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化传播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文化传播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01【J LL∞FL 歪GC 一 一 文化传播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刘 莹 (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辽宁沈阳l10036) 摘要:地球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家庭,由于世界逐步趋于一体化,各国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 流越来越多。通过对一个国家文化的了解,A,-41']能够体会其风土人情及传统习俗,能有效地进行交流。随 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已进入电子通讯时代,多媒体的应用更是成为课堂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辅 助设施。借助多媒体,教师不但能够将书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将文化的传播渗透其中。 关键词:文化传播:多媒体应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46(2014)02—0038—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算化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 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帮手。与此同 生扩充一些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在掌握 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眼界,开拓思路,锻炼学生的 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 i 时,多媒体教学也开始走学课堂,成为提高课堂效 率,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大量的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生动形象的多媒 体课件在对外的文化传播中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 最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兴趣就是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研究 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 的情绪反应。[-]进入大学阶段之后,学生有了更多可以自 i 不仅打破了板书传授书本知识的传统模式,而且更多地 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 ÷ 通过多媒体将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 038面前。 一、文化传播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己支配的时间,课业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繁重,不再有高 考那样的压力。除了完成大学课堂上所需掌握的知识, 更需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正 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 要手段之一。通过多姿多彩的课件展示和相关音频、视 频的播放,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渐渐产生兴 趣.从而提高和调动其学习能动性。 首先,多媒体应用具有直观的动态的效果。多媒 体在教学方面最直观的作用就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把要讲述的内容动态地表现出来。教师如果只是枯燥地 照本宣科,学生会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也就使课堂听 课效率大打折扣。如果借助多媒体,课堂的氛围就会活跃 很多。例如,一篇课文的主要议题是谈论“中国式的爱”, 如果只是单一地讨论这个话题,学生很可能不知从何下 手。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首先放一首关于爱的歌曲或 者视频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有最直观的感受;然后再引 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获得了知识,为 教师之间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进一步探讨研究如何能够 将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由此可见,在中国 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多媒体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化传播中多媒体应用的必要性 出几个关于“中国式的爱”的问题,如“对于所放歌曲或者 视频有何直观的感受?”,继而引出“对于中国式的爱,有 何定义和理解?”和“世界上还有哪几种爱?”等一系列问 题,来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最后再给出一些提示词和 句子,让学生作为讨论话题的参考。这样既启发了学生 的兴趣,又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 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I2=文化的定义 十分广泛,语言、艺术、知识、风俗、价值观等都可算是文 化的一部分 [3][4]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独特性。由 其次,多媒体教学有效地丰富了教师的课堂信息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以往,教师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把 于地域差别、历史背景、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的 不同,每个民族的文化特性都不一样。要想充分了解不 同文化的差别和特点,文化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传播一方面包括了解这一民族的基本特征,如 地理位置特点、文化背景、习俗礼仪等。通过一系列的概 括了解,知晓这一民族的民族特性。另一方面,文化传播 包括对其语言内涵的了解和渗透,不仅知晓其语言的基 重点要点以板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应用多媒体教学.教 师通过课件直接将书本知识展现给学生,大大节约了写 板书的时间,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更多的 书本知识。同时,教师通过插入图片、图形、音频、视频等 形式来丰富课堂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能适当地给学 作者简介:刘莹(1985一),女,辽宁沈阳人,助理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化教学研究。 本涵义,更要了解其语言的文化涵义.这样才真正了解了 一传达了中国文化.最终使外国学生彻底了解龙在中国人 民心中的地位 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也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o 辽辽 丁丁 在文化传播中,由于存在着文化空缺和交际碰撞,不 同的文化间会出现无效交际的情况。例如,饮食文化中。 中国人吃饭时常用筷子,西方人多用刀又。语言的讲解无 法使学习者对中国的筷子及其使用规范有明晰的认识. 而采用视频等多媒体课件就可以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大学课堂的多媒体应用中,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 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也是对自身文化能力的培 经经 济济 业理 养。文化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职管 主要指对与目的语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比如文化背景、 技干 文化取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生观等有关知识的了 术部 学学 解和运用。学生的文化能力主要表现为对这些文化现象 院院 采用多媒体还可以用来讲解中国建筑艺术等中西文化中 存在重大差异的文化现象。既可以使学习者有直观清晰 的认识,又可以使讲解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获得事半功 倍的教学效果。此外,多媒体课件还能有效地解决在文化 的理解程度、运用水平,以及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有效 程度。[5X63文化能力的提升是对学生内在素质和理解能力 的提升,当代社会所需的人才不但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 识,而且还需有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社会不再 二 传播中的不对称现象。其中最典型的中国龙文化的西方 传播。虽然文化差异导致交际存在障碍。多媒体课件的 o ●—— 需要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而是需要能够透过表象能够抓 四 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三、文化传播中多媒体应用的方法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 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可是仅仅利用语言来研究文化,并 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因为语言的文化涵义必须通过对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情风俗等各方面的了解和学习 才能达成。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其语言的文化涵义,才能算 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在大学课堂上,多媒体的出现为知 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播锦上添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之所以受到师生的热烈欢 迎,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集视、听、说、读、写于一体;另一 方面是将文化的传播渗透于课堂之上。 例如,对外汉语教师在对外国学生讲授中国文化的 时候,必然会讲到“龙”这个中华民族重要的象征。龙对于 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例如龙图腾、龙文化等 等,中华儿女也常常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教师仅仅传授 学生龙就是dragon,恐怕学生还不能真正理解龙的含义。 可能会按照固定思维把中国龙定义为守护财宝的有翼会 喷火的怪兽。这与中国龙的形象和文化含义有着天壤之 别。这是用语言和简单的图片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借 助多媒体,制作关于龙的多媒体课件展现给学生,能够使 龙的形象瞬间生动化和具体化,同时能够使学生准确了 解龙的真正含义.解除学生心目中关于龙的种种疑问.并 且准确地传达了中国人对龙的概念和尊重 教师以此为 出发点,借由多媒体,再为学生们讲述中国的传统节Et端 午节。讲述中国人为了纪念屈原,会举行划龙舟大赛.在 手脚上系上五彩线,并且会吃粽子来度过这一有中国特 色的节日。通过课件的展示和视频的播放,学生能够看 见龙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形象。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准确 住实质,能够深刻理解事物文化涵义的全面发展人才 所 以,多媒体应用的方法有助于其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实现 重大意义。 四、结语 多媒体教学首先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在节约书 写板书时间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 效时间内获取了更多的信息;其次,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兴趣;能够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提升自身文化能力:最 终,借由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生动 形象地传播文化。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能够深刻理解 课堂内容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宋雨欣,王耀珩.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应用中 的优势及问题[J].河南科技,2013,(6):273. [2]宗薇彳0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 力[J].教育与职业,2010,(9):161. [3]朱蝶.略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J].有色金属 高教研究,2000,(1):84. [4]马东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上 海外国语大学,2007.14. (5]张晋兰,劳利.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使用与高校 外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兰州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0,(S1):302—303. (6]郭艳玲.多媒体视听说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培养[J].教改论坛,2008,(1):66. (责任编辑柒柒) 生 第 二 期 T ■ - T T T 03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