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护士资格考试儿科护理学试题(含答案)
1、2岁患儿,自幼反复肺炎,身体瘦弱。查体:发育落后,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收缩期、舒张期双期杂音,X线示左房、左室增大,主动脉弓增大,最可能的诊断为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答案】C
【解析】动脉导管未闭特点:左房、左室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X胸片左心大,主动脉弓增大。
2、第二心音固定,常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 / 29
C、室间隔缺损
D、房间隔缺损
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D
【解析】第二心音固定,常见于房间隔缺损,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第二心音的不受吸气或呼气的影响,心音两个成分间的时距相对固定,常见于房间隔缺损。吸气时增加的右心房回心血量及右心房压使血液左向右分流减少;呼气时右心房回心血量减少,但左向右分流增加,从而使右心房容量和右心室排血量保持相对恒定,形成第二心音的固定。)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皮肤硬肿最早出现在
A、小腿
B、大腿
C、躯干
D、臀部
E、面部
2 / 29
【答案】A
【解析】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而颊→上肢→全身。
4、足月新生儿,经血管及淋巴管吸收的肺液约占肺内液体的:
A、1/4
B、1/3
C、1/2
D、2/3
E、3/4
【答案】D
【解析】胎儿肺内充满液体,足月儿约30-35m1/kg,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琳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
5、女婴,4天。生后因保温不当,第2日起体温下降,吮乳差,哭声弱。体检:心率缓慢,头颈部及两上肢硬肿。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其硬肿范围估计是
A、18%
3 / 29
B、28%
C、38%
D、48%
E、58%
【答案】C
【解析】硬肿面积的估算: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本例为头颈部及两上肢硬肿,故硬肿面积=20%+18%=38%(C)。请注意:硬肿面积的估算与烧伤面积的估算方法不同。
6、符合正常足月儿皮肤外观特点的是:
A、肤色红润,皮下脂肪
B、肤色稍黄,毳毛少
C、肤色苍白,皮下脂肪丰满
D、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E、肤色稍黄,皮下脂肪少
4 / 29
【答案】D
【解析】足月儿皮肤外观的特点是:肤色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7、可能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是
A、母亲为AB型,婴儿为A型
B、母亲为AB型,婴儿为B型
C、母亲为AB型,婴儿为AB型
D、母亲为A型,婴儿为0型
E、母亲为0型,婴儿为A型或B型
【答案】E
【解析】ABO溶血病多发生于母亲为0型,婴儿为A型成B型时,这是因为0型血的母亲在首次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或B血型物质的刺激,产生了抗A或抗B抗体(IgG)。这种IgG可以通过胎盘进人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红细胞的相应A型或B型抗原结合,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溶血反应。
8、男婴,生后20小时出现黄疸,母亲血型0型。有确诊意义的检査是
A、胆红素测定
5 / 29
B、血型测定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抗体释放试验
E、血清游离抗体测定
【答案】D
【解析】①男婴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母亲血型为0型,应考虑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为明确诊断,应首选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改良Coombs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这两种试验都是新生儿溶血病的确诊试验,答案为D。抗体释放试验通过加热使患儿血中致敏红细胞的血型抗体释放于释放液中,将与患儿相同血型的成人红细胞(AB0系统)或0型标准红细胞(Rh系统)加人释放液中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如有红细胞凝聚为阳性,是检测致敏红细胞的敏感试验,也是确诊试验,Rh溶血病和AB0溶血病一般均为阳性。②胆红素测定只能反映溶血后肝脏处理游离胆红素的能力。血型测定只能用于筛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只能粗略了解骨髓的造血功能。血清游离抗体测定有助于估计是否继续溶血,而不是确诊溶血病。
9、足月婴儿出生时全身皮肤青紫,Apgar评分为3分。査体:昏迷,反射消失,肌张力低下,心率慢,呼吸不规则,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为
A、极轻度
B、轻度
6 / 29
C、中度
D、重度
E、极重度
【答案】D
【解析】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根据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可首先排除答#晦炱£。患儿Apgar评分为3分,为重度窒息。患者昏迷,反射消失,应诊断为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D)。②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表现为兴奋,易激惹,反射活跃;中度表现为嗜睡或抑制,反射不完全。
10、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是
A、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足月儿2周内消退
C、早产儿3~4周内消退
D、血淸胆红素8~lOmg/dl
E、血清结合胆红素1mg/dl
【答案】A
7 / 29
【解析】①血清胆红素的换算单位是μmol/L=17.1×mg/dL,mg/dL最原来使用的老单位,已淘汰。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首先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如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宫内感染等;生后2~3天出现黄疸,应首先考虑生理性黄疸;生后3~7天出现黄疸首先应考虑细菌性败血症或尿路感染(A对)。②病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BC错)。③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11、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筛査采用的是
