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数据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信息:理论与观点信息记录材料 2020年2月 第21卷第2期 大数据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分析

崔 军

(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且大数据给广播电视领域带来希望和挑战。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升级和创新,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索大数据时代下广播电视技术的转型路线。【关键词】大数据背景;广播电视技术;转型【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20)02-0056-02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累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进而人们正式进入大数据时代。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大数据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现阶段广播电视行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节目模式和制作思路,了解观众的喜爱和需求,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积极转型,使电视节目得到创新。

1󰀁󰀁大数据时代给广播电视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1 机遇

广播电视技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电子技术。现阶段随着人们生产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时广播电视技术也得到较大改变,如,播放终端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信号极差,视频效果不理想,屏幕也是黑白的,但是基于大数据下广播电视具有智能功能、彩色屏幕等特点,并且还可以连接无线网络、连接新媒体进行投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也不断提高,使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搜索到喜爱的电视节目[1]。所以,大数据时代给广播电视技术带来极大的机遇,为广电行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1.2 挑战

大数据时代到来的同时,给广播电视技术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极大挑战。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广播电视行业也得到改变。从目前市场来看,广播电视行业开始出现开机率下降、收视率下降和收视时间减少等问题,一般是因网络媒体导致的。目前人们可以用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选择观看自己喜爱的节目,这样的方式深受年轻人带喜爱,但会导致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率大大降低。因此,广播电视技术想要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就需要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努力转型、调整发展战略。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转型路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快速获得想要的信息,是信息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容易。所以,广播电视也可以运用新媒体可以快捷获取信息的这一优势来填补自身的不足,将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技术相融合,及时修正薄弱环节,提升广播电视技术的水平。

2.1 将广播电视技术与新媒体相融合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想要使广播电视的收视率和竞争力大幅度提升,就需要从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开始改变,

56

从内部整体转型,积极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到目前为止,已经有部分电视台开始进军新媒体行业,开始运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方式推出新产品,拓展观众范围[2]。与此同时也需要建设一个包含新媒体平台和广播电视的系统,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升级、更新、换代,提高广播电视转型的效率及其收视率,扩大电视台的影响力。广播电视还拥有App、社交平台等这些除了传统媒介外的平台。在传播信息过程中要以观众需求为重点,创建新的传播方式,并确保观众数量和收视率持续增加。

2.2 发展智能点播功能

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技术已经能够将人们每个时间段播放的电视情况进行精准统计,并可以反映出用户对于各类节目的喜爱程度。在未来发展阶段,需要预先掌握每一个时间段播放的节目类型和不同年龄段节目播放的类型,并对播放的电视节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样的播放模式下观众不再是节目被动接受,而是主动选择[3]。且可以运用VOD平台来处理搜集到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信息情况推出更多更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提高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2.3 转变思维模式

想要顺利进行广播电视技术的转型,其思维模式尤为重要。想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就必须要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和制作技术,对广播电视节目要做到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一个获得观众认可和喜爱的电视节目,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内容精良,这一条件就需要从事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洞悉能力、强大的分析思维、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敏锐的思维能力,对观众进行积极的引导,使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2.4 改变采编视角和采编方式

广播电视传统的采编形式比较单一,节目的内容也比较严肃,导致整体节目效果不够生动、不能够打动观众。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仅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具体报道,报道形式比较单一,报道比较严肃刻板。这样的节目内容和节目效果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人们对节目和信息的要求,所以节目的收视率也越来越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该改变传统的采编时间,改变广播电视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和工作方法,注重节目质量,更好的满足观众需求,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效果和收视率。

信息记录材料 2020年2月 第21卷第2期 信息:理论与观点科技统计的量化探索

王倩儒

(石家庄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科技统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科学技术活动的数量,同时也包含了不同数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以及线性关系,其研究结果能够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和借鉴的依据。本文从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以及量化评价方法着眼,就科技统计的量化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关键词】科技统计;指标体系;量化评价【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20)02-0056-02作为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应用,科学统计强调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原理和数理知识,针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结构以及组织规模进行评定,能够以年作为时间梯度,就科技活动的组织规模、功能等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继而为政资反馈等提供参考依据。

1󰀁󰀁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建设

在我国科技统计工作的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一直都没有能够形成完善的调查体系,指标体系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在缺乏完善体系支撑的情况下,科技统计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存在人员素质不达标、参考指标不一致等问题,容易出现数出多门、分头管理的情况,导致统计工作得到的数据信息混乱,无论是信息的准确性还是可靠性,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针对这样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环节,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一是准确性。科技统计数据必须能够将国家的科技发展状况如实反映出来,要求工作人员严格依照相关统计方法做好统计工作;二是全面性。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的全面性,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先进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大型企业、国有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开始重视科技创新,创新成果的数量增长比迅速,要求有关部门在开展科技统计时必须保证全面性,将所有企事业单位考虑在内;三是完整性。从企业角度分析,科学技术活动包含了科研过程、科研成果和成果

转化,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有研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完整的科技统计数值作为支撑;四是动态性。企业科技活动时刻处于循环往复中,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对企业科技活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整个科技活动周期的所有数据考虑在内;五是可比性。这里的可比性指的是国际可比性,在加入WTO之后,应该对现有的科技统计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引入国际通用的R&D统计调查机制,提升科技统计结果的国际可比性,找出我国与发达国家质检的差距,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改进。2󰀁󰀁科技统计量化评价方法

对照上文提到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应该对科技统计的量化评价方法进行明确。具体来讲:

一是应该做好相关指标的合理选择。在选定相关指标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关注主观性指标和客观性指标,主观性指标能够针对事物的某个特性展开分析,要去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评价标准进行合理设置,交由相应的科学共同体或者权威专家开展审计工作,经由大量计算拟合,得到相应的指标数值(0~100之间);客观指标就是在科技统计中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直观可见,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及函数转化。

二是应该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科技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值不同,其所代表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来进行对比和分析,例如,经济类指标值的以万元为单元的金钱,产出指标值则是以篇为单位的论文,如果无视其差异性,将数值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或者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具备任何价值。基于此,

3󰀁󰀁结语

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风格、节目内容以及传统的广播电视制作水平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导致广播电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考验。为了使广播电视能够长远发展,就需要广播电视在制作过程中积极融合先进技术,提高节目质量。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智能终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得到改善,给广播电视提供了新的创新发展途径,但是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的收视率,促进广播电视的转型,对媒体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制作精良的电视节

目,更需要对数据进行精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使广播电视技术更好的发展。【参考文献】

[1]尹宏妹.大数据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发展探讨[J].传媒论坛,2019,2(20):115,117.

[2]吴晓娟.大数据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转型研究[J].世界广播电视,2018,032(003):59-60.

[3]李文涛,祝新超,王春霞.大数据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转型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7(2):238,240.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