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真题专练】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① ,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② 。 2.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①
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②湖水出东关③。
④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③东关:关隘名。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3.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4.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6.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
渔家傲 [宋代]曹组
水上落红时片片,江头雪絮飞缭乱。渺渺碧波天漾远。平沙暖,花风一阵萍香满。 晚来醉著无人唤,残阳已在青山畔。睡觉②只疑花改岸。抬头看,元③来弱缆风吹断。
渔家傲 [宋代]净端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木鱼噪,渡船过岸行官道。
④
轻舟再奈长江讨,重添香饵为钩钓,钓得锦鳞船里跳。呵呵笑,思量天下渔家好。
【注释】①两首词均选自《全宋词》。②觉:醒。③元:同“原”。④奈:怎奈,无奈。 7.下列情境在两首词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 B.落英缤纷 C.船行江上 D.人声鼎沸
8.两词都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请你参照第一首词的分析示例,分析第二首词中人物心境的变化。
示例:第一首词中人物酒醉酣睡,是轻松;醒来之时风景改变,是疑惑;明白风吹缆断,是恍然大悟。
(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首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绘这两句呈现的画面。
10.诗的结尾很有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1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某公园内池塘周围遍植垂柳,树干上悬挂着写有咏柳诗句的标牌。阅读下面标牌上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杨柳青青著地垂 渡头杨柳青青 一树春风千万枝 日借嫩黄初著柳 杨花漫漫搅天飞 枝枝叶叶离情 嫩于金色软于丝 雨催新绿稍归田
甲 乙 丙 丁
(1)解释甲标牌上的诗句中“杨花”一词的意思。
(2)一切景语皆情语。乙标牌上的“渡头杨柳青青”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丙和丁两个标牌上的“嫩”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共同特点?
(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2.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
(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对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应白居易所赠之诗,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B.颔联运用典故,既表现了世态的变迁,又表达出生疏怅惘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全诗情感起伏跌宕,整体基调是悲凉的,是一首优秀的酬赠诗。 15.请说说尾联的意思并简析其作用。
(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注释】①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②断人行: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况,况且。 1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都是唐代五言律诗,偶数句押韵,颔联与颈联皆为对偶句。 B.【甲】【乙】两诗分别写到了“归雁”和“雁声”,由此可知都是写秋季景色。 C.两诗中的“书”都指家书、书信;两诗中的“达”都有“送达、到达”的意思。 D.【甲】诗流露出淡淡的思乡愁绪,【乙】诗除思念亲人,还寄予了无限的人生感慨。
17.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 寒 陆游
①②
斗帐重茵香雾重,膏粱那可共功名! 三更骑报河冰合,铁马何人从我行?
【注】①重茵:多层褥垫。②膏梁:享受奢侈的公子哥儿。 18.诗中哪些词语照应了标题“夜寒”?
19.“铁马何人从我行”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①②
不见陶彭泽,湓城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21.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 。 22.(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①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北宋]王安石
②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释】①本诗是王安石依其弟平甫原诗的韵脚而作。金山,地名。②西兴:地名。③桴(fú):小筏子。④扶桑:传说中的神树,长在东方日出处。 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展现的景象。
23.(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塞路初晴 雍陶 ①
晚虹斜日塞天昏②,一半山川带雨痕③。 新水④乱侵⑤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释】①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②昏:水汽上升面形成的略带迷蒙的景象。③雨痕;雨水冲洗后留下的痕迹。④新水:雨水。⑤乱侵:到处流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两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重点照应了“初睛”,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三四句写雨水在长满青草的路上到处流淌,附近散落着的村庄,绿杨簇拥,炊烟袅袅。 C.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雨后初晴景象,全诗着笔由近及远,景物富于变化,极有层次。 D.诗人行走塞路,所见之景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与其他边塞诗相比,可谓别具一格。 (2)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4.这首诗中,诗人用“ ”“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5.小语的爸爸创业失败,心情沮丧。小语引用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安慰爸爸。请你说说小语引用这两句诗的用意。
(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晴山月 文同①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诗人、画家。②络纬;一种草虫,即纺织娘。 2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漏”字用笔细腻,因为松树高大,枝叶繁茂,所以只有几丝稀疏月光从中漏出。 B.月光将婆娑树影投到地上,像斑驳的水墨画,与“水中藻荇交横”的意境相似。 C.诗人用画家的眼光来观赏眼前景色,在松树下久久徘徊,直到深夜也不愿入睡。 D.“怯风”“病雨”二词,从植物角度写出了风雨过后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27.有评论说,本诗后两联像一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请简要赏析。
(2023·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定风波·幕春漫兴①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作者闲居带湖之作。
2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词中“插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玉米地里还插花着种豆子。 ..B.醉中插花归,花重压折轴。(苏轼《答王巩》) ..
C.邳州插花做鞋技艺享誉全国,游客们对这些绣花鞋赞不绝口,争相购买。 ..
D.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袁宏道《瓶史》) ..29.衬托手法在这首词中很突出,请结合句子加以分析。
30.对这首词的情感,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落寞失望,一种是心怀希望。请结合“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3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33.(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和晁倅①
宋·王安中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①晁倅: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二字形成照应。 C.天色渐晚,词人依然兴致不减,燃灯入坐,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春日时光。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之感。
(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闲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5.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2023·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学习任务。
浣溪沙 〔宋〕张元幹①
②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注释】①张元幹(ɡān):字仲宗,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号芦川居士。②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宫”条云:“吴兴谓之水晶宫。”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游湖州时所作。
36.化用前人诗句,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某同学由“山绕平湖波撼城”,联想到了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前四句诗。请你写出这四句中连续的两句。
37.为提升亚运热度,同时向国内外友人展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湖州市正制作“湖州宋韵文化日历”。日历上选用了这首词(如下图),给出的理由是“景生情,情衬景,相得益彰”。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2022年真题专练】
(2022·贵州六盘水·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三、四两句中“嫌”“故”两字的妙处。
39.本诗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都是借春景抒情,请分析二者“景”和“情”有何不同。
(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0.甲诗作者为_____代诗人_____。乙词作者为_____代著名词人_____。
41.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42.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43.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________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_________的英雄之悲。 (2022·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4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45.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2022·四川·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 B.“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 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 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47.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
(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8.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9.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0.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51.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
(2022·甘肃武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52.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 心境。 53.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
(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4.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____________的特点。 55.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2022·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57.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2022·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相思·雨①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58.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59.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