A、尿三氣化铁试验
B、二硝基苯肼试验
C、血清苯丙氨酸浓度测定
D、Guthrie细菌抑制试验
E、苯丙氨酸耐量试验
【答案】D
【解析】①苯丙酮尿症新生儿筛查多采用细菌抑制法(Guthrie法)以测定血中苯丙氨酸(Phe)浓度。新生儿哺乳后3天,针刺足跟采集外周血,滴于采血滤纸上,放在含有抑制剂的变异型枯草杆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细菌生长带的大小,可以估计血中Phe含量。若血中Phe>0.24mmol/L即为筛查阳性。②尿三氯化铁试验、2,4-二硝基苯肼试验均适用
8 / 29
于较大儿童的筛査。如果尿中苯丙酮酸增多,前者阳性呈现绿色反应,后者阳性出现黄色沉淀。新生儿由于苯丙氨酸代谢旁路尚未健全,患者尿液测定均为阴性。③血清苯丙氨酸浓度测定主要用于筛査试验阳性患者的确诊。④苯丙氨酸耐量试验主要用于确诊而不是筛査: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l~4小时查血苯丙氣酸升高,酪氨酸降低即可确诊。
12、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治疗是
A、碳酸氢钠
B、地塞米松
C、鲁米那
D、头孢他啶
E、地高辛
【答案】D
【解析】①新生儿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致,因此其治疗的关键是抗生素治疗(头孢他啶)。②碳酸氢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代谢性酸中毒。使用地塞米松可使感染扩散,不宜应用。鲁米那为镇静剂,地高辛为强心药,都不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常用药物。
13、D/G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的母亲为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其核型应为
9 / 29
A、46,XX
B、46,XX,-14,+t(14q21q)
C、45,XX,-14,-21,+t(14q21q)
D、46,XX,-21,+t(14q21q)
E、45,XX,-21,+t(14q21q)
【答案】C
【解析】①21-三体综合征D/G易位是指D组14号染色体与G组21号染色体的长臂发生了相互易位,其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这种易位型约半数为遗传性,即亲代中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携带者,核型为45,XY(或XX),-14,-21,+t(14q21q)。答案为C。
14、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
A、柯萨奇病毒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腺病毒
D、疱疹病毒
10 / 29
E、EB病毒
【答案】C
【解析】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常发生于春夏季。是一种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膜炎,可伴球结膜出血,颈部、耳后琳巴结肿大,有时有胃肠道症状。病程1~2周。
15、下列会出现肺循环血量增多,并伴左心房左心室血量增多的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大动脉转位
【答案】C
【解析】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血液自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此时肺动脉接受右心室及主动脉分流来的两处血,故肺动脉血流增加,至肺脏、左心房及左心室的血流增加,因而出现左心房、左心室的扩大,室壁的肥厚。听诊: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有
11 / 29
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X线检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可有肺门“舞蹈”。有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亦增大。主动脉弓增大。
16、男性,9岁。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连续性杂音。首先应考虛
A、主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瓣狭窄
C、室间隔缺损
D、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E、动脉导管未闭
【答案】E
【解析】胸骨左缘第2肋间听到连续性杂音—动脉导管未闭。
17、15个月小儿,高热5天。精神差,频繁咳嗽,发作性喘憋。查体:T40℃,鼻翼扇动,吸气性凹陷,两肺叩诊稍浊,呼吸音减低,双肺闻及少量中湿啰音。白细胞8.0X109/L。胸部X线摄片示双肺片状密度较淡阴影。该患儿的诊断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B、肺炎链球菌肺炎
12 / 29
C、腺病毒性肺炎
D、肺炎支原体肺炎
E、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答案】C
【解析】腺病毒性肺炎多见于6〜24个月小儿,起病急骤,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咳嗽剧烈,频咳或阵咳,可出现阵发性喘憋、呼吸困难、发绀等。肺部病变往往因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胸片可见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甚至一个大叶,肺气肿多见。
18、关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呕吐是主要症状,最初仅是吐奶接着是喷射性呕吐
B、症状一般出现在出生后2~4周
C、在喂奶后可见到膨胀胃的蠕动波,波形出现于右肋下缘到脐的左上方消失
D、80%上可以摸到幽门肿块,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
E、体重起初不增,继而迅速下降。日渐消瘦,出现营养不良和失水
【答案】C
13 / 29
【解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胃蠕动波从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移动,到幽门即消失。
19、患儿重度脱水伴酸中毒,需补液治疗。最合适的溶液是:
A、2:3:1溶液
B、1.4%的碳酸氢钠
C、5%的碳酸氢钠
D、11.2%的乳酸钠
E、5%的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重度脱水应先快速扩容,给予等张含钠液,按20ml/kg,30~60分钟内快速输入。用1.4%碳酸氢钠扩容,兼有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的作用。
