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言符号的二维性质——任意性与象似性

语言符号的二维性质——任意性与象似性

来源:华佗小知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第3期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3月 V01.22 JOURNAL OF SICHUAN C0LLEGE OF EDUCA ̄ON M81".2006 语言符号的二维性质——任意性与象似性 邵 华 (四川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重庆400031)睾 摘要:近年来象似性的呼声越来越高,似有压倒任意性学说之势。文章就此二性的一些争论性问题提出 自己的见解;认为任意性与象似性都普遍存在,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同为语言符号的二雏性质,互为基础,互相制 约。指出二者如何在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和运作中发挥作用似乎更为重要。同时指出在讨论该问题时还存在着 一些概念上的混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任意性;象似性;理据性;二维性质 The two—dimensional natures of languages;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ieonicity of languages has been advocated by m0re and more scholars,seeming to overcome the arbi- lT ̄laeSS of languages.This paper tries to propose a tentative solution to some contorversise on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It holds that both arbitrariness and ieonicity 8弛the two—dimensional ubiquitous natures of languages.and they base on each other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In the end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role that the two natures play in the shaping and changing process of lnaguages should be more con- cemed and some confusion of concepts involved in this issue needs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Key words:arbitrariness;iconicity;motivation;two—dimensional nature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0-5757(2006)03-0094-03 一、引言 的重要观点之一。而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一座里 认为语言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能过认知加工而 程碑。但随着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对索绪尔结 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象似性是语言结构与经验 构语言学的冲击,象似性作为任意性的对立面被提了出来。 结构的一种自然联系。近20年来,国外研究语言象似性问 于是一个关于语言本质属性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索绪 题中影响较大的有Peiree,Haiman,Giv6n和Halliday。国内 尔的任意性原则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为了繁荣和发 也有不少语言学者如许国璋、沈家煊、王寅等对索绪尔提出 展学科,对索绪尔及其理论、观点和影响进行重新的思考和 的任意性原则持不同见解。特别是近些年来,王寅教授作 审视,以及对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地位的思考是势在必 了很多相关的工作,著述很多。其与鲁苓在语言符号任意 行的。 性还是象似性的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也是颇为引人注目 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共存在下例中明示出来。人们初次 的。 见面时自我介绍说,“我叫…”,顺便也许会提到自己取这 尤其是鲁苓在《山东外语教学》上发表的“语言:符号: 个名字的来由。名字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同时具备了任 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语言符号象似说韵几个问题”一文中 意性与象似性:取这个名字是有来由的——象似性;同时不 针对王寅的质疑提出了质疑。其理由被归结为:“1)‘能 取这个名字,取别的名字代替也是一样的,名字和人之间的 指’是指符号的感性显现形式,而且该感性显现形式主要 关系是任意的——任意性。 是指音响形象,而王寅定义所涉及的‘结构形式’显然不是 二、两性的纷争 语言符号的感性显现形式,因而不能称之为‘能指’;2)语 在较长时间内任意性被当作了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言符号象似性应限于音和形两方面与其所指之间存在的映 而象似性却遭到了忽视。