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文化界出台了一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压抑二十多年的思想一朝,爆发出蓬勃的生机。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新兴媒介,被赋予新的思想,新的感情和新的文化内涵,至此拉开了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序幕。中国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特点、美学主张、美学品质、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她的发展往往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反应。时代背景决定了音乐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同时也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音乐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却又高于人们的普通生活品味。因此,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流行音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从一无所有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使中国的文化格局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显现出流行音乐自我更新的活力和张力。
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社会属性,标杆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种行为表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多了一抹色彩斑斓。从而带动了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国民经济的大力发展,是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向我国实际国情的发展,商业化运作得当是促进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好方式。中国流行音乐的市场化、国际化是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最佳方式,也合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流行音乐;发展;影响;生活方式;改变;
Abstract
In twentieth Century eighty issued a policy of flourishing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 I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circle, contending. China more than 20 years of repression broke out once thought liberation, vigor. Pop music as a new media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endowed with new ideas, new feelings and new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us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a pop music development. Chinese pop music with its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esthetic ideas, aesthetic quality, unique artistic charm and aesthetic value, has brought great impact on people's lives, but also changing people's behavior, life style, behavior and moral concept.
Pop music is one of the main carrier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her development is often the real life people reaction. The background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music, pop music is also a true reflection of the background at the time. The music comes from people's life, but also higher than the ordinary people's life taste. Therefore, the two influence each other, mutual development. Pop music in the Chinese this land, from nothing and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but also make the Chinese cultural pattern is undergoing tremendous change, showing the pop music self renewing vitality and tension.
Pop music with its unique social attributes, a benchmark for people in daily life is more a kind of behavior, in the spirit of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more than a touch of colorful. So we can promote the great change of life. Vigor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commercial operation properly is the best wa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The marke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pop music is out of China, the best way to the world, an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 II -
摘要 Keywords popmusic; development; influence; life style; change;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参考文献 ................................................................................................................................. 18 致谢 ......................................................................................................................................... 19
第一章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背景