20、男,3岁,腹泻3天,加重1天。腹泻10~12次/日,水样便。尿量减少。查体: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脉搏可扪及。查血钠135mmo1/L。该患儿脱水的程度与性质应是:
A、重度低渗性
14 / 29
B、重度等渗性
C、重度高渗性
D、中度等渗性
E、中度高渗性
【答案】D
【解析】患儿眼窝凹、皮肤弹性差、脉搏可扪及提示中度脱水;血钠135mmoL/L提示等渗性脱水。
21、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
A、<3月
B、3-5月
C、6月-2岁
D、3-4岁
E、5-6岁
【答案】C
15 / 29
【解析】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6月-2岁,常见的疾病是:6个月—生理性腹泻;1岁—秋季腹泻;2岁—中毒性菌痢,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2、8个月婴儿,于11月8日因呕吐、水样泻、发热、流涕2天人院。大便镜检白细胞1-3/HP,可见脂肪滴,大便pH偏酸性。可能的病原体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霉菌
C、腺病毒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轮状病毒
【答案】E
【解析】8个月婴儿+水样泻+秋冬季发病(11月8日)=大便镜检白细胞1-3/HP,最可能的诊断是轮状病毒腹泻即秋季腹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E。(考查6个月到2岁的孩子的腹泻通常考查的是秋季腹泻。)
23、小儿重症肺炎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是:
A、呼吸性碱中毒
16 / 29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答案】E
【解析】混合性酸中毒是小儿重症肺炎最常见的,由CO2赌留、无氧酵解增加引起。
24、金葡菌肺炎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首先应考虑合并有:
A、炎症加重
B、心力衰竭
C、脓气胸
D、酸中毒
E、碱中毒
【答案】C
17 / 29
【解析】金葡菌肺炎容易形成肺大疱,若肺大疱突然破裂可以出现脓气胸,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
25、有关轮状病毒肠炎特点不正确的是:
A、夏季多见
B、大便呈蛋花汤样
C、常伴有发热
D、常出现脱水
E、多见于6~24个月婴幼儿
【答案】A
【解析】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秋、冬季,曾被称为“秋季腹泻”。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大便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可带少量黏液,可见脂肪滴,无腥臭味。大便镜检偶有少全白细胞。常出现脱水。
26、男,6个月。“发热伴咳喘2天”就诊,查体:T38℃,咳嗽、喘憋明显,呼吸急促,三凹征明显。双肺听诊满布哮鸣音,偶有闻中、小水泡音。胸部X片:双侧肺纹理增强,可见小片状阴影,肺气肿改变明显。该患儿临床诊断为:
18 / 29
A、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C、肺炎支原体肺炎
D、腺病毐性肺炎
E、衣原体肺炎
【答案】A
【解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尤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发绀、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喘憋严重时可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部听诊多可闻及中、细湿啰音,亦可闻及哮鸣音、呼气性喘鸣,有时伴呼吸音减弱,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27、易并发脓胸、脓气胸的肺炎是:
A、支原体肺炎
B、衣原体肺炎
C、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19 / 29
D、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E、腺病毒性肺炎
【答案】C
【解析】金葡菌肺炎容易形成肺大疱,若肺大疱突然破裂可以出现脓气胸,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急促。
28、小儿腹泻易导致的酸碱平衡紊乱为: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甲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答案】A
【解析】腹泻丢失肠道内大全碱性物质,进食少,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加,酮体生成增多,乳酸堆积,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20 / 29
29、5岁男孩,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而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考虑患儿存在: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主动脉瓣狭窄
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答案】A
【解析】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是室间隔缺损的心脏听诊特点,常伴震颤,肺动脉瓣第2音可稍增强。
30、室间隔缺损时不会出现的改变是
A、左室增大
B、右房增大
C、右室增大
D、肺动脉凸出
21 / 29
E、左心房增大
【答案】B
【解析】室间隔缺损时,早期左心压力大于右心,出现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室血量增多,肺动脉高压,出现肺动脉凸出,进而进入左心房的血量增多,出现左心房肥大。晚期,右心室的压力超过左心室,出现右向左分流,进而出现左心室增大。本病一般不会导致右心房增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1、8月小儿。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左右连续机器样杂音,向锁骨下传导触及震颤。胸部X线示:左心房、左室增大,肺血管影增多,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弓增大。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肺动脉瓣狭窄
D、法洛四联症
E、动脉导管未闭
【答案】E
【解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左右连续机器样杂音—动脉导管未闭,左心房、
22 / 29
左室增大,肺血管影增多,肺动脉段突出等也符合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E。
32、2岁,小儿。生后4个月出现发甜,哭吵甚,时有抽搐史。查体:发育差,发绀明显,心前区可闻及Ⅲ级左右收缩期的喷射音。胸片:肺门血管影少,右心室增大,心腰凹陷,呈靴形心。此患儿的诊断应是.
