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信托业改革发展40年:变迁、成长与展望

中国信托业改革发展40年:变迁、成长与展望

来源:华佗小知识
FUJIANFINANCE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福建金融中国信托业改革发展40年:

变迁、成长与展望

□沈卫群

(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上海200120)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信托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资管行业的重要力量,在支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从制度变迁视角,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总结信托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提出未来信托业要从制度体系、组织架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业务链条等各方面进行不断完善,确保信托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中国信托业;制度探索;发展展望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40(2018)11-0011-07

类新的境内外融资窗口,到实施金融混业经

一、从制度变迁视角信托业发展的五大阶段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我国信托业每一次变革都烙着明显的“中国印”。引入信托制度之后,我国《信托法》所确立的“信托财产”概念,是一项崭新的、“名实分离”的财产权制度,其典型特点是财产的权利名义与实际利益发生了分离,财产的权利名义由受托人享有,而实际利益则由受益人享有。我国原有建立在“名实合一”基础上的财产法律体系无法简单地适用于信托财产关系,必须加以体系化的解构与重构,以适应信托这一新型财产权制度实施的需要。在这40年里,信托业在发展道路上几经曲折,一共经历了五次大的行业整顿,其经营定位及制度更是几经变革,从最初作为银行体系外的一

营的试验田,再到被监管当局定位为专门从事“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专业性财富管理机构,前后变化之大在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制度演化中十分罕见。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索信托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更深刻地领悟监管部门的意图,在监管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转型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五大阶段,即:初创阶段、整顿阶段、法律规范阶段、监管规范阶段、回归本源阶段。

(一)信托业发展的初创阶段(1979~

1982年)

1979年10月,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信托

投资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当代信托业的正式恢复,也标志着中国信托行业开始进入初创阶段。这一阶段,我国信托业的业务经营范围没有核心的方向,信

收稿日期:2018-06-19

作者简介:沈卫群(1968-),男,上海人,现任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

福建金融

2018年第11期

11

福建FUJIANFINANCE

金融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托公司无序发展,机构数量迅速膨胀。1980年7月1日,在《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通知》中指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9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达《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自此各大银行分行纷纷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试办金融信托业务。至1982年末,我国各类信托投资机构达600多家。然而,当时我国并没有明确界定信托业务的范畴。在鼓励下发展起来的信托机构,成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拓宽信贷资金渠道的一种特殊工具。

(二)信托业发展的整顿阶段(1983~

制度建设仍然滞后,信托业务开展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三)信托业发展的法律规范阶段(2001~

2007年)

这一阶段,我国首次在法律层面构建信托制度,第一次对信托的定义、功能、信托公司的职责、信托监管等进行了规范,信托业法律体系正式形成,信托业也由此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200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正式颁布。2001年10月1日,历经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实施,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极大地促进了信托功能在我国的应用和发挥。

2000年)

这一阶段,信托机构由于业务与银行高度相似,一度出现与银行业争资金、抢地盘的问题,尤其是地方控制下的地方信托业实际成为地方的融资平台,对当时经济发展过热、过乱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引发监管机构对信托业实施五次清理整顿,以规范金融信托业发展。但这一阶段,信托业仍然缺少核心法律,作为信托本源的民事信托发展几近停滞。1982年4月,下发《关于整顿国内信托投资业务和加强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通知》,重点清理非银行金融信托活动,拉开了信托业五次大清理的帷幕。信托业在随后的十年内,陷入了业务清理(1985年)、复苏、业务清理和行业整顿(1988年)、复苏、行业整顿(1993年)的怪圈,直到1999年2月,下发《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整顿信托投资公司方案的通知》,按照“信托为本,分业管理,规模经营,严格监督”的原则,对信托业进行第五次大规模清理整顿,实现信托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此后,信托公司的数量从最高峰的

