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卷(有答案解析)(20)
一、选择题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
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 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3.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下图是该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四点中,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是( )
A.a B.b C.c D.d
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5.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
6.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 A.0℃
B.2℃
C.4℃
D.6℃
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8.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 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 物质 水 煤油 沸点/℃ 100 150 物质 甘油 酒精 沸点/℃ 290 78 A.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
水
9.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海波是晶体 B.海波没有固定的熔点 C.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9分钟 D.第9分钟时海波处于固态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 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
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11.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 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1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
B.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为55℃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2s
二、填空题
13.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霜会出现在罐身的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4.小明同学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冬天公共汽车的玻璃窗上常有一层水珠,该水珠是水蒸气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形成在车窗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
15.如图所示,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16.如图所示,指针式居家多功能室内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测得室内的温度是_______ ℃,表盘标度的舒适温度值的范围是________。
17.小红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______(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 (2)小红用质量为m1的水做实验,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出图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3)若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得到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18.同学们同时在实验室分别利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组装实验器材时,他们应根据 ______ 来确定铁圈的高度,水沸腾后,用甲、乙两套装置测出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并不相同,你认为此时水的沸点应该更接近 ______°C。停止加热后,甲图烧杯和乙图烧瓶内的水并不会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______ 。
19.针对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对准损伤处喷射液态态氯乙烷,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氯乙烷主要被采用______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出后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三、解答题
21.图1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22.17.“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纸的着火点是183℃,普通火炉的火焰温度约为600℃,远大于纸的着火点.但是用纸做一个纸锅,装些水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这是什么原因?
23.质量相等的冰和水,用来冷却物体,那一种效果好,为什么?___________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与100℃的开水烫伤,哪一种情况更严重?为什么?__________
24.穿上棉衣感到暖和,是利用棉衣有效地阻止了人体产生的热向外散发,棉衣自身并不发热,而法国准备生产的一种夹克,其衣料的纤维中添加了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在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较低时倍感温暖,试说明这种夹克能调节温度的道理.
25.如图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在1标准气压下,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能到达1000C吗?能沸腾吗?为什么?
26.学习了物体内能的知识以后,小强和小宇为了一件事吵起来,小强说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因此相同质量的和
的水和
的冰的内能是一样的•“小字说,“不对,
的水
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小强说:“为什么呢?.小宇
却答不上来,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强和小字解释一下,说出其中道理.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教室的高度约为3.5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37℃,故B符合题意;
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4m/s,故C不符合题意; 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解析:B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 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3.C
解析:C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并且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c点附近温度都保持不变,那么c点表示该晶体正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故选C。
4.B
解析:B 【分析】
水沸腾时的温度随大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吸热公式Q吸c水mt计算水的质量;硬纸板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间内达到沸腾,纸板上留一个小孔的作用是使烧杯内外的气压相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与热传递。
A.由图可知,两次实验时水沸腾的温度均为98C,而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C,则说明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当加热时间均为6min时,根据吸热公式Q吸c水mt可知
Q吸c水m1(t1t0)c水m2(t2t0)
代入数据可得
(98C92C)m1(98C88C)m2
则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m198C88C5 m298C92C4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连通、平衡,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采用酒精灯加热,即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D正确,D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B
医护人员护目镜内侧的水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露是液化现象,雪是凝华现象,冰是凝固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C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
100℃﹣50℃=50℃
错误的温度差为
96℃﹣50℃=46℃
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
50℃;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 46100℃﹣0℃=100℃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
100℃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
50℃=92格 4696℃﹣92℃=4℃
故选C。
7.A
解析:A
A.蒸发是汽化的一种,任何情况下都能进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无法吸热,不会沸腾,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纸锅温度升高,会使纸锅燃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A
解析:A
沸腾需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说明乙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乙液体是酒精,故选A。
9.A
解析:A 【分析】
由图象可以看出,熔化过程中甲图出现一段温度恒定的时间段,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根据横轴判断熔化时间。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由图知,海波从第5到第9分钟温度保持约50℃不变,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
