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 ◆于金玲李冰刘孝刚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动物医学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决定着培养合 格动物医学人才的成败。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的学制特点,构建了由课程实验、专业综 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试就业实习四个既相互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内外实 习基地,将4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融入4个学年中分阶段实施。同时,根据4个模块的特点,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创新。 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 四年制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引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从而传 承实践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实践教 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相互性。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 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相对与理论教学,它在培养学生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就动 物医学专业而言,它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强 调能力培养,强调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专业 能力的培养主要反映在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上。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 动物医学专业有五年学制和四年学制两种,在相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改 革和创新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完成实践教学培养目 标,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 适应”的目标要求,培养面向21世纪、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按照这一 培养目标的要求,我国五年制和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 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单一,没有形成系统 的专业层面上的体系;单门课程进行实验为主的实验方式占统治地 位,以致内容重复,时间和资源浪费;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占主导地位。学生 缺少真正动脑动手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不利于学 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在上述问 题上表现得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校对四年制本科动 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研究,并于2009年开始在 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四年制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模式 (一)改革思路和方案 构建4个实践教学模块组成的时间教学体系,并根据四年制本科动物 医学专业的学制特点分阶段组织实旌。4个实践教学模块分别为:课程实 验模块一跨学科专业综合实习模块一生产实习模块一岗位试就业实习(顶 岗实习)模块。课程实验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部在前3个学年的6个学 期内完成,后3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全部在最后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内 完成。4个实践教学模块既相互又相互联系,根据不同阶段的实践教 学要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 (二)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1.课程实践模块 就目前而言,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实验是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占主导 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改善目前的现状, 修订完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指导、教学大纲和教学基本要 求。加大实验学时,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动物医学专业的25门专 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有24门含有实验教学内容,每门课程均开设了一项 以上的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实验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更有效地提 高学生的实验室操作技能。 2.跨学科专业综合实习模块 根据动物医学本科人才培养特点及社会实际需要.对学生运用知识能 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训练,第7学期的1~7周在校内进行跨学 科专业综合实习,将前6个学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融合到4个综合实 习项目中,即动物普通病防治技术、动物疫病防治技术、小动物疾病诊疗技 术和动物防疫检疫技术。通过综合实习,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密切结 合,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及临床操作技能,打破学科界限,更有效地锻炼学 生综合运用和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3.生产实习模块 第8~17周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生产实习。根据学生实习意向 和人才需要,学院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制定详实的实习计划,确定实习单 位、学生分组、联系人和实习点指导教师等。每个实习单位均指派1名教 师,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和管理工作,实习结束进行总结座谈。并评定 实习成绩。通过实习使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岗位试就业实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 4.岗位试就业实习模块 岗位试就业实习即毕业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近几年,随着我院动 物医学专业办学声誉不断提高,与社会联系日益增加,主动要求接收我校 学生实习和招聘我校毕业生的单位逐年增加,我校积极组织就业招聘治谈 会。将毕业实习和学生就业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学生就 业提供了机会。通过岗位试就业实习,学生受到了深刻的专业实践和社会 实践锻炼,学到了在学校难以学到的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提高了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为将来步入社会 和服务社会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5.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有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否很好的贯彻实施是实践教学 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建设完备的实习实训基地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问 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国家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 教学和科研投入,教学和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都比较完善所以完成课程实 验模块的实践内容一般都不成问题。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多都不够完 善,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问题。完成后三个实践教学模块不但需要完善的 校内基地(校附属兽医院和各种动物饲养场)还需要达到一定标准的校外 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和场所。 为了完成上述实践教学改革,我校对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非常重 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现已建成了一个功能完善、门诊置较大的校附属兽 医院,同时对校附属农牧场的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孵化室等校内实习 基地进行了建设和完善,养殖场的规模、数量、设施、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大 幅度提高。