2002年6~7月,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颁布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至此,由《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组成的“一法两规”(下称“旧两规”)信托法律体系,构成了中国信托业的制度基础,也成为我国信托业进入现代化阶段的里程碑。2007年3月1日,《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下称“新两规”)正式施行。信托业开始进入了规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四)信托业发展的监管规范阶段(2008~

2017年)

随着相关法规出台,信托行业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银信合作、证信合作的合规性问题。这一阶段,监管部门主要聚焦于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合作发展的合规性,关注行业监管架构的完善度,致力于实现信托业的可持续发展。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针对银信合作、政信合作的规范性指引,如2008年的《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2009年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

1200余家锐减至60多家,同时监管部门出台

了严格的信托公司设立条件。但这一阶段信托

12

福建金融

2018年第11期

FUJIANFINANCE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福建金融务操作指引》、2011年的《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等。2010年银监会出台《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并于2011年1月发布了与之配套的《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信托业由此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强化稳健合规经营,从而为信托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信托公司进一步提高投资、研发设计、运营和产品销售等能力;坚定树立主动管理的展业思路,大力培养专业投资能力,尽快构建“资产管理+债权融资”双主业模式;培养与信托制度密切相关的投资银行和受托事务管理业务作为双辅业;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进行积极培育,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超高净值客户对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深刻领会“资管新规”要义,以“强”受托人责任正面回应“强”监管的本质要求,贯彻并突出受托机构主动管理的行为准则,果断坚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于投资者的信托本质。

2014年后,信托监管理念发生转变,监

管主要聚焦在强化信托行业规范化建设和弥补行业发展短板,推动行业做大做强。随后两年内,监管部门相继下发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201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2016年),聚焦信托业面临的突出风险问题,涵盖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等诸多方面,对于提升信托业风险管理能力具有深远意义。《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2014年)为防止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提供了保障,《信托登记管理规则暂行细则(征求意见稿)》(2017年)则有利于解决信托业务透明性以及信托产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和行业评级的开展,则有益于促进行业优胜劣汰,引导信托公司有序竞争。

(五)信托业发展的回归本源阶段(2018年至今)

二、中国信托业4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一)信托业4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

1.信托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40年,我国信托业从零开始,从弱到强,如

今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和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近10年来,信托业保持了稳健发展的势头,在转型中取得积极进展,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

从资产规模看,近年来信托业的资产规模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已达到26.25万亿元,较2010年末的3万亿元翻了8倍(详见图1)。

从所有者权益看,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托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详见图2),截至

2018年4月27日,五部门联合发布的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引发整个资管行业的强烈反响,也正式开启了大资管行业的统一监管新时代。资管新规的出台旨在统一标准、消除套利、穿透监管、打破刚兑,防范资管业务的风险,使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化。

从长期看,“资管新规”有助于金融行业平稳发展;但从短期看,信托公司可能会面临管理资产规模下降、资金来源紧缺、盈利下滑等挑战。“资管新规”对信托公司的能力建设

2017年末,信托全行业所有者权益规模为5250.67亿元,同比增长16.63%。所有者权益

中,实收资本为2417.70亿元,实收资本占所有者权益的比例高达46.05%。从未分配利润和信托赔偿准备看,2017年未分配利润

福建金融2018年第11期

13

福建FUJIANFINANCE

金融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亿元%

年,信托业直接为超过

443万名自然投资者、

近7万家机构投资者提供了信托服务。信托受益人收益进一步增加,到期信托产品兑付率和预期收益分配率在社会各类理财产品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

图1

2010~2017年信托资产规模及其同比增速

3.服务实体经济发

挥中流砥柱作用。近年来,信托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业务方向,多方式运用、跨市场配置,以市场化的方式聚集社会资金,投入关键产业和新兴领域,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弥补了传统银行信贷的不足,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截至2017年末,信托资金投入基