流行音乐是随着工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俗易懂的音乐形式。最初形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这一音乐形式最早来源于西方,在英语中称为Pop music。流行音乐的流行面广,歌词多用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人们日常生活,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曲调顺口、音域不宽,唱法通俗;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正因为其通俗易懂的特征,因而也被称为“通俗歌曲”、“大众音乐”。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中国流行音乐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流行音乐最初进入中国时,中国还是以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为主,对于流行音乐这种陌生的音乐形式人们一时间还是难以接受。除此之外,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对于西方音乐的新潮性人们还难以接受。所以李谷一当时演唱的歌曲还曾一度被批,称为“靡靡之音”。可是,当人们的思想被后,以邓丽君和张帝为代表的歌手随之风靡了整个中国。人们对于流行歌曲的排斥也逐渐消除,流行歌曲从此慢慢的流行起来。
- III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的流行音乐从70年代末在中国起步至今,已发展了30多年。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及各种文化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下,流行音乐虽然在制作和市场上慢慢地成熟起来,但是它仍然在苦笑中前行,虽然流行音乐市场一派繁荣,但在这美丽的光环背后却折射出它的无奈。在这个消费的时代,80年代崛起的理想主义和纯音乐追求已经悄悄让位给了市场。同时,流行音乐成为时尚和潮流的风向标已经是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正因为如此,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更是在其他文化之上。在当代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流行音乐凭借它所具备的大众文化特点,无疑成为最具文化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独特文化形式。
第二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时代特征
张广天在《流行音乐—剥下你的伪装》一书中写道:“流行音乐其实不是一种音乐形式,而是一种音乐行为及其被社会认可的程度。” 从之前的朴素音乐到现在的个性专场,从之前的个人追星到现在的偶像团体,从之前的港台热到现在的哈日韩等等。至此流行音乐改变了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态度,甚至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港台风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汲取各种优秀的文化。世界各地的流行音乐元素从港台大量涌入,大批优秀港台歌手进入中国,开辟了中国新的演唱风格和内容。从此,揭开中国流行音乐兴起的华美乐章,并占据中国流行音乐的半壁江山掀起了一股港台风。
继张国荣、梅艳芳之后,“四大天王”成为引领时尚乐坛的代表人物,其歌唱风格席卷全国。成为青年一代竞相追逐的对象。这一时期,中国歌手的创作灵感及风格空前爆发。校园歌曲作为年轻一代流行乐创作上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老狼金典之
IV - -
摘要 作“同桌的你”,是其走港台风校园歌曲的典型代表。歌曲创作领域仍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1983年有“鼓浪屿之波”“牧羊曲”;1984年有“党啊,亲爱的妈妈”“十五的月亮”“长江之歌”等作品流传。蒋大为、殷秀梅等人成为受欢迎的抒情歌手。这其中,以崔健、魔岩三杰、黑豹乐队、唐朝乐队为代表的摇滚乐,以老狼、高晓松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以陈琳为代表的都市情歌,以杨钰莹、毛宁为代表的青春偶像歌星,迅速成长为流行乐坛的中坚力量。
其次是伴随电视剧而来的“万里长城永不倒”、“孩子,这是你的家”等。再有是流行乐作家侯德健带来的“酒干淌卖无”流传甚广。期间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崔健的“一无所有”则是个人色彩极为突出的另类流行经典。在1984年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歌星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不胫而走,广泛传唱。
自港台传入走红的歌曲多以国家民族作背景,多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与内地的社会现实相呼应而汇成一体,完整地表达了当时中国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心态。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也同时为流行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的契机。
西北风
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拓,创作歌手们正力图摆脱港台模式,寻找内地的本土意识,中国大地刮起一股“西北风”,这是原创音乐的一次井喷式的大爆发,宣告了内地音乐的复苏。“西北风”这一演唱风格代表了自邓丽君以来的阴柔的演唱风格的转变。这一称谓来自‘黄土高坡’中的一句歌词“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我的歌”。指的是当时风行全国的北方民歌风的流行歌曲热。喊唱成为一种突出的演唱方法。
“西北风”在音乐观念上是对港台音乐、南方及中原音调为主的我国音乐进行的创新性创作。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是在中国音乐发展史进程中对之前阴柔绵软风格
- V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的一种巨大突破。与此同时,苏芮和齐秦跨海而来,占领的是中学生市场,也得到很多青年的喜爱。其风行的原因除去明星崇拜外,还在于其摆脱了早期港台流行乐的模式,音乐制作更加精细,也更贴切地表达了都市青少年的文化心态,受到了年轻一代的欢迎。至今他们的影响力在80后一代人的心目中仍然难以磨灭。以黄土高坡,信天游为代表的豪放风格作品也成为时代主旋律之一。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独特题材作品成为杰出的中国风风格歌曲而风靡全国。
这个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虽然现在听起来显得老土,风格也很不统一,但是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都具有明显的性。它不是源自任何流派的,听不到当时对于和,日本的模仿,那是我们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是贴近大众群众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是最容易引起人们内心共鸣的艺术。所以它的创作是模仿不来的,是充满个性的独有风格。
民族风
21世纪初,中国乐坛开始有一种‘民族风’的趋势。黄晓亮曾在【中国风音乐史】中这样写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的乐种。”它把怀旧的中国文化内容与具有时代感的节奏相结合,从而创作出的既古典怀旧又清新优雅的现代音乐。
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里富有中国文化的内容和韵味,但是确是以新型的曲调和节奏韵律演唱的流行音乐。像京剧、昆剧等都在歌曲中出现,其中有王力宏的“在梅边”、陈升的“北京一夜”等。周杰伦的多首歌曲都非常有民族特有的风格,比如“发如雪”、“菊花台”。不论从旋律还是歌词上都呈现出民族古典意境的特点。这种发展是非常可喜的,比一味地模仿欧美、日韩要好得多。就好像吴克群的新歌“将军令”中所唱到的“我知道YO YO YO不是我的语言”、“在你的世界学你说ABCD,在我的土地对不起请说华语”,他很好地唱出了流行音乐的现状,呼吁大家走向中国化中国流行歌曲走向成熟阶段,不断地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出现流行音
