段完成的试验项目,只能积极委托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完成对所有过程的仔细检验,参考其提供的最准确的数据、最有价值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公路试验检测中存在的压实度的问题,应该制定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完整的考量标准。换句话说,即使我国的公路检测面临着变化多端的气候与不同的标准砂密度,也不能将其作为无法制定相对而言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发展实际的标准的理由。应该时刻注意标准砂的使用情况,并且争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其做一个相应的标记,这样的标记习惯一定要坚持下来,就算天气没有丝毫的变化,也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准确的关于标准砂的使用情况,从而在以后的灌砂记录中,可以很明确地记载所灌入砂的标准时间与准确浓度,进而使得这些灌砂的含水量达到基本平衡。要牢牢掌握每一次试验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汇总。但是切忌将这些数据进行简单地平均, 因为简单的平均是种对公路安全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很容易将一些细微的显性安全隐患忽略。
四、结束语
公路的试验检测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出行的保障与利益的维护,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之一。因而,更应该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对所检测出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思考,从而发现我国公路的试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尽快将这一程序落实完善,尽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障我国公路运输的长治久安。只有扎扎实实做到这些,我国的公路建设才能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才能真正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兆芳.公路试验检测设备现状与对策[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年7期
[2] 丁延明.公路试验检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探析.交通标准化.2012年16期
[3] 陈宗平.关于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几点建议[J].工程与建设.2009年5期
[4] 钱白莉.小议加强试验检测提高公路工程质量[J].民营科技.2010年5期
[5] 张春英,白宏伟.公路试验检测设备现状与对策[J].交通标准化.2008年14期
[6] 马荣.试验检测工作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控制手段[J].科学之友(B版). 2008年03期
[7] 植豪文,吴林林.对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之友.2010年6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