9min-5min=4min
其熔点为50℃;在第5到第9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故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为晶体;在第9min时熔化完毕,故在第9min海波处于液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D
解析:D
A.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是23℃左右,故A错误; B.家庭使用寒暑表的测量范围为-30℃~50℃,故B错误;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C错误;
D.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故D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过程。 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热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的水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解析:A 【分析】
考查长度、时间、速度、温度、的估测
A.现用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故A符合题意;
B.霍林郭勒属典型的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年平均气温0.9℃,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9.4℃,霍林郭勒市今年夏天最高气温不可能
为55℃,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脉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凝华外侧
解析:凝华 外侧
[1][2]放有干冰的铝罐的罐壁所结的霜是由于干冰在升华时吸热令铝罐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壁凝华成固态附在罐身的外侧形成的。
14.液化内
解析:液化 内
[1]玻璃窗上常有一层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由于是冬天,故是车内温度高,故是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故在内侧。
15.增大加快吸
解析:增大 加快 吸
[1][2][3]夏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这时雾状的水蒸发加快,蒸发属于汽化的一种,蒸发要吸热。
16.1℃3215℃—25℃
解析:1℃ 32 15℃—25℃
[1][2][3]由图可知每10℃之间有10个刻度,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读数为32℃,表盘标定的舒适范围是绿色区域部分,为15℃—25℃。
17.由下到上不变c
解析:由下到上 不变 c
(1)[1]在该实验中,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且便于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避免温度计液泡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2)[2]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3]换用初温相同的质量为m2m2m1的水做实验,水质量较大,水的沸点不变。根据
QcmΔt可知,水沸腾需要的热量变多,而加热装置不变,故加热时间会增大,所以得
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c。
18.外焰高度98铁圈温度高于水
解析:外焰高度 98 铁圈温度高于水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根据外焰高度来确定铁圈的高度。
[2]由图知,甲图水的沸点为98°C;乙图水的沸点接近100°C,是由于乙图加盖引起的,所以此时水的沸点应该更接近98°C。
[3]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后,由于铁圈温度高于水,水能从铁圈(烧杯)上继续吸热,所以烧杯里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
19.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解析: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1]气态的氯乙烷是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罐中的。
[2][3]当喷出的液态氯乙烷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体,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血管收缩以防止淤血,神经传导速度变慢以减缓痛感。
20.液化放出上水汽化吸热
解析:液化 放出 上 水汽化吸热
[1][2][3][4]高温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蒸笼盖,会变成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从而造成上面的馒头先熟。手沾水后,在遇到高温的馒头时,手上的水要汽化,水汽化时要吸热,这样可以避免手被烫伤。
三、解答题
21.:①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②下;③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液化形成小水滴,即“白气”,因为白气是小水滴,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所以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下运动的
22.这是由于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用纸锅烧水,虽然火炉的火焰温度约为600℃,远大于纸的着火点183℃,但是水在通常情况下的沸点为100℃,当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100℃不变;纸锅内的温度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
【解析】试题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能够不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答:这是由于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用纸锅烧水,虽然火炉的火焰温度约为600℃,远大于纸的着火点183℃,但是水在通常情况下的沸点为100℃,当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100℃不变;纸锅内的温度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所以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烧着.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沸腾条件的理解,把握住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3.用冰冷却效果好,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比水多一个吸热过程;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比水多一个放热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气体的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解:
(1)用冰冷却物体,冰吸收热量首先熔化成O℃的水,比用O℃的水直接冷却物体多了一个冰熔化吸热的过程,所以冰的冷却效果会好些;
(2)100℃的水蒸气遇到比它温度低的人手会放出热量液化成100℃的水,人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
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 答:
用冰冷却效果好,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比水多一个吸热过程;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比水多一个放热的过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熔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24.这种夹克调节温度的道理是:在温度下降时,微胶囊中的物质凝固放热,自动向人体供热;温度上升时,微胶囊中的物质熔化吸热,又自动向人体吸热,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微胶囊中所含的物质能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温度上升时熔化,由于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因此这种微胶囊做成的夹克能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穿上它,在温度下降时自动向人体供热,温度上升时又自动向人体吸热,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
25. 能 不能 因为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试管中的水最后虽然达到沸点但无法吸热,因此无法沸腾
【解析】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达到沸点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水的沸点不再升高,而小试管中的水是靠从大烧杯中吸热升温,所以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
点睛:本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断吸热及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 26.相同质量的
的水和
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冰
的冰变成
的水要吸收热
与水的温度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分子动能是一样的,但
量,吸收的热量用来减小分子间束缚,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从而使分子势能增大,从而分子的内能变大.所以分子的内能变大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变了. 【解析】 相同质量的
的水和
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冰与水
的冰变成
的水要吸收热量,
的温度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分子动能是一样的,但内能变大.所以分子的内能变大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变了
吸收的热量用来减小分子间束缚,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从而使分子势能增大,从而分子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