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100字左右

来源:华佗小知识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100字左右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快到了,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端午节的起源吧! 端午节的时间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也称为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和“初”的意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和“午”相通,要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午节起源 1、屈原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由于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导致他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都是他在流放中写下的。在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国家,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就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去打捞屈原的身体。楚国百姓担心水里的鱼、龙虾、蟹咬屈原的身体,就向江里投放饭团、鸡蛋、雄黄酒等食物,百姓说是这些鱼、虾、蟹吃饱了喝醉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又担心蛟龙和鱼、虾、蟹抢食物,就用树叶包饭,外面缠上彩色的线,就发展成现在的粽子了。 从此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 2、曹娥说

东汉上虞人曹娥十四岁时,父亲在江中溺水,好几天找不到尸体,

曹娥昼夜沿江嚎哭。过了十七天后,也就是五月五日也投江了,五日后抱出父亲的尸体。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她投江之处修建曹娥庙,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曹娥庙送上各种包好的饭