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中 照性相似现象,而王寅所谓的‘所指’实际上大都是自然实 睾收稿日期:2005-11-10 作者简介:邵华(1982一);女;重庆人,教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 9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2卷(总第152期) 在中的客体对象,因此不是索绪尔意义上的‘所指’。”_l J 同年,赵彦春又在《山东外语教学》上针对王寅、鲁苓 的分歧作了分析。赵认为鲁没有对为什么“结构形式”不 能算作“能指”进行论证,认为“结构形式”可以算作“能 指”,并分别从符号的组合性特点和符号的音响形象论证 “结构形式”的符号属性。赵指出“‘结构形式’应不局限于 句法层面,因为词、语篇也有结构,音本身也有结构,而且这 邵华:语言符号的二维性质——任意性与象似性 了语言符号,其后才有了书写形式。赵认为书写形式是音 响形象的可见形式,有书写形式必然有音,从而将音响形象 与书写形式等同起来。…我们认为这种等同是不妥的。书 写形式确实有音响形象,但书写形式与音响形象毕竟是两 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体系。以汉字为例,“休”字,常有人说 是一个人倚在一棵树旁,从而表意一休息。其中“休”字与 其表达的概念——休息之间具有象似性,而“休”字其音 些层面之间存在着转换界面,”… 三、我们的看法 (一)结构形式与能指 在我们看来,鲁所认为的“结构形式”不能算作“能 指”Lz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赵所说的“音本身也有结构”,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我们认为句法、词、语篇等结构形 式也同样是有音响形象的,句法、词、语篇是对线性的语音 在结构上的不同分割。或者说音的结构中包括了句法、词、 语篇。索绪尔在论及相对任意性时,虽然指的是复合词和 派生词,但也是从其音响形象层面去论述的。因此索绪尔 并没有自相矛盾,并没有否定“结构形式”是“能指”。但要 注意它仍是音响形象,这正是索绪尔任意性原则提出之前 对能指的界定。虽然“我们实际上没办法确定符号的长 短”…,但却可以对符号分类,一类是单纯符号(这个单纯 符号在不同的语言当中表现不同,笔者注),一类是合成符 号。单纯符号犹如化学元素,而合成符号是由单纯符号合 成的,正如化合物是由化学元素合成的一样。这是两类性 质不同的符号。索绪尔的绝对任意性是就单纯符号而言 的,相对任意性是就合成符号而言的。这种可论证性,或象 似性是符号之间的象似性,溯其源,仍是建立在任意性基础 之上的。 诚然,语言作为一系统必然是有序的,有一定规律和理 据的。这点仅从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这一点即可得出。试想 一种完全任意无序的语言怎么可能被人类如此运用自如? 部分具有相对可论证性的语言符号正好体现了语言符号的 规律性和象似性。但是符号之间的象似性不能否认语言符 号能指与所指之问的任意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索绪 尔的绝对任意性是就语言里的单纯符号而言的,相对任意 性是就合成符号与各要素符号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索绪尔在对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论述中已包含 了符号象似性的思想。 (二)结构形式、音响形象与书写形式 前面说到“结构形式”仍是以音响形象的方式成为能 指的。这与赵彦春从符号的音响形象论证“结构形式”的 符号属性似乎是一致的。其实稍加注意便可发现这两个 “结构形式”是不一样的。或者说赵所说的“结构形式”已 经超出了音响形象的范畴,涉及到了书写形式。而书写形 式显然不在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界定之中。语言是先有语 音后有文字,语音是第一性的。“声义具而造形以表之,然 后文字萌生。”…(转引)“声义具”即能指与所指结合,形成 “xiu”与休息之意的关系则仍不具任何理据。这也说明了 虽然音响形象与书写形式不是对立的,却也是万万不能等 同的。书写形式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因为书写形 式能产生音响形象就机械地套用到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上。 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始终在能指与所指的范围之内。 以书写形式与所指间的象似性来否定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 是不行的。至于语言符号是否应作语音和文字的区分,这 属于另一个问题。至少在索绪尔任意性原则的界定中只涉 及到语音,不涉及文字。文字也是语言符号大家族的一员, 也是很有必要和价值研究的。但其性质与语音毕竟不同, 应放在另外的命题中讨论。 (三)象似性三段论与非任意性相加法的再分析 赵彦春在文中继续论述了所指(概念)与实在(客体对 象)之间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接下来作了能指、所指、实在 相互关系的推理,如下: “设概念为A,实在为B,能指为c, A・与B象似, B与c象似, 所以A与c象似。”… 我们认为所指与实在间的映射关系是勿庸置疑的,因 为所指本来就是对客体对象的认知产物。但后面的推理似 乎不很严密。 首先,这个三段论中前提之一,“能指与客体对象的象 似性”是不成立的。原因如下:1)我们已论证了能指与所 指是任意的,能指与客体对象问也没有象似性;2)书写形 式,会作为反驳的理由被提出来,但我们在三(二)中已经 论述了书写形式不在能指的范畴;3)虽然拟声词、感叹词 也会被提出来反驳。但我们认为拟声词与客体对象之间确 实存在象似性,这种象似性是因为拟声词正好与客体具有 同一性——音响。另外,即使对于同一个声音客体,各种语 言的拟声词也各不一样,这就证明了拟声词的象似性也具 有任意性。或者可以说象似性与任意性互相制约,协同共 存。这将在第四部分中讨论。 赵彦春关于非任意性的推论如下: “假定能指c是任意的,但概念A不是任意的, 那么,任意+非任意簪任意。 已证明能指c是非任意的, 那么,非任意+非任意=非任意。 