VI - -
摘要 乐与民族音乐的相互交融。马克思曾经说过:“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这是对民族音乐的赞扬,也说明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风的流行是与中国民族音乐融合的表现。中国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因而民族风这一词汇的流行也是在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民族风的流行是中国流行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完美结合和呈现,因而,流行音乐将内容着眼于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流行音乐走向世界的必然。
我们的流行音乐应当具有中国民族的特色,我们的民族音乐更应该具有当代的时代精神。这种独特的民族特性歌曲为人们表达感情铺就了广阔的思想空间。所以说,民族风风格歌曲就是将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与中国流行音乐的形式结合起来的新型音乐,也是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有力途径。
第三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社会功能
在瞬息万变今天,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流行音乐也跟随着社会的脚步不断向前发展。流行音乐越来越成为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因而它的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人们可以通过音乐互相交流情感和体验生活。既能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流行音乐的娱乐、商业、治疗和时尚的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
娱乐功能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音乐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给人以轻松的美的享受。它以其通俗易懂而传播广泛,容
VII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易接受,因而也能让广大群众用以作为娱乐消遣。
流行音乐作为社会主流生活方式之一,她具有极强的娱乐功能。《乐记》中指出:“夫乐者乐也。”就是说音乐即快乐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第一目的一般不是为了学习,也不是为了受教育,而是为了娱乐。
娱乐性对音乐来说,虽然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本质属性。流行音乐卡拉OK的出现,让人们由原来被动的文化欣赏者成为文化的参与者、甚至是文化的创作者,流行音乐也恰恰就是借助自己的消遣娱乐功能成为缓解大众紧张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并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丰富和充实了大众的闲暇时间,使大众在消费的同时得到快乐和惬意。
聆听音乐可以缓解压力,给人们带来惬意的享受,同时音乐也成为了寄托情感的一种方式音乐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流行音乐的消遣娱乐功能更加凸显。人们乐意花费更多资金在消遣娱乐上,人们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精选自己喜爱的流行音乐,人们愿意在休息时间到卡拉ok厅去放松,这些现象都能够说明,流行音乐的消遣娱乐作用相当强。
商业功能
在商业社会发展的今天,任何一样事物都有它的商业价值。流行音乐从社会生活的不同角度为人们提供其艺术价值,通过流行音乐人们能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因此他的商品价值离不开其艺术价值而存在,其艺术价值反过来又作用于商品价值,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流行音乐凭借其独有的社会魅力和商业价值,吸引一批社会精英人士为之前赴后继。反过来又促进其本身的发展。
流行音乐的兴起与发展,带动与之相关的产业一起发展(职业歌手、唱片公司、音乐电台及
VIII - -
摘要 电视音乐节目)。从九十年代的唱片和签约艺人到现在的职业歌手和电视音乐节目。流行音乐已经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2004年“超级女声”之后,音乐的商业价值愈加凸显。自此以后电视音乐节目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让流行音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时刻消费的商品之一。“我是歌手”成为众多节目中的翘楚,甚至成为了一种音乐与电视双平台最佳资源的组合平台和电视音乐平台的乐坛形象。对于“我是歌手”这样一档电视音乐节目来讲,没有商业资本的运作是万万不能的。当业内所有的资源,从广告到媒体,从电视到音乐,都集中在这个平台,她发挥传播娱乐看点的同时,并借助看点帮助艺人得到事业提升。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和商业模式的联合能够构架成一个好的商业音乐平台,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可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医疗功能
由于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和高速的生活节奏,人们的身心经受着从未有过的压力,精神疾患成为难以控制的时代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人们应该拯救自身,特别是拯救自身的心理缺损,这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课题。音乐已经作为一种医疗手段运用到医疗工作中。而音乐的医疗作用对克服人的情感“异化”,使之身心和谐发展乃至全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广泛的效用,而且是其他医疗手段不可替代的。
人体是具有节奏的生物体,节奏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人的心率每分钟60~80次左右,这个节奏规律让我们感受到每分钟60~80节拍的音乐时最为舒适,通过参加音乐会、舞会、演奏乐器等音乐活动,我们在感受这种节奏的音乐时,心脏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不仅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循环血量增加,也能让人从与音乐互动的情绪、心理和社会体验中感受愉悦,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达到身体保健的功能。
在音乐治疗学中,无论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可以作为审美享受,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为人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为人们提供音乐保健服务,以及为亚健康人群开展的音乐心理减压