亿元

图22010~2017年所有者权益规模及其主要要素规模

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教文卫、农业、战略性

1550.09亿元,同比增长16.50%;信托赔偿准

备上升至221.12亿元,同比增长18.23%,直接提升了信托公司抗风险能力。

新兴产业、服务业以及现代制造业等实体领域超过10万亿,占全部资金信托的60%以上。信托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通过消费信托、股权投资、企业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特定资产权益投资等多元化投融资方式,积极响应市场需求,落实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

(二)中国信托业成长发展的经验

2.为投资人创造安全稳定的收益。近年

来,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为受益人实现的年化综合收益率一直位于各类理财产品的前列,为受益人分配的信托收益稳步增加。

2012~2016年,信托业历年为受益人实现的平

均年化综合收益率分别为6.33%、7.04%、

1.整体宏观经济向好是信托业发展的沃

土。信托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共荣共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经济体量以几何级数增加,年均经

7.56%、8.36%和7.72%;信托业向受益人分配

的信托收益分别为1861亿元、2944亿元、

4831亿元、7269亿元和7587亿元。仅2016

14

福建金融

2018年第11期

FUJIANFINANCE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福建金融济增速高达9.7%。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跃居全球首位。40年来,我国信托业不断变革,每一次行业转型的根本推动力均来自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变化。同时,信托业也通过不断的变革和发展推动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效率。外资企业入股我国信托业(见表1),为信托业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外部激励和动力。外资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不仅能推动信托主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还能推动我国信托业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更对信托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带来便捷。同时信托公司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海外投资能力,开拓财富管理新蓝海。增强境外投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体现信托的财富管理职能,满足国内高端理财人群持续增长的全球资产配置要求,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方向。

2.主导改革路径,在变革中谋求发

展。金融关乎经济命脉,我国在推动金融领域改革方面始终起着统领的作用。针对信托业的五次大整顿都是自上而下,信托公司的数量从最高峰的1200多家,迅速缩减至60余家。信托公司基本上完成了股份制改制,运行在现代有限公司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托公司早期局限于事业单位化的管理和编制,在经营、激励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打破了制约信托公司发展的藩篱,为信托公司开启了市场化竞争和发展之路。

4.逐步完善监管制度,促进信托业规范

化发展。金融发展与监管总是相伴而生,我国信托业多年来的平稳健康发展与注重监管密不可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信托监管法律框架,从“一法两规”到“一法新两规”,并辅以一系列旨在规范信托监督管理行为、规范信托业经营主体和经营行为的基本金融法律制度,加强对信托业合规性的约束,促进信托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对外开放中提升自身水平。我国信托

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的,是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发展壮大的。加入

2015年,原中国银监会进行组织架构改革,

特新设信托监督管理部,专司对信托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信托业的监管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

WTO后,我国遵守承诺,逐渐放开对外

资企业进入中国的一系列管制,鼓励金融企业引进外资股东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

外资企业入股我国信托业一览表

信托公司

兴业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粮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苏州信托有限公司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华澳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持股外资企业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有限公司

蒙特利尔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士丹利英国巴克莱银行

澳大利亚麦格理资本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

8.42%19.99%19.99%19.99%19.99%19.99%5.57%19.9%

福建金融2018年第11期

15

福建FUJIANFINANCE

金融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去通道、缩链条、提服务、降成本。信托公司

三、中国信托业发展展望

信托业要勇于迎接挑战,善于抓住机遇,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前瞻性、创新性、灵活性的优势,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着力发展信托本源业务,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信托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信托法律法规的基本制度已经建立,但从制度体系的完备性看仍存在缺陷。《信托法》颁布已近20年,立法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法律制度规范需要及时修订。相较于发达国家的信托制度,我国信托业务在会计、税收、信托财产登记方面还未有效落实,不利于信托业务规范化发展,也阻碍了信托业务的有效发展。比如,我国信托生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信托财产登记,但我国并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产权信托的发展。也正因为信托财产登记的基本法律关系未明确,所以税法不可能对一个连法律性质都难以确定的行为作出征税或不征税的结论。这种基本法律缺位的情形对信托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严重的掣肘,也是当下境内信托税收制度基本呈现一片空白的根源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针对信托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加强规范和强化监管,加快修订完善《信托法》及相关规章制度,夯实各项基础业务制度。

(二)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初心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价值创造的源泉,也是金融机构获取利润的根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金融改革应遵循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未来信托公司应以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战略及业务规划的落脚点,主动

应紧密围绕实体经济的需求,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差异化的投融资服务,通过运用债权融资、股权投资、投贷联动、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深度介入实体产业,实现更紧密的产融结合,引导社会资本优化配置,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在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风险管理能力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既是对信托公司的考验,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信托公司的专业管理能力。首先,信托业要更加重视合规风险管理,认真研读新的监管文件,并尽快转换为信托公司内部的业务规范制度,提升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其次,信托业要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加快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优化风险管理流程,改进信托项目风险管控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信托项目管理质量。最后,在“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要切实履行受托职责,诸如信息披露、尽职调查、后期管理、公示信托报酬率、风险揭示充分性、投资者投资适当性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应该更加完善。风险管理只有嵌入信托公司履行受托责任的方方面面,信托公司责任边界的划分才能清晰,刚性兑付才能真正得以打破。

(四)着力发展信托本源业务

近年来,信托业对于信托本源业务的认识已逐步清晰,即要逐步回归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受托服务三大本源领域。今后,信托业需要依托信托制度优势,更多地拓展信托本源业务。具体来看可以重点培育以下几类业务:一是受托服务业务。受托服务属于信托的本源业务,未来信托业需要大力发展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和保险金信托等受托事务管理业务。

16

福建金融

2018年第11期

FUJIANFINANCE福建金融业改革开放40年

福建金融家族信托业务方面,要将服务范围由传统的个人资产保值增值向提供综合性资产管理服务转型,为个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税务规划、养老医疗、慈善筹划等多领域的服务,探索“家族办公室”型的综合化服务。慈善信托业务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托制度优势,扩大慈善信托的标的范围、参与模式、资产类型以及运作模式,探索更灵活高效的慈善信托业务模式。二是资产证券化业务。根据“资管新规”,监管对私募业的,使得公募资产证券化业务迎来发展机遇。一方面,信托公司作为信贷ABS、信托型ABN的法定受托人,

务管理类、现金管理类、融资服务类、证券投资类等产品进行综合设计。

参考文献:

[1]曹芳.中国信托业制度变迁与业务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叶璐鹏.我国信托业存在问题及改革措施浅

析———基于日本信托业发展经验[J].全国流通经济,2017,(5).

[3]谢宗藩.新中国信托制度演化路径探析[J].上

海经济研究,2017,(1).

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获得ABN承销资格可以打通Pre-ABN到SPV

[4]史树林.论我国信托制度的重建[J].财经

大学学报,2006,(11).

再到ABN承销各个环节,为交易对手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五)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信托业只有提升服务能力,才有可能在资管行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为此,信托业应充分发挥信托跨业、跨界展业优势,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提升信息科技对客户关系管理的支持能力,充分挖掘并满足客户需求。未来,信托业要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单一服务模式,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模式。信托业需要做到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进行产品设计、开发与销售,以产品定制化方式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针对高净值客户,要关注其财产增值、财产保值、资产规划、财富传承、财产隔离等多方面财务需求,并针对其特征,将股权投资类、事

[5]廖强.制度错位与重建:对我国信托业问题的

思考[J].金融研究,2009,(2).

[6]杨大楷等.中国信托业的反思与前瞻[J].管理

世界,2000,(5).

[7]熊伟.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信托投资

公司[J].经济研究,1998,(8).

(责任编辑:吴湧超)

(责任校对:吴湧超

勉)

①即资产证券化。

②即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

③指发行ABN之前通过一笔过桥的资金形成债权,用于创造更多基础资产,是资产达到ABN发行

标准之前的准备。

④即特殊目的公司。

福建金融

2018年第11期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