所以,语言符号内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非任意的,也就 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是语言符号是非任意的。”… 用“加法”论证索绪尔“任意性”的不足也是不妥当的。 2006年3月 图巾没有穷尽的点(x,Y)就代表兼有此二维性质的语 言符号。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点只是总体意义上代表语 言符号,并非表示语言符号一定按上图中的规律发展。我 们可以从坐标上看出两性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任意性受 象似性的制约,任意性只有在象似性所规定的范围内运作, 才不会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象似性以任意性为基础。有了 语言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能指与所指是不可分割的 一块硬币的两面,但语言符号的性质却不能是由能指与所 指各自的性质的简单相加结果。谈到c(能指)是任意的或 非任意时,指的是c与B间的关系;谈到A是非任意时,同 样也是指的A与B的关系。A与c的关系是不能简单相 任意性,才使语言符号的理据生成具备广阔的选择性,才使 语言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从 加的。A与B的关系和c与B的关系不能决定A与c的 关系,非但不能得出语言符号是非任意的这一结论,同样也 不能得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结论。 看到其中的一个结论“任意+非任意≠任意” “≠任 意”是否就是“=非任意”呢?似乎是的,因为任意与非任 意相对,中间没有第三个选择,在这个加法等式中也没有任 意性的程度问题。但答案同时又是否定的,因为得出“= 任意”这一结果的理由是加法项中有“非任意”项存在;同 理,这-an法项中“任意”项的存在也阻碍我们得出“=非 任意”这一结果。这也说明了通过简单相加得出的结论是 不可靠的。 四、任意性与象似性辩证关系之我见 在上一节,对赵彦春关于任意性与象似性辩析所作的 思考,并不旨在一味肯定任意性,或否定象似性。我们认为 象似性与任意性都是语言符号的性质,而且是不同维度的 性质。可以这样认为,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的提 出,是针对不讨论语言发展的共时体系而言的。在此基础 上。语言是自主的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语言也 是不断发展的,语言不断丰富,包括新词的创造,新的结构 的形成,这些行为是相当具有理据性的。这不仅是由于人 本身具有局限性,也是由于人的认知模式。在这种符号的 再创造、再组合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是有两种关系:纵向选择 关系和横向结合关系。两种关系其实在索绪尔的两条原 则:任意性原则和线性原理 中说明了。“纵向选择关系 是由各种符号系统构成的,人们可以在特定的系统中或各 个系统之间进行选择,这就是语言的任意性;横向结合关系 是一种邻近的关系,也就是线性的关系。”_4 J.‘语言结构的 象似性绝大部分体现在词的顺序上,也就是线性上。” 4 这 两种纵向和横向的关系其实就是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二维关 系 (见下图坐标) 螽 性 ..。、 ’一 -fi_意性(x) 语言符号二维性质座标示意图 历时来说,其表现也是动态的。如果要把上面这个平面坐 标变为三维立体图,那么这第三根轴就是时间。 可见,任意性和象似性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恰恰相反, 它们是语言的二维性质,协同共存,互为基础,互相制约的。 承认语言的这两种性质,并不以牺牲对方为代价。如果把 不断发展中的语言比作一只展翅高飞的巨鸟,则此二维性 质犹如鸟的双翼般协同共存,共同将语言之鸟送上高空,求 得不断发展。 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我们就不会过分地执着于任意性 的地位,而是更关注作为属性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怎样存 在于语言符号中的?怎样对于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和运作 发挥作用的?如象似性或理据性研究有助于外语学习,比 如词汇习得方面。 五、结束语 我们坚信索绪尔的一句话:“一切都不能论证的语言 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论证的语言,在定义上也是不能设 想的。” 思及此,正确认识,评估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 和意义,将二者有机地辨证地结合起来,才是我们对待此问 题最可取的态度。另外,在讨论此问题时还存在着一些概 念上的混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在学术追求的道路上,永 远没有廨决一切问题的终结理论,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赵彦春.符号象似性与任意性问题的辨析[J].山东 外语教学,2001,(4). [2] 鲁苓.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一“语言符号象 似说”的几个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2001,(2). [3]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2. [4] 郭鸿,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 与王寅教授商榷[J].外语研究,2001,(1). (责任编辑:刘春林责任校对:林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