IX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活动。医疗机构里,音乐治疗师通过运用音乐治疗技术使病人在音乐娱乐活动中达到娱悦心情、表达情感、促进语言交流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心情愉悦是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产生音乐审美敏感性也是人对愉快的一种基本体验。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曾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人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其实是正在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但我们却能通过其作品直接触摸到他的情感。注入了音乐治疗学理念的音乐娱乐活动,在为亚健康人群开展音乐心理减压时,更着重强调音乐活动所引发的对自身的感性体验以及理性认知,借助音乐娱乐活动,音乐治疗师会引导来访者不断地将自身的情绪、情感、心理体验从音乐活动中投射出来,再用丰富的音乐活动释放来访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减轻各种心理压力,让音乐的力量激发、促进或保持人们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
审美功能
音乐审美是属于大众的,也正因如此,音乐审美教育就具有了充分的社会性。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是美育诸多形式的纽带。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提高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的理想。音乐的审美本质,即以其审美功能对人自身美的潜质进行挖掘和培养,达到陶冶人的心灵和塑造人格的目的。
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美、节奏美、旋律美直接强化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陶冶其情操。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审美功能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使爱教育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音乐自身的形态美,它是由创作者将音乐的多种表现要素按照美的规律构建的艺术化结构,其中音乐旋律的千姿百态、节奏的各种律动、音色的无穷变化以及把 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均
- X -
摘要 衡、匀称、和谐、统一、对比、变化等自然美法则,给人听觉审美需要上的满足。音乐的情态美是作曲家寄托于形态美中的各种情思,它能真实地反映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细腻、微妙的感情变化,起到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的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音乐审美对人的创造力中的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音乐审美实践可以使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得以逐步完善,逐渐形成热爱美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使人自觉按照审美理想审视自己的心灵和行为,判断社会与自然的美与丑,用先进的审美理想与美的规律来改造自身及外部社会世界,从而使人自身以及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得以和谐良好的发展。这也说明,音乐的审美也具有了生产力的作用,这将凸显音乐审美的地位及社会功能。
时尚功能
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是拥有其及时性和前沿性,能够引起人民大众内部产生争相学习和模仿的行为方式的流行现象,而流行音乐的时尚传播、普及和发展依靠的主要手段就“时尚”。中国流行音乐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正体现了这一点。“时尚性”也就可以说是流行音乐具有的一个独特的美学特色。
流行音乐靠推广时尚形象、时尚观念来制造音乐和演唱风格的时尚。从抒情音乐到“朋克”和“R.&.B”(节奏布鲁斯),从吉他、架子鼓进入乐队到电脑音乐超出人类想象的无限可能的音响效果,从在被窝里偷听磁带到上网冲浪欣赏流行歌曲。流行音乐的时尚性,都可以视作音乐人与受众互动、制造和追随前沿的反映。在流行歌曲演唱风格方面,最初对港台“柔情”的学习是时尚,“民族风”遍地刮是时尚,摇滚的嘶喊是时尚,如今的爵士回潮还是时尚。
流行音乐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能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她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人们在品味过程中,树立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
XI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天,应该紧跟社会步伐,对流行音乐的特性加以好好利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把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与人们生活的发展结合起来,发展更加精致,更加高品质的流行音乐,提高大众的艺术情操以及文化品味。
第四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局限性
在21世纪的今天,流行音乐的意义早已不是当初的突破禁锢、给民众更多的选择机会,流行音乐在商业的驱动下,它相当程度上是在无聊地制造话题,疯狂裹挟大众,使大众在时尚中好像获得个性似的、实实在在地失去自我。而这正是我们在承认其存在之合理性的同时不可不思考的问题。
低俗性
流行音乐虽有其时尚性的特点,但部分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追求永恒的价值,使音乐从神圣的精神食粮转换为哗众取宠的工具。
伴随着网络音乐的兴起,音乐制作的门槛降低了。通过网络,很多创作者随便写首歌就能让很多人听到。现在的问题是,太多的人急功近利,创作歌曲时首先想的是怎么能出名,所以不惜用低级的方式来迎合一部分受众的关注。由于有争议就能吸引关注,有些创作者就干脆怎么有争议怎么写。一旦引起争议,歌火了,创作者也赚足了眼球。
为了一些商业价值,越来越多的歌手喜欢做秀、炒作。2004年庞龙的 “两只蝴蝶”这首歌红了半边天,可能有人觉得不过瘾,又编出了个“两只乌龟”。许多流行歌手一味追求时尚而忽略了本身歌曲的内涵。现在的流行歌里面喜欢夹杂几句英语或几个英文单词,显得很有个性很有品位,可是歌者们都这样弄,那就变成了普通或者说是庸俗。有一首歌叫:“One night in 北
XII - -
摘要 京”,乍一读感觉还挺顺口,其实它不仅做秀且低俗,“一夜情”都被拿出来唱。再者像“那一夜,你伤害了我”,“我不想说我是鸡”等皆属此类。这种伪时尚音乐实质是流行歌曲中的低级趣味,对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格调庸俗,趣味低级的流行音乐就会对人的行为塑造产生负面效应,对人的精神世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从而导致社会精神生活的匮乏、低级以及混乱。反之,我们应该倡导高尚、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平息躁动的、非分的欲望,使人自觉地服从遵守规范与制度;激昂、有力的音乐有助于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自觉奋发,去拼搏进取,让社会稳步、迅速的发展。
抄袭性
坚持原创是流行音乐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今天中国的乐坛上,自己优秀的作品微乎其微。没有创造性的音乐,是没有价值的,是没有生命的。
