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 ) 4.相与步于中庭( )( ) 5.水中藻荇交横( ) 6.庭下如积水...空明( ) 7、盖竹柏影也( )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 9、.......遂至承天寺( ) 10、步于中庭( ) ...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横无际涯(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 .. 而或长烟一空 (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欣然起行( ) .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

一沉闷,一活跃。(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4分) 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4分)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参

(一)略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 交叉、纵横 )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的 ) ..横无际涯(广阔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 天空 ) .. 而或长烟一空 ( 消散)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 ) .

欣然起行( 动身,出发 ) .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跳起,站起 ) .(三)略

(四)(1).A (2).B (3).D (4).B (5).B (五)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参

1.略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A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枝\",孤高傲世的品格。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4.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15.⑴月色入户,近然起行。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16、D17.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23.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意思符合即可)24、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