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2019年第3期传媒与法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监督的特点及创新
——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为例—
尉赵阳,钟兆强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
要: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之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但在公共安全事件
的监督中,公众自发的网络往往具有偏激性,消息来源真假难辨,容易产生谣言和次生危机。人民网观“问题疫苗”点频道在对案件的监督中引导网络,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主流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监“问题疫苗”督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评论时机、评论角度、评论涉及群体等内容分析指标进行分析,以类事件为例,考察人民网观点频道对公共事件的监督特点及创新之处。
关键词:新媒体;主流媒体;监督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3-0035-03
一、引言
积极对话、理性博弈,有效破解谣言,引导,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本文从评论时机、评论角度、评“问题疫苗”论涉及群体等内容分析指标进行分析,以
类事件为例,考察人民网观点频道的监督特点及创新之处。
观点频道是人民网2000年4月开设的全国网站第一个言论频道,是集纳原创评论、人民日报报系评论、各地媒体评论、网站评论等的综合性互联网评论频道。2013年12月22日,国家药监局通报康泰生物生产疫苗出现死亡案例(以下称山东疫苗案)。五年后的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监局曝光长春长生生物发现疫苗生产造假(以下称长春长生疫苗案)。此“问题疫苗”两起事件均为公共安全领域重大突发性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重大,经媒体报道后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
监督的主体是公众,新闻媒体运用监督力量,帮助公众了解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带来的变革,开启了公众自由表达的平台,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之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但在公共安全事件的监督中,公众自发的网络往往具有偏激性,消息来源真假难辨,容易产生谣言和次生危机。人民网观点频道在对“问题疫苗”案件的监督中发挥其作为主流媒体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与公众
收稿日期:2019-02-11
二、观点频道的监督特点
本文以2013年11月至2018年8月人民网·观点频道发布的37篇时评文章为样本,其中涉及对2013年山东疫苗案的评论文章27篇。涉及对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案的评论文章10篇,从评论立场的角度,对这37篇文章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文章中31篇持不同程度的监督、批评的立场,其余6篇则持中立或肯定的态度。对31篇评论综合分析后发现,观点频道在开展监督时,评论内容专题化,评论时间持续性,评论角度全方位,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监督角度上:多层次持续性发声,监督全方位
学者王民在将新闻评论所探讨的问题分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即评价新闻事实内在的关系,价值判断即评价新闻事实对社会或对某些特定对
作者简介:尉赵阳,女,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钟兆强,男,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主要从事广告学研究。
35
今传媒2019年第3期
象的意义价值。在对两次问题疫苗案的监督中,既有对新闻事实中疑点的追问,如《以新生命的名义追问疫苗安全性
》《狂犬疫苗也敢造假?严格监管还需配合强力震慑》
,也有对问题疫苗产生的社会影响的反思,如《以良法善治重建公众的“疫苗信任”》《对失责者问责给人民以交代》,监督兼具理性色彩与人文关怀。
观点频道的监督在时间上集中评论形成专题化,跨时间持续监督。如山东疫苗案从问题疫苗被曝光(2013年12月22日)到调查结果被通报(2014年1月26日),长春长生疫苗案从发现生产记录造假(2018年7月17日)到对相关负责人问责追责(2018年8月17日),观点频道都有相应的新闻评论发布,监督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长春长生疫苗案于12月22日被曝光后,观点频道于次日连续发布8篇新闻评论,分别以社会公众,涉事企业,相关部门,社会制度为评论对象,从对社会责任的呼唤
[1]
,
对监管系统进行质疑[2]
,对长生公司未公布的关键信
息进行追问
[3]
,对相关制度的检讨审视[4],对部
门处理方式的建议[5]
,多方面迅速形成多层次的专题
化评论。同时,观点频道对两起问题疫苗案评论对象上涉及7类不同群体,共针对涉事企业11次,相关部门26次,医疗机构2次,机关1次,社会公众8次,新闻媒体3次,社会制度13次,对公共事件中的不同角色群体从多个角度进行多方面全方位评论。
(二)评论风格上:客观引导社会,理性对抗谣言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多方介入造成真假信息涌现,使网络舆情瞬息万变。加之新媒体中各类主体均可作为信源自由表达观点,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真实客观性,急需媒体专业性的新闻评论恪守理性,指出重点,引导。在山东疫苗案中,部分媒体的职业素养缺失与意见领袖的情绪化表达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恐慌情绪。观点频道客观理性地针对部分媒体不当行为做媒介批评,对社会做正向引导。如2013年12月26日观点频道发布的《环球时报:不能对国产疫苗做“有罪推定”
》指出媒体人不应做猜测和有意引导
,“作为专业信息生产者,在事情还没有一个最后结果之前,媒体不能对国产疫苗做‘有罪推定’。”又如2014年1月13日其发布的《新民晚报:网络论战中的逻辑硬伤》也指出“媒体对疫苗安全事
36
传媒与法
件的过于敏感可能引发的社会公众‘相关性想象’,造成不良社会后果。