能够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与校外生产企业、规模化养 殖场、动物疾病诊疗部门联合,建立了4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在每个 校外实习基地,都选聘了1~2名专业技术过硬的兼职实习指导教师。专门 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 三、改革效果的初步评价 (一)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对动物医学专业从宏观上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适 应社会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新的实践教学模 式,既宏观上形成了理论、实践教学并重,加强综合能力和应用性特色的:教 08/2012 1Cl3 ◆◆◆◆ 学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 (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的建设 多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适应学科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方式,走 由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学时数从 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新路。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及时 改革前的一个学期增加到两个学期,从课程实验到专业综合实习、产生实 将科研成果转化产生力,为畜牧生产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习和岗位试就业实习,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效益,同时实践教学基地为教师了解动物疾病发展和流行动态提供了场 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了“一专多能”的特色。“一专”即具备动物 所。为教师科研提供了科研素材。 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多能”即专业能力、专业相关能 力、社会活动能力、临床综合能力及良好的道德品质等。社会认同率非常 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近3年的一次就业率均超过90%。 (三)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2006,(4):34—36. [2]金光明,王珏,宁康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研究 [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68—72. [3]董常生.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高等农 业教育,2004,(8):65—67. 动物医学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教师的产生实践能力要求很 高,而青年教师往往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在推行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后,教 师必须在产生实践一线指导学生的实习,使得青年教师获得了接触动物医 学临床的机会,极大丰富了实践经验,同时。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同 时。也是发现问题,激发科研灵感的过程,这也就增强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意 提高。 [4]郭定宗,李家奎,周东海.动物医学专业专业临床试验课程的改革 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129—134. 基金项目:2011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重 GHZDB1 1014。 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后,广大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普遍 点课题:“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611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 (上接第95页) 因为大型实践课的项目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因此, 的共同学习、研究和授课。培养学校自己的教师后备力量。 五、总结 原有的以结果作为最终考核依据的形式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建议考核应 分阶段进行,考核制度的制定除了依据每个人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考虑 员之间评价的情况。 6.开设外语培训课程,提高学生外文文档的阅读能力 高等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学生面向外包项目的实际 业需要的软件外包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 模式在新的需求下已展现出了很多弊端。因此,为了适应软件服务外包人 在团队化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任务和角色执行的难易程度以及组 动手能力,因此,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置的合理性对于是否能培养出企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市场主要由对欧美外包和对日外包两部分组成。 才的培养模式,我们做了很多调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加以验证并逐 因此,外文文档的阅读能力是外包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能力。为此。我们 步完善。 分别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臼语两门课程。课程的内容以训 参考文献: 练学生阅读项目文档和软件技术开发文档的能力为主。 7.加强对师资的培养 [1]胡大威.校企合作面向欧美软件外包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 讨[J].职教通讯,2010,(8) [2]陈业斌,李颖.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计算 机教育,2010,(7). [3]陈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思考[N].济南日报,2011—05 —大型实践课对教师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高校培养不出合格的服 务外包人才,很大的程度上是高校既缺乏对前沿的技术的了解,又缺乏有 实战经验的师资。因此,在实践类课程中,应大力引进外包企业专业人员 去进行教学、实训。解决实训教师极度缺乏的问题。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员 30 (上接第97页) (2)对于某些大型、复杂的设计、施工和服务合同。业主 免责范围和对象,还必须综合合同全文的意思来确定。 (2)合同解释应有利于提供Indemnity一方的原则 合同解释应有利于提供Indemnity一方的原则,是指对Indemnity条款 也应当向承包商提供Indemnity,但应该有针对性 对于某些大型、复杂的设计、施工和服务合同,业主也要承担相当多的 义务。比如在设计合同中,业主需要提供设计任务书、工艺设计包和其他 的解释和适用必须从严掌握。如果合同中Indemnity条款的含义和适用存 前提条件以便设计承包商进行设计。所以。业主有义务向承包商提供In_ 有疑问,应当按照有利于Indemnity提供方的原则进行解释.。 demnity。但业主提供的Indemnity应该有针对性。主要是针对由业主提供 (3)因果关系必须直接、明确的原则 因果关系明确原则是指在确定Indemnity条款是否适用时,因果关系的 的工艺、资料信息、知识产权存在的瑕疵等可能给承包商带来的损失。 (3)为过错方提供Indemnity的条款,应当不违反各国法律的规定 逻辑必须直接、明确。在签订合同时,Indemnity条款往往使用”arising out 如前所述,对于向过错一方提供Indemnity,在实践中情况较为复杂。 0f”或者”in connection with”这样的语词。即只要损害或损失与提供Indem, “背靠背Indemnity条款”,就是典型的向过错一方提供Indemnity的条款。 nity的一方有关联,即使是非常间接、模糊的关联,Indemnity的义务方就有 在适用免除过错方责任的Indemnity条款时。应该注意避免与各国的法律规 义务提供Indemnity。但是,新近确立起来的因果关系明确原则明确规定只 定相冲突。例如。中国《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对于免责条款无效的规 有存在直接、明确的因果关系时,Indemnity义务方才有义务提供Indemnity。 定。英国《1977不公平合同条款法》对于因疏忽造成的死亡或个人伤害给 予免责的合同条款无效的规定。 3.近期国外商业合同实践中Indemnity条款适用原则的新发展 近年来,国外通过多个关于Indemnity合同条款案例的争议解决,形成 了以下几个适用Indemnity条款的新原则: (1)免责意思表达必须明确的原则 参考文献: [1]A S Hornb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Z].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Bryan A.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Eighth Edition)『z1.Thom. son West,2004,(6). [3]J.C.Smith.Smith&Thomas:A Casebook on Contract『M].Thomson Sweet&Maxwel1.2000. 免责意思表达原则明确是指合同中的Indemnity条款必须专门设置. Indemnity条款的标题不能与其他条款的标题混同。而且Indemnity条款的 [4]何宝玉,英国合同法[M].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7. 104 0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