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于金玲 李冰 刘孝刚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08期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动物医学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决定着培养合格动物医学人才的成败。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制特点,构建了由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试就业实习四个既相互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将4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入4个学年中分阶段实施。同时,根据4个模块的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动物医学专业四年制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相互性。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相对与理论教学,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就动物医学专业而言,它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调能力培养,强调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反映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上。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动物医学专业有五年学制和四年学制两种,在相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改革和创新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目标要求,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照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我国五年制和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层面上的体系;单门课程进行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占统治地位,以致内容重复,时间和资源浪费;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学生缺少真正动脑动手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在上述问题上表现得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校对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研究,并于2009年开始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一)改革思路和方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4个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时间教学体系,并根据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制特点分阶段组织实施。4个实践教学模块分别为:课程实验模块→跨学科专业综合实习模块→生产实习模块→岗位试就业实习(顶岗实习)模块。课程实验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部在前3个学年的6个学期内完成,后3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部在最后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内完成。4个实践教学模块既相互又相互联系,根据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
(二)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1.课程实践模块
就目前而言,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是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改善目前的现状,修订完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指导、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求,加大实验学时,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动物医学专业的25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24门含有实验教学内容,每门课程均开设了一项以上的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实验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2.跨学科专业综合实习模块
根据动物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及社会实际需要,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训练,第7学期的1~7周在校内进行跨学科专业综合实习,将前6个学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融合到4个综合实习项目中,即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小动物疾病诊疗技术和动物防疫检疫技术。通过综合实习,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密切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及临床操作技能,打破学科界限,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和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3.生产实习模块
第8~17周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生产实习。根据学生实习意向和人才需要,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制定详实的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单位、学生分组、联系人和实习点指导教师等。每个实习单位均指派1名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和管理工作,实习结束进行总结座谈,并评定实习成绩。通过实习使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岗位试就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岗位试就业实习模块
岗位试就业实习即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近几年,随着我院动物医学专业办学声誉不断提高,与社会联系日益增加,主动要求接收我校学生实习和招聘我校毕业生的单位逐年增加,我校积极组织就业招聘洽谈会,将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通过岗位试就业实习,学生受到了深刻的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锻炼,学到了在学校难以学到的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为将来步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5.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有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否很好的贯彻实施是实践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建设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国家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投入,教学和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都比较完善所以完成课程实验模块的实践内容一般都不成问题。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多都不够完善,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完成后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不但需要完善的校内基地(校附属兽医院和各种动物饲养场)还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校外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和场所。
为了完成上述实践教学改革,我校对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现已建成了一个功能完善、门诊量较大的校附属兽医院,同时对校附属农牧场的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孵化室等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了建设和完善,养殖场的规模、数量、设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与校外生产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疾病诊疗部门联合,建立了4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每个校外实习基地,都选聘了1~2名专业技术过硬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专门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 三、改革效果的初步评价 (一)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对动物医学专业从宏观上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适应社会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既宏观上形成了理论、实践教学并重,加强综合能力和应用性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 (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数从改革前的一个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从课程实验到专业综合实习、产生实习和岗位试就业实习,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了“一专多能”的特色。“一专”即具备动物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多能”即专业能力、专业相关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临床综合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社会认同率非常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近3年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0%。 (三)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动物医学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教师的产生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而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在推行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后,教师必须在产生实践一线指导学生的实习,使得青年教师获得了接触动物医学临床的机会,极大丰富了实践经验,同时,在帮助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是发现问题,激发科研灵感的过程,这也就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后,广大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四)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的建设
多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适应学科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方式,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新路。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产生力,为畜牧生产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师了解动物疾病发展和流行动态提供了场所,为教师科研提供了科研素材。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4):34-36.
[2]金光明,王珏,宁康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68-72.
[3]董常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