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技 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跳闸故障问题的探究 陈丽华 国网文成县供电公司,浙江 温州 325300 摘要:变电运行肩负着维护电网正常工作的重要任务,变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运行系统中存在众多危险点,会出现各种异常和安全事故,为保证整个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维修与监控。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输电线路跳闸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跳闸故障;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199-01 1 变电系统跳闸故障原因 为降低人为因素对变电系统造成的影响,变电系统一般建立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但当这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或者该地段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区时,变电系统的线路一般会增大,变电系统跨越的档距也在不断增大,系统抵抗外力因素伤害的能力就不断减弱。 其次变电系统一般都是设立在野外,周围会有众多树木,也会有鸟类在变电系统上筑巢。当到了雨季线,路受潮再加上鸟巢的影响,很容易造成线路短路,从而引发跳闸。 最后由于施工不科学造成绝缘子存在问题,还形成污秽闪络,这造成变电系统跳闸的几率也很大。 2 变电系统跳闸故障诊断 2.1 跳闸故障诊断结构设计 在诊断变电系统跳闸故障中,首先要对智能诊断系统进行设计。变电系统故障智能诊断包括三大系统模块:数据传输中心、现场勘测中心、工作站,广域网将这三大模块连接起来。在具体的结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将智能检测终端安装到变电系统导线中,利用变电系统产生故障时的行波电流和谐波电流对故障进行科学监测,并将检测到的信息及时传输到数据中心。同时系统设备要利用GPRS技术使数据中心和现场展开科学的信息交互。除此之外要将工作站设置在每个管理办公室,从而对整个变电系统的信息进行科学监测。图1所示为变电系统常见的跳闸故障智能诊断结构图。 图1 跳闸故障智能诊断结构图 2.2 跳闸故障诊断技术原理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需要对故障诊断系统进行科学有效设计,才能进一步查清变电系统的跳闸故障原理,并采取措施解决。首先在诊断之前需要相关人员科学确定跳闸故障区域使用的故障电流,之后采用相关技术对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 跳闸故障诊断措施 在对跳闸原因进行分析以后,电力企业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加强对变电系统的管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3.1 人工神经网络诊断 人工神经网络诊断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展开模糊的逻辑推理并借助非模糊化连续性函数表达式来科学调整相关技术参数。该技术属于时间动力系统,具有非线性功能,利用该技术可以对故障信息进行协同处理,更加自然的表述模糊规则,突破了传统的分明集界限,使系统故障诊断更加准确。例如在我国某项变电系统跳闸故障智能诊断过程中,智能系统来控制相电压模糊以及相电流模糊,同时还可以模糊化处理系统发生故障后的正负零序电流。通过科学分析诊断结果,可以准确筛选智能系统故障信息,之后对诊断不准确的信号和警报信号通过模糊集处理系统进行详细分类。 3.2 加强对相关监测数据的整理 在对变电系统跳闸事故进行智能诊断时,应该结合历年相关诊断信息和变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诊断分析,从而为变电系统防雷设施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例如在电力系统实际智能监测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发挥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作用,对发生跳闸事故多的区域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这有利于全面了解故障发生的类型以及具体原因,根据统计的相关数据对跳闸事故进行差异化管理。 例如通过变电系统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对我国某个地区故障数据分析发现,在雷击记录数据显示中5到15号杆塔附近存在高度雷击情况,经检测该地区的平均累积密度为2.5次。因此可以对该地区进行重点诊断与监测,并根据具体监测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具体如下: (1)首先应该在变电系统的重点保护位置安装避雷装置,主要加强安装线路全型绕击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之后科学调整避雷装置的保护角,减少避雷器中的保护角,提高避雷器的避雷功能。 (2)要做好配电线路的塔杆设施接地,间距准确。对于绝缘导线措施,可以将配电线路局部的绝缘水平提高,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 (3)一定要加强配电线路绝缘强度,提高绝缘能力。可以安装或者更换支柱式绝缘子,通过引进支柱式绝缘子代替原来的针式绝缘子,可以有效地降低配电线路被击中的情况。 3.3 准确识别变电系统跳闸故障性质 在对变电系统跳闸故障进行判断过程中,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可以利用智能诊断技术,判断出跳闸的具体性质。经过智能诊断对变电系统故障维修与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 例如2016年5月在温州地区500kv变电系统附近出现了频繁跳闸故障,相关技术人员将诊断装置分三段设立变电系统杆塔部位,对故障进行诊断,并记录其中的信息。在该变电系统的第一段杆塔部位处两侧开关发生跳闸故障并重合成功,通过对该时间段的行电流波示意图进行仔细研究,同时对雷电智能定位系统发现该跳闸事故并不属于雷击原因。相关人员对实地进行仔细勘测后发现变电线路的鸟粪盘中有明显放电痕迹,根据该原因可对此次故障进行具体诊断与防范。相关人员首先要在线路巡查工作中,对于鸟类活动频繁地区做到鸟窝检查和清除工作,对鸟类聚集区域要采取恰当的解决措施,驱散鸟类的大规模聚集,保证输电线路正常运行。 另外在变电系统跳闸故障诊断过程中,为保证线路正常运行,维修管理人员应该针对日常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对变电系统的审核与验收,其实发现从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日常电力维修过程当中,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变电系统进行远程监控预警,使智能故障监测系统更加集成化与智能化。 除此之外变电系统除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跳闸故障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当前偷窃电行为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电力法律知识宣传不到位所造成的,因此可以加大宣传,在群众当中开展积极宣传,使居民了解变电系统的保护流程与重要性,使电力系统避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与破坏。变电系统的保护工作惠及全民,要调动全社会的经济性和力量,发挥全民作用,形成以相关部门为指导,全民共同参与的统一路线。与此同时还要采取有力的监督惩治手段,严厉处罚那些不按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私自在输电线路周围搭建建筑物的行为,将线路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 4 结束语 变电系统作为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由于我国电力系统较为复杂,出现问题后排查非常困难,因此最近几年我国开始采用智能监测系统来对故障进行排查检修,利用分布式行泼检测技术对故障进行识别,经过实践得知比起传统的检测方式,智能诊断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短、费用少的优点,提高了对系统故障的检测效率,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将新的智能技术应用到故障检测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梅.电力系统运行的故障问题与线路故障引发的跳闸及其防范措施[J].电子制作,2016,(23):71+73. 2017年12期︱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