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汇编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汇编

来源:华佗小知识
 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48分)

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于官方刻书

2、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

A民间活字印刷业成为印刷主导 B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 C鼓励民营手工印书业发展 D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3、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4、《后汉书宦官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1975年西安西汉墓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 A文献资料不可信 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 C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 D考古资料不可靠

4、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5、北宋著名的瓦市艺人张山人说:“某乃于都下三十年,但生面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至北宋末期,东京的瓦子勾栏已热闹非凡了。这体现了北宋

A写诗足以谋生 B文艺商业化 C经济重心 南移 D已暂停抑商

6、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 A《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 B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 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 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 7、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8、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谓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追求勾画精致

9、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符合晚清政治潮流 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1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在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学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价值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1、(2018江苏苏州调研 )“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的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

A唐诗 B写意画 C京剧 D草书

12、(2018黄冈模拟)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有人拿白诗的写本相印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荼。这反映出

A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 B唐代雕版印刷仅限于印刷诗集 C唐代城市已彻底突破市坊 D唐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 二、材料题(52分)

13、(2018揭阳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士。1582年来华,此后三十年一直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

作为来中国的第一个西学代表人,他不但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西方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并且也把有关中国的知识及其历史文化第一次正式介绍给了西方。——综编自《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译者序言

材料二:下图为《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绘制)局部

材料三:他(利玛窦)评论这一点说:“因为不知道地球的大小而夜郎自大,所以中国人认为所有各国中只有中国值得称羡。就国家的伟大、政治制度和学术的名气而论,他们不仅把别的民族都看成是野蛮人,而且看成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没有其他地方的国王、朝代或者文明是值得夸耀的;这种无知使他们很骄傲,但一旦大白,他们就越自卑。”

——利玛窦(意)金尼阁(比)著《利玛窦中国札记》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华传教的背景与在华的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当时国人这种世界观出现的原因,这对后续的历史 发展带来什么影响。(13分)

(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宗教改革后天主教积极向海外传教;西欧国家开始对外扩张;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6分,满3点得6分)

作用:介绍西方天文历算、舆地、水利和火器等知识,如几何知识、地圆学说、日食月食观念等,开阔中国的视野;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西学东渐”。(6分,满3点得6分)

(2)原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先进地位;中国一直都是区域内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都不及中国;长期主义与重农抑商的影响;长期小农经济的存在;受传统的“天下”世界观及“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明朝相对封闭,时有“海禁”对世界其它地区相当无知,夜郎自大。(8分,满4点得8分)

影响: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晚清对世界的无知。(5分,满3点得5分) 14、(2018山东济宁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 西方 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层不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 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一周 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 学仪器传入中国 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星) 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 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前身 祯历书》 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世界》出版,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 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1634年,《崇祯历书》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5年,中国采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用西方的数据,修订《宪时历》,即夏历,是我国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历法的第五次改革

——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

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论题:16-14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

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束缚,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15、(2018天一大联考)[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年),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在其多方面的贡献中,有关农学成就最大。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均汇集在其集几十年心血结晶的农学著作《农政全书》中。

《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部分,凡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制度、措施、工具、作物特性和技术知识等,应有尽有。它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验,其中也不乏作者自己亲身实验的成果。尤为突出的是,《农政全书》中还融合了部分外来的农业知识,如《水利部》编进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传教士熊三投合译的《泰西水法》,专门介绍17世纪初西方水力学原理和新式提水工具。该书还反映了徐光启重视实践及人定胜天的思想。他批判了以往保守的“风土论”,认为只要钻研耕作技术,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就能打破风土界限,北方可以种水稻,薄地可种棉花。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农政全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农政全书》成书的背景。(9分)

答案要点(1)特点:长期心血结晶;传统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中西融合;注重实践。(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背景:农业的发展;大量农业文献的保存;西方农学的传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