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董森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0期
摘要:本文从介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念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重点研究探讨如何进一步改进和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构想。目的是引起我国商业银行更加关心和重视风险管理,尽快与风险管理先进的商业银行接轨。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国内外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风险管理是当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一般企业的风险管理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改进和不断深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探讨,结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和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路,希望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所启发和帮助[1]。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就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活动中,因各种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而导致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也就是指商业银行6在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中,通过对业务经营活动的风险识别、衡量、控制,以最少的成本或费用,将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的有效管理办法。可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就是在收益一定条件下,实现银行的风险最小化;在风险一定条件下,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这是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效益性”原则需要达到的最高要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因为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不成熟且不完善。同时,就目前来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现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2]。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缺乏组织制度的保障和有效的运作机制。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没有设置的风险管理部门,那么也就没有专职的从事风险管理的经理,自然这些商业银行也没有能力承担起具有权威性的风险管理职责。在中国,大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分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都不健全,性原则体现不够,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模糊化和大致化等现象。因此,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健全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 (二)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人是组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最主要的资源,因此,缺乏风险管理人才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代化进程的的一个主要因素。现代风险管理技术性含量非常高,以现代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数理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且引入了物理学、系统工程学等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这在宏观上对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从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人员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以及各方面能力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在差距[3]。 (三)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眼下的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文化和理念上还相对落后。在国外银行,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做同等重要的事情,十分重视风险与收益合理分配的原则。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对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因此,提高风险管理方法,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所面临的重要工作。 (四)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有效地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商业化程序不高,导致全部商业银行风险的责任不能由商业银行最终承担,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承担主体和边界都不明确。但是,有效的风险管理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为主体明确、权力和责任分布妥当。 (五)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随着统计理论和金融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沿用的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传统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缺失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增添了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难度,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与国外风险管理方法相比,风险管理技术还有一定差距,风险计量技术相对落后。
三、探讨健全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时,要实现一手抓好业务发展,一手抓好风险防控,就要强化风险部门的性,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委托社会风险管理专家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价与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同时,还要加强风险管理委员会与审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部门的性,搭建规范的风险治理结构,在全面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断完善风险操作处理流程,为实施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搭建规范的风险管理架构
发挥银行董事会是风险管理最高权力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以董事会为主的风险管理组织建设。为突显风险管理的职能和重要性,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审计部,并且这两个部门是两个相互平行的部门。风险管理委员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对董事会负责,负责全行的风险管理和监控;风险审计部负责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战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二)完善风险处理操作流程
科学完善的风险操作处理流程,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平台来支撑。要建立起全行集中统一的计算机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的强大功能,在集团总部建立风险考评系统,对全行的资产状况进行总体筛选、分析和预警,反馈到各分支机构。同时,制定各分支机构风险处理操作流程,按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金融产品制定不同的预警、分析和操作防范处理流程,从而把各种风险尽可能处理在萌芽状态,尽量减少主观上判断造成的损失。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系统控制操作风险能力,通过优化系统程序功能,对业务处理的风险点通过系统编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不符合要求的操作,系统要提示操作人员,消除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业务失误,以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建立各级风险管理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建立相对的风险管理部门。在各省级分行层级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本省级分行风险的统一管理、监督和控制。在本省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分别设立信用风险部、市场风险部、审计部和业务管理部,各部门在总行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确保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 (作者单位:秦都农商银行) 参考文献
[1]Y-明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研究[I].河北金融,2008,(5).
[2]丁伯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激胁—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2):52- 54.
[3]眶海燕.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新型信贷关系的渐进式构造[J].金融研究,2003,(2):72- 7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朱霞松.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 ].科技探索,20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