中国音乐最初从模仿、翻唱起步,也曾走过原创的高峰,然而近年来,就在流行音乐这块平台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原创力量却显得有点疲态。这种疲态不是原创作品少了,而是好的原创作品不多。而且哈韩哈日的朋友越来越多,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外国的都比国内的好。没有支持国内的原创作品,使的很多有才华抱负的歌手缺少听众,灰心丧气。选秀节目降低了音乐的门槛,让大家对音乐产生很大的误解,以至于认为只有唱的好才是最重要的。导致好歌手越来越多,好的音乐却越来越少。很多明星都缺少自身的内涵,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只顾显示演唱的技巧而不注重歌曲本身的情感和意义。
流行音乐过于商业化,现在很多歌手从包装到写词作曲都有专人进行,只要演唱就是。而那些传媒公司为了金钱利用歌手的名气进行大肆宣传,歌曲大多没有内涵没有意义,只为盈利,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港台歌星主宰内地乐坛的今天,在海外唱片公司主宰市场的今天,中国的原创歌曲几乎变成了娱乐业的生产原料,他们要什么,我们写什么。甚至是唱片公司要求写
XIII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什么,我们就得写什么,作品的原创价值难以体现。因此,创作人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压制,好的作品难以维系。
第五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相依相存 密不可分
从来没有一种音乐比流行音乐更亲近当下的大众生活。她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成为一种众星捧月的艺术形式和生活方式。
流行音乐充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街道上、商场里、公交车、广场上、还是餐厅里播放的音乐不尽相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有人将她比作花朵,因为她铺满在人生道路上,散发出不绝的芬芳,把生活装饰得更美。”正是流行音乐在社会中这种平民化和大众化,会让听众听起来觉得离自己很近,似乎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诉说自己的心声,是自己心中的独白。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去解读自己喜欢的歌曲。无论是进行过专门音乐训练的歌手,或是没有经过正规音乐培养的普通人,都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和喜欢。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十分发达的社会,这种信息交流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际之间的交流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除了信息交流,人们还有情感交流的需要,而流行音乐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通俗性、娱乐性、参与性强等文化特征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是KTV 等娱乐产业的兴起,更是将流行音乐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大大加强。人们以流行音乐为中介,交流了感情,拉近了心理距离,在得到审美、娱乐的同时,也获得了改善和增进人际关系的益处。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流行音乐多风格多元素的融合,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更加的密切。著名的
XIV - -
摘要 歌手或者乐队的世界巡回演唱会,以及音乐作品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使得世界各地的人能够因为共同的音乐爱好而得到很好的交流。不少不同地域的人因为共同的音乐喜欢成了好朋友,甚至有不同地域的青年因为共同的音乐爱好成为了恋人。事实表明,流行音乐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生存、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桥梁。
第六章
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快餐文化,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很容易超越的艺术形式。一成不变的东西再流行也只是一时的,不能成为永远,在不久的将来,依旧会被时间和历史冲刷殆尽,被新的流行文化所取代,最终被人们遗忘,泯然于时间长河。
流行音乐最吸引人的就是个性化的表达,自由自在的抒发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管是流行音乐作品还是演唱者,都要求具有自己的个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也在各种音乐思潮的冲击之下,自身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这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我们的流行音乐应该在创作的基础上加入中国的传统的文化内容,加深其文化内涵,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流行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积极拓展流行音乐的生存空间,这样我们的音乐才能在流行乐坛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再者,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和多元化,无论对经济还是文化而言,都是趋于全球一体化,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应该顺应当今文化的发展趋势¬¬¬融合。
中国流行音乐必须找到一种使其自身能永葆活力的内容去丰富自己。而要想让人们铭记的方式便是找到自己的特色,而这一特色就是中国民族音乐。范晓峰在《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中曾对中国音乐做过这样的分析:“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当代的音
XV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乐文化必然带有当代的特征,音乐文化随着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的需要而变化发展,这本身便是一种创造,一种不脱离民族传统并以现代生活为根本的创造。” 因此,从这个分析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便是现代生活的体现,而它是不可能脱离民族传统而创造的,所以,中国流行音乐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本内容进行创作才是必然选择。中国流行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将成为流行音乐焕发生机的必然之路。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相信这种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到国人甚至是全世界人的喜爱。
第七章
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意义
当代中国音乐教育提高人的素质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社会发展也为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音乐教育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音乐起什么作用? 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日本山叶音乐教学法对国民音乐教育有过这样明确的阐述:“这种教育的目的,不只在培养特殊学生,虽然有些学生在音乐上的能力会较其他学生逊色,但是这并无损于他们的人类价值。”
