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工程
起重机械应急救援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日期:
目 录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3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 3 3、组织机构及职责 ................................................................................................. 3 4、预防与预警: ..................................................................................................... 4 5、应急处置 ............................................................................................................. 5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 9
施工升降机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高层施工升降机施工事故主要体现在:
(1)施工升降机作业中突然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冲顶,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造成重大事故(如倾倒);
(2)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3)施工升降机拆装和顶升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 (4)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线路发生严重漏电。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
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作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组员职责:在组长的带领指挥下对事故进行救援抢救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危险源辩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对危险设备的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现场施工使用施工升降机1台,用于二次结构材料及装饰阶段其他材料的垂直运输。
4.2 预警行动
如遇意外施工升降机冲顶、坠落或发生倾翻时,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用电话向项目经理汇报险情。项目经理立即召集副组长、抢救指挥组其他成员,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信息通讯:
项目负责人: 手机: 安全负责人: 手机: 技术负责人: 手机: 工地现场电话:
医院急救中心120 火警119 匪警110
项目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全体指挥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逐级上报。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联系电话、报昔人、伤亡人数等简要情况。
5、应急处置 5.1 响应分级
为确保正常施工,预防突发事件以及某些预想不到的、不可抗拒的事件发生,事前有充足的技术措施准备、抢险物资的储备,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国家财产和经济损失,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根据本工程特点,在辩识、分析评价施工中危险因素和风险的基础上,确定本工程重大危险因素之一是施工升降机冲顶、坠落、倾覆。在工地已采取机电管理、安全管理各种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施工升降机冲顶、坠落、倾覆的应急万案,具体如下:假设施工升降机限位失灵,假设钢丝绳断绳,假设司机违章作业严重超载,可能造成倾翻。
5.2 响应程序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救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项目部。由项目部质安部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埋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或其他上级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建设单位的救援预案仍不能进行处理,则由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向建设安全监管部门或部门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1)值班电话:项目部实行昼夜值班制度,项目部值班情况如下: 值班人员:详项目部值日表
值班时间:7:30~20:30;20:30~7:30
(2)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3分钟内电话通报到值班人员,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120、110等求救电话。
(3)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2分钟内将情况报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分派
人员及车辆等在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项目部的质安部在30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4)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申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5.3 处置及预防措施 (1)指挥与控制;
抢救组到达出事地点,在项目经理指挥下分头进行工作。
① 首先抢救组和经理一起查明险情:确定是否还有危险源。如碰断的高、低压电线是否带电;施工升降机构件、其它构件是否有继续倒塌的危险;人员伤亡情况;商定抢救方案后,副经理向项目总工请示汇报批准,然后组织实施。
② 防护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对外注意礼貌用语。
③ 工地值班电工负责切断有危险的低压电气线路的电源。如果在夜间,接通必要的照明灯光。
④ 抢险组在排除继续倒塌或触电危险的情况下,立即救护伤员:边联系救护车,边及时进行止血包扎,用担架将伤员抬到车上送往医院。
⑤ 对倾翻变形施工升降机的拆卸、修复工作应请厂家来人指导下进行。