A、法洛四联症
B、动脉导管未闭
C、肺动脉狭窄
D、窒间隔缺损
E、房间隔缺损
【答案】A
【解析】发绀明显+心前区可闻及Ⅲ级左右收缩期的喷射音+肺循环血流减少=法洛四联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3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发生惊厥,首选的药物是
A、甘露醇
23 / 29
B、地塞米松
C、苯巴比妥
D、苯妥英钠
E、呋塞米
【答案】C
【解析】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惊厥时,首选苯巴比妥控制惊厥(C)。因为苯巴比妥不仅可镇静止痉,还可降低脑代谢率,改善脑血流,减轻脑水肿,清除氧自由基等。②若苯巴比妥无效,或患儿肝功能不良,可改用苯妥英钠。③甘露醇、呋塞米都是预防和治疗脑水肿的药物,而不能控制惊厥。现在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34、下列不属于新生儿黄疸需要换血指征的是
A、总胆红素达342μmol/L
B、出生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
C、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
D、血红蛋白<130g/L
E、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
24 / 29
【答案】D
【解析】新生儿溶血病可行换血治疗,其指征为:①产前已确诊,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Hb<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衰者(D错);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者(B);③总胆红素>342μmol/L者(A);④已有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者(C);⑤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
35、符合早产儿指甲外观特点的是:
A、反甲
B、甲面多白纹
C、指甲超过指尖
D、指甲未达指尖
E、指甲硬
【答案】D
【解析】早产儿指甲未达指尖,而足月儿指甲超过指尖。
36、男,3岁,发育落后,少动,紫绀,蹲踞现象。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X线胸片示心脏外形呈靴型。应诊断为
25 / 29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狭窄
【答案】D
【解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靴型心=法洛四联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37、男,5个月,母乳喂养,腹泻2个月,大便5-6次/天,最可能的诊断是
A、迁徙性腹泻
B、过敏性腹泻
C、饮食性腹泻
D、生理性腹泻
E、感染性腹泻
26 / 29
【答案】D
【解析】2个月婴儿+腹泻=生理性腹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生理性腹泻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
38、2岁女孩,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Ⅱ一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伴固定性。该患儿的诊断是
A、动脉导管未闭
B、房间隔缺损
C、室间隔缺损
D、法洛四联症
E、肺动脉瓣狭窄
【答案】B
【解析】房缺特点: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伴固定性;胸片显示右心扩大,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舞蹈征,主动脉缩小。
39、8岁女孩,发热10天伴胸痛,热型不定,刺激性咳嗽明显。查体:T39℃,双肺散在干啰音。胸片:左肺下野淡薄片状阴影。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27 / 29
A、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B、肺炎链球菌肺炎
C、肺炎支原体肺炎
D、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肝炎
E、腺病毒性肝炎
【答案】C
【解析】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MP),本病多见于年长儿,常有发热,热型不定,热程1〜3周。刺激性咳嗽为本病突出表现,X线改变大体分为4种:①支气管肺炎改变;②间质性肺炎改变;③均一的片状阴影似大叶性肺炎改变;④肺门阴影增浓。体征轻而X线改变明显是本病的又一特点。
40、支原体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
A、体温正常后3天
B、症状消失后3天
C、4~6周
D、2~3周
28 / 29
E、1~2周
【答案】D
【解析】肺炎支原体治疗首选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及阿奇霉素,至少用药2~3周。
29 /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