当前,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呼唤“以人为本”的教育。由于只有人才能创造知识、掌握并运用知识,因此重视人的本体作用的素质教育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音乐艺术曾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长期存在于学校教育中。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音乐。1999年我国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将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美育再次被写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中。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就有了根本保障,音乐教育又一次被确认为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
XVI - -
摘要 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音乐教育主要体现在流行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作出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评价,这些评价和认识被听众所认识和接受,就能教育和影响听众。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歌曲比较多,例如李宇春的《和你一样》,这首公益性质的流行歌曲能够教育人们坚强与善良;beyond的《真的爱你》和容祖儿的《世上只有》能够使听众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育听众亲情无价,要珍惜母爱,“寸草心”要报答“三春晖”;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和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传播的是一种坚持和相信的信念,能够教育和激励听众不断前进,永不放弃;Sister Act的“I will follow him”这首索尔音乐,教育听众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坚持永远的梦想。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确能改变灵魂的本质,既然它具有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利用它来培养下一代。” 现在的胎教音乐和音乐教育已然成为社会的流行现象之一。音乐教育可以活跃思维、开发智力、陶冶性情、丰富生活,它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现在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懂得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尤其生活好了,经济上富裕了,很多人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得更聪明、各方面能力更强,让孩子从小学习音乐就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世界发达国家对儿童都很注重这方面的培养,把它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步骤。在我国也已逐步得到教育部门和家长们的重视。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
音乐教育已成为人们了解自己,认识世界的眼睛,巍然引领,甚至改变人们生活。
结语
XVII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的流行音乐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至今,中国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流行音乐使人生活情趣高致起来,审美情趣高致起来,举止仪表庄重起来,言行高尚净洁起来,感情得到抒发,个性得到发展,艺术促进德行的结果,它的魅力是蕴藏在音乐自身的特性之中。
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一席之地,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思潮,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让人们的生活成为认识世界的四维空间。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随着歌曲的悲而悲伤,随着歌曲的喜而快乐,随着音乐的起伏而激昂,随着音乐的起伏而感动。
流行音乐因社会发展而存在,现实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你我共享之。
参考文献
1.张广天著. 流行音乐——剥下你的伪装[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范晓峰著. 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M].上海音像出版社,1996.
3. 黄晓亮著. 中国风音乐史[J].2002.
4. 许晓薇著. 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元素[J].2011.
XVIII - -
摘要 5. 乔新建著. 港台风 西北风 中国风——浅谈通俗歌曲民族化的发展道路[J].1994.
6. 郑 恺 著. 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2008.
7. 杨钰哲著. 融合·跨界·冲击[D].2010.
8. 王志辉著.“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2009.
9. 冯春玲著. 黎锦晖流行歌曲创作的历史思考[J].2007.
10.刘锡梁著. 我国当代流行歌曲民族化概论[J].1995.
11.王思琦著.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D].2001.
12.岳春梅著. 中国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D].2006.
致谢
衷心感谢指导教师马文骥教授和所有音乐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
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马文骥教授的精心指导。从开始选题、审题到定题,从查阅资料到论据择定,马文骥教授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和意见,使我在总结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且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同时也显示了马文骥教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对马文骥教授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几年的历程,音乐学院的老师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严谨
XIX - -
白城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的治学、优良的作风和敬业的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为人师表的典范。在此,我对所有音乐学院的老师们表示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百年树木,千年树人,你们把责任铭刻在历史的书上;
薪火相传,道义在肩,你们用青春培育着祖国的栋梁。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XX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