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第13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
[解密考纲]考查解决天体问题的两条根本思路,卫星各参量与半径的关系、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卫星变轨分析.
1.(2015·四川卷)登上火星是人类的梦想,“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计划于2020年登陆火星.地球和火星公转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忽略行星自转影响.根据下表,火星和地球相比( B )
行星 地球 火星 半径/m 6质量/kg 24轨道半径/m 1.5×10 2.3×10 11116.4×10 6.0×10 3.4×10 6.4×10 623A.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小B.火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较小 C.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较大 D.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解析:设公转半径为r,星球半径为R,太阳的质量为M,由公式
GMm2π2
=mr,由题r2T
可知火星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所以火星公转周期大于地球公转周期,所以A项错;由公式
GMmGM2=ma得a=2,所以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公转时的加速度,rrGM112
所以B项对;由公式2=g,表格中数据估算可知m火≈m地,R火≈R地,所以g火≈g地,
R1025
即火星外表重力加速度小于地球外表重力加速度,所以C项错;又由第一宇宙速度公式v=
mG,可得v火≈R1
v地即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所以D项错. 5
2.(多项选择)(2014·广东卷) 如下列图,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C )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
C.假设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假设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2
Mm4πMm解析:根据G2=mR2,可知半径越大如此周期越大,应当选项A正确;根据G2=
RTRv2
m,可知轨道半径越大如此环绕速度越小,应当选项B错误;假设测得周期T,如此有M=R1 / 7
word
4πR3
θ4πR4R sin ,如果知道张角θ,如此该星球半径为r=R sin ,所以M==π2GT22GT23
θ2323
ρ,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应当选项C正确,而选项D无法计算星球半径,如此无法求
出星球的平均密度,选项D错误.
3.(多项选择)(2017·吉林长春调研)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展“火1
星-500〞的实验活动.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
21
质量的.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
9大高度是h,忽略自转的影响,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BD )
2gA.火星的密度为
3πGRB.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是
4g 9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相等
9hD.王跃以与在地球上一样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4解析:由G2=mg,得到:g=
MmRGM112,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如R29
44
此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外表重力加速度的,即为g,B正确.设火星质量为M′,
99
M′mgR2M′
由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可得:G2=mg′,解得:M′=,密度为:ρ==
r9GV=
13
4π·R83
gR29G2gMmv,故A正确;由G2=m,得到v=3πGRRR的
2
GM,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第一宇宙速度R2
倍,故C错误;王跃以v0在地球起跳时,根据竖直上抛的运动规律得出可跳的最大高3
v240
度是:h=,由于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是g,王跃以一样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时,可
2g9
9
跳的最大高度h′=h,故D正确.
4
4.(2014·浙江五校联盟第一次模拟)如下列图,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 / 7
word 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屡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外表100千米、周期约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展探测( B )
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行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 B.卫星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比在轨道Ⅱ上大
C.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 Ⅰ 上经过P点时大 D.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
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等于近月卫星的速度,大于所有卫星的速度,A项错误;卫星由Ⅰ轨道进入Ⅱ或Ⅲ轨道,需减速做近心运动,机械能减小,B项正确,C项错误;卫星在轨道Ⅲ或Ⅰ上经过P点时,到月心的距离相等,根据度应相等,D项错误.
5.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该卫星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4,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如此变轨前后卫星的( C )
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周期之比为1∶8D.轨道半径之比为1∶2
GMm=ma可知,加速r2
GMmv2
解析:由2=m可得v=rrGM,卫星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4,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rv2
如此轨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4倍,故D项错误;由an=可知向心加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16,
r故A项错误;由ω=v/r可知,角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8,故B项错误;由周期与角速度成反比可知,周期增大到原来的8倍,故C项正确.
6.(多项选择)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地球同步卫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有关同步卫星,如下表述正确的答案是( BD )
3GMT2A.卫星距地面的高度为2
4πB.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卫星运行时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为G2
D.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天体运动的根本原理为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的引力使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
MmRv24π2mrGMm周运动,即F引=F向=m=2.当卫星在地表运行时,2=mg,设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
rTR3 / 7
word
GMm为h,如此
R+hGMm所以C项错误,D项正确;由2=ma向R+hmv2得,v=2=R+hGMR+h<
GMGMm,B项正确;由RR+h23GMT23GMT2
4πmR+h,得R+h=2=2,即h=2-R,A
T24π4π
项错.