⑥ 施工升降机事故应急抢险完毕后,项目经理立即召集副经理、技术员、安全员和施工升降机司机组的全体同志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人以及制订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整改措施。
⑦ 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修订。
(2)从以上风险情况的分析看,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给工程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施工升降机安装、拆除及运行的安全技术要求:
① 金属结构的设计计算应符合GB3811中对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规定,对于无固定基础的升降机,在无附着、最大高度时的稳定力矩不应小于最大倾覆力矩的1.5倍。
② 基础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和设施,在基础上吊笼和对重升降通道周围应设置防护围栏,防护围栏应能够承受水平方向垂直围栏施加350N作用力而不产生永久变形;
地面防护围栏高度不应低于1.5米,围栏门应装有机电联锁装置,使吊笼只有位于底部规定位置时才能开启。
③ 各停车层应设置层门或停车保险架,层门的净高度不低于1.8米,宽度与吊笼进出口宽度之差不大于120MM。
④ 吊笼内净空高度不小于2米,吊笼顶部的周围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05米的防护栏杆;吊笼的结构应能够承受GB/T10056中规定的全部荷载试验。
⑤ 钢丝绳的选用必须应符合GB1102和GB18的规定;挂对重用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小于8,直径不小于9MM,SS型货用升降机,其安全系数不小于8,额定重量不大于320KG,钢丝绳直径不小于6MM;滑轮绳槽的圆弧半径应比钢丝绳半径大5%~7%,槽深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
⑥ 传动系统:卷扬机的卷筒上至少留有3圈钢丝绳,,卷筒两侧边,超出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应大于2倍的钢丝绳直径;SS型货用升降机钢丝绳在驱动卷筒上的绳端可采用压板固定。
⑦ 安全装置:
A、吊笼应设置有安全器和安全钩。安全器应能够保证升降机吊笼出现不正常超速运行时及时动作,将吊笼制停;安全钩应能够防止吊笼脱离导轨或安全器输出端齿轮脱离齿条。
B、安全器只能在有效的标定期限内使用,一般不得超过2年。 ⑧ 管理方面
A、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和健全施工升降机各类管理制度,落实专职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明确各级安全使用和管理责任制度。
B、建立和执行定期检查与维修保养制度,除驾驶员每班作业前检查外,施工现场应设立每周或每月进行全面检查的制度,查出的隐患,必须按“三定”原则落实整改。整改后必须经过有关人员复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才能使用。
C、应建立技术档案和运行资料。其内容应包括产品设计参数、出厂日期、产品编号、使用年限、重大修理记录、实际装拆次数,每次安装后的验收、检测记录以及维修保养、试验情况等。
D、每次安装与拆除作业之前,企业应根据施工现场工作环境及辅助设备情况编制安装拆除方案,对作业人员按不同的工种和作业内容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同时将升
降机装拆方案报送工程所在地的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升降机每次装拆方案编制完成后,必须经过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实施。 升降机的装拆作业必须是经过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可、持有相应的的装拆资质证书的专业单位实施。参与装拆作业人员必须持有专门的资格证书。严禁未经过培训的无、证人员实施装拆作业。
E、升降机每次安装后,施工企业应当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升降机进行必要的试验和验收。确认合格后应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申报,经过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⑨ 安装和拆卸作业方面
A、升降机在安装作业前,应对升降机各部件做好检查:导轨架、吊笼等金属结构的成套性和完好性;传动系统的齿轮、限速器的装配精度及其接触长度;电气设备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产品标准;基础位置和做法是否符合该产品的设计要求;附墙架设置处的混凝土强度和螺栓孔是否符合安装条件;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安装位置是否正确牢固,各限位开关动作是否灵敏、可靠;升降机安装作业环境有无影响安全作业的因素。
B、安置作业应当严格按照预先制订的安装方案和工艺要求实施。安装过程中要确定专人统一指挥,划出警戒区域,并根据安装程序对重要危险点实施专人监控。
C、拆卸时要与安装达到同样要求,只是在程序和工艺上有所不同。所不呕吐能够的是,拆卸时严禁将物件从高处向下抛掷。
无论安装和拆卸作业一般宜在白天进行。安装和拆卸人员在登高作业时,必须按高处作业要求,正确、合理地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D、升降机在安装完毕时,应及时搭设地面出入口的防护棚。防护棚搭设的材质应选用普通脚手架钢管,防护棚长度不小于5米,宽度不小于升降机笼底最外尺寸。其顶部材料可采用50MM厚木版、板或两层竹笆,上下竹笆间距不小于600MM。
⑩ 使用方面
A、启动前,检查地线、电缆应完整无损,控制开关应在零位。电源接通后,检查电压应正常、机件无漏电,试验各限位装置、梯笼门、围护门等处的电器联锁装置良好可靠,电器仪灵敏有效。
B、驾驶升降机的司机应是经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书的专职
人员。严禁无证操作。
C、升降机载物、乘人时,应尽量使荷载均布,在运行过程中,严禁碰撞上下限位开关来实现停车。
D、司机应当按照原机说明书上的要求,及时做好升降机各活动部件的润滑和保养工作。并填写记录。每班要做好运行记录和交记录。
E、严禁在升降机运行状态下进行维修保养工作,如确需进行维修和调整作业,必须切断电源并在醒目处挂上“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必要时应设置专人监护。
6、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安全事故应急常用物资和设备有:
(1)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
(2)抢险工具:铁锹、撬棍、气割工具、消防器材、小型金属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等。
(3)应急器材:架子管、安全帽、安全带、防毒面具、应急灯、对讲机、电焊机、水泵、灭火器等。
(4)设备:小轿车1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