”2018年6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的学历分布中,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10.6%,网民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同时,复杂网络环境很容易使官方发布内容被信息洪流淹没。部分媒体断章取义的报道方式,公众的情绪化言论以及领袖的偏激导向都是公共事件后谣言丛生的诱因。观点频道作为主流媒体在跟进事件同时,以公众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关键信息,及时化解谣言风险。山东疫苗案中,虽然相关部门对疫苗存储、运输、接种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科普,但仍引发公众对于疫苗接种必要性的怀疑。观点频道2013年12月24日发布的《新京报:别因“疫苗有风险”就否定疫苗接种》解释了疫苗不良反应的正常风险率和国外类似案例,评论下方附有延伸阅读
:《钟南山:国外疫苗并非都安全
》《16类疫苗抽验合格率达100%》《专家辟谣泰安到期乙肝疫苗事件:有效期内均可接种
》《省卫计委主任:康泰疫苗事件跟国产疫苗质量无关》等外围资料,运用监督中的信息增量纾解社会大众焦虑情绪。
(三)监督时:兼具准确性与时效性,助力事件解决与后续效果
观点频道在监督中精确把握了事件发展中的重点,在每一次事件出现新进展时进行追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件解决。山东疫苗案和长春长生疫苗案分别有13篇和7篇集中在新闻事件推进并引起热点时。此外,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相关时间节点也出现了监督性评论。2016年4月12日,观点频道发布《人民日报见解:疫苗流通应该减少“二传手”
》,对二类疫苗流通提出建议。次日,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
,强化制度监管。在长春长生疫苗案开始引起关注时,7月17日~23日观点频道发布7篇新闻评论,肯定国家药监总局的严格监管手段,同时指出药品领域的特殊性,建议加大监管力度与其他结合确保安全,为后续对相关人员追责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三、监督的创新
(一)评论内容更深度,角度直指改革
山东疫苗案披露后,观点频道发布的新闻评论大
今传媒2019年第3期
多就事论事,就监管有无漏洞、查处了多少人等方面,对假疫苗涉事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具体监督,其评论对象涉及涉事企业9次,相关部门21次,社会制度4次,而对疫苗流通的弊端较少关注。而在长春长生疫苗案中,观点频道陆续发布了7篇评论,评论对象涉及社会制度9次,对现有药品行业相关制度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建议,如加强惩戒力度的方法借鉴,后续处罚措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监管,疫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风险预警和处置,医药行业的信息公开等等,监督更加具体化,同时为相关制度建设提出了有益建议。
(二)评论涵盖更全面,肯定与监督并存
媒体是信息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在同一时期内对同一事件过多报道,会给受众营造出一种非真实的环境,影响公众对事件重性与危害程度的认知。在短时期内对事件的大量报道,容易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的不安。对两起“问题疫苗”案的监督问责方面,观点频道的评论性监督有明显转变,由单纯提出批评建议到兼顾肯定与监督。两起“问题疫苗”案的涉事企业都不是第一次被查出生产问题
[6]
,对“再犯类”
公共事件的监督很容易成为站在偏激立场上的单方面指责,造成极端导向。而在长春长生疫苗案发生后,观点频道发布的7篇评论有2篇肯定了相关监管部门的迅速处置和严厉监管,且在分析了国内现有药品监管制度后提出配套措施与建议。如2018年7月22日观点频道发布的《中青报:狂犬疫苗也敢造假?严格监管还需配合强力震慑》首先指出“严格的监管手段体现了威力”并说明了我国现有飞行检查制度的作用,随后指出从该案中暴露的问题,提出以惩戒性惩罚”作为补充惩戒手段。在监督中把握方法尺度,监督同时剖析事件社会背景,避免产生社会恐慌。
(三)评论与结合更紧密,产生持续警示作用
人民网作为《人民日报》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也是最为权威的网络官方媒体。其新闻评论版旨在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推进社会前进的步伐”
。其评论性监督理应以更权威的解读监督地方执行、推动执政效果,解答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在山东疫苗案
传媒与法
公布调查结果后的同年4月13日
,《关于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决定》颁布时,观点频道新闻评论集中于强调疫苗的重要性;而2018年8月16日长春长生疫苗案相关负责人被问责时,观点频道则聚焦事件解决过程中体现的国家对医药领域整顿的坚定决心,明确提出对问题疫苗事件中几个主体的责任要求,多次使用“责任”
“底线”“从严”“重要”等词汇,加大了监督的尺度和力度,对涉事主体及相关人员进行持续警示。
参考文献:
[1]徐烨.人民日报:安全责任感不能退化[EB/OL].
人民网,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23/c1003-23913550.html.2013-12-23.[2]社论.新京报:婴儿注射疫苗死亡,究竟如何
[E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23/c1003-23916086.html.2013-12-23.
[3]陆文江.京华时报:疫苗致命难道仅是偶合症
[E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23/c1003-23916153.html.2013-12-23.
[4]堂吉伟德.北青报:疫苗有风险需要管理转思路
[E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23/c1003-23918687.html.2013-12-23.
[5]王传涛.“要打就打进口疫苗”是不合法的好言相
劝[
EB/OL].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1223/c159301-23919954.html.2013-12-23.
[6]2011年深圳泰康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曾被披露
让一些学生出现了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2017年10月长春长生公司被发现一批次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
[7]刘春波.引导论[D].武汉大学,2013.[8]王楠.从山东疫苗案看网络监督的困境[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7(15):341.[9]吴建华,班生.当前我国网络监督存在的问题
和解决路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3):59-62.
[10]王梅芳,赵高辉.新媒体生态下的监督[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5):91-98.[责任编辑:武典]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