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来源:华佗小知识
历史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1、能够运用历朝疆域图,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几代的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培养时空观念。 2、通过历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了解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 3、通过探讨历代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方式和对外交往的史实,提高历史解释水平,涵养家国情怀,培养用唯物史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历代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朝贡体制 教学难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民族管理措施、朝贡体制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唐朝《礼宾图》壁画 通过服装可以判断,图片上左边3位是唐朝官员,右边3位民族客人和外来使节,反映了中国古代国家什么在处理什么关系呢?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运用哪些措施处理民族关系?又与哪些国家有往来呢? 一、民族关系 1、秦朝 设“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南抚夷越,设郡管辖 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发端2、汉朝 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西域都护府 采取屯戍政策 3、隋朝 礼部司,主客司,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 4、唐朝 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吐蕃和亲、会盟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观察图片 思考问题 与美术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小组讨论,整理结论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总结课本,扩充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5、宋朝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 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 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没有中断过。 6、元朝 四等人制 对西藏设宣政院 7、明朝 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 修筑明长城 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阅读材料 贸易。 整理笔记 8、清朝 学会画示意图 设置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满蒙联姻,加强与蒙古族的合作 平定葛尔丹叛乱 改土归流 设驻藏大臣 二、对外交往 甘英出使大秦 遣唐使、留学生 海上丝绸之路 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 朝贡体制 闭关锁国 探究一:历代中央政府通过哪些方式管理少数民族? 设置机构官职、战争、修长城、和亲、屯戍、册封、开展贸易等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探究二:列举历代中央政府对断巩固发展 外交往的史实? 遣唐使、留学生、下西洋、朝贡、传教士、官员出使 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识图能力 总结 总结知识,升华情感 作业设计 真题训练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流畅的把握课堂节奏。应该加上一些基础性的习题加以训练,让学生学有所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节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材料分析题的解答做基础。

对内方式 战争对抗 和亲通商 长城预警 移民军屯 贸易交流 设置机构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 对外方式 遣唐使、留学生、下西洋、朝贡、传教士、官员出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