7.(多项选择)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如此( AD )
4πr1
A.X星球的质量为M=2
23
GT1
4πr1B.X星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为gX=2
2
T1
C.登陆舱在r1与r2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v1v2m1r2
m2r1r32 r31
D.登陆舱在半径为r2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T1
23
2π2Mm14πr1解析:探测飞船做圆周运动时有G2=m1r1,解得M=,所以选项A正确;
r1GT2T11
Mmv2
因为X星球半径未知,所以选项B错误;根据G2=m,得v=
rrr3r312
项C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2=2,T2=T1
T1T2
GMv1
,所以=rv2r2
,选r1
r32
,选项D正确. r31
8.(多项选择)(2017·重庆调研)如下列图,a为地球赤道上的物体,b为沿地球外表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关于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BC )
A.地球对b、c两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向心力,因此只有a受重力,b、c两星不受重力
B.周期关系为Ta=Tc>Tb C.线速度的大小关系为vaab>ac解析:a、b、c都受到万有引力作用,A错误;赤道上的物体a、同步卫星c的周期一
4 / 7
word r3
样,所以角速度一样,根据2=k,所以c的周期大于b的周期,所以B正确.v=TGM,crGMr的半径大于b,所以vcva,所以C正确;a=2,所以ab>ac,又根据a=rω可知.ac>aa,所以D错误.9.(多项选择)(2016·江苏启东模拟)2008年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神舟七号〞飞行到31圈时,成功释放了伴飞小卫星,通过伴飞小卫星可以拍摄“神舟七号〞的运行情况.假设在无牵连的情况下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保持相对静止.下述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C )
A.伴飞小卫星和“神舟七号〞飞船有一样的角速度 B.伴飞小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C.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加速度小于在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析:根据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保持相对静止得出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具有一样的周期,所以伴飞小卫星和“神舟七号〞飞船有一样的角速度,故A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伴飞小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小,故B错误.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表示出重力加速度得:2
GMm=R2
GMmg,g=2,在太空距离大于在地面的R.所以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加速度小于在地面上的重力
R加速度,故C正确.宇航员在太空时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D错误.
10.2002年四月下旬,天空中出现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近乎直线排列的“五星连珠〞的奇观.假设火星和木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分别是T1和T2,而且火星离太阳较近,它们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根本上在同一平面内,假设某一时刻火星和木星都在太阳的同一侧,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排列,那么再经过多长的时间将第二次出现这种现象( C )
A.
T1+T2
2
B.T1T2
2T21+T2
T1T2
C. T2-T1
D.2
GMmm4π2r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2=,解得T=2π
rT2r3
,火星离太阳较GM近,即轨道半径小,所以周期小.设再经过时间t将第二次出现这种现象,此为两个做匀速
5 / 7
word
圆周运动的物体追与相遇的问题,虽然不在同一轨道上,但是当它们相遇时,运动较快的物2π2πT1T2
体比运动较慢的物体多远行2π弧度.所以t-t=2π,解得t=,选项C正确.
T1T2T2-T1
11.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A )
A.1-
dRB.1+
dRC.(
R-d2
) RD.(
RR-d)
2
解析:物体在地面上时的重力加速度可由g=2得出,根据题中条件,球壳对其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可以等效为地面,设矿井以下剩余局部地球的质量为M′,矿井底
GMRGM′
部处重力加速度可由g′=
R-dM′R-d得出,而=2
MR3
3
,所以g′=(1-)g.
dR12.如图为宇宙中一恒星系的示意图,A为该星系的一颗行星,它绕恒星O运行的轨道近似为圆.天文学家观测得到A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长期观测发现,A行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有一些偏离,且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偏离,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B(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的绕行方向一样),它对A行星的万有引力引起A轨道的偏离,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B的运动轨道半径为( C )
A.
t0
3
t0-T0
3
R0
t0t0-T0
B.R0
t0-T0
t0
t0t0-T0
2
C.R0
2
D.R0
3
解析:对A行星有GMmA2π2R,对B行星有GMmB=mB2π2R,由A、B最近到A、
0T112=mAR0R2T01
32π2πt02.
B再次最近,有t0-t0=2π,求得R1=R0T0T1t0-T0
13.(多项选择)中国新闻网宣布:在摩洛哥坠落的陨石被证实来自火星.某同学想根据
6 / 7
word
平时收集的局部火星资料(如下列图)计算出火星的密度,再与这颗陨石的密度进展比拟.如下计算火星密度的公式,正确的答案是(引力常量G,忽略火星自转的影响)( ACD )
3g0
A.ρ=
2πGd3π
C.ρ=2
g0T2
B.ρ=
3πd6MD.ρ=3
πdGT3
Mπd6MMm2π2dMm解析:由ρ=,V=,所以ρ=r,r=,G2=mg03,D正确;由G2=mV6πdr2rT
3g03π可得ρ=,ρ=2,A、C正确.
2πGdGT14.(2017·安徽安庆模拟)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地球的南极用弹簧测力计称得某物体重为P,在回国途径赤道时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同一物体重为0.9P.假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如此由以上物理量可以求得( D )
A.物体的质量mB.地球的半径R C.地球的质量MD.地球的密度ρ
解析:因为两极处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P=G2,由于赤道处的向心力等于40πR2π2
万有引力与物体在赤道处的重力之差,故P-0.9P=mR,故M=.物体的质量是
GT2T任意的,故无法求解出,故A错误.由于不知道地球半径,故无法求解地球的质量,故B、
40πR23
23
MmRGT2M30π
C均错误.地球密度ρ===2,故D正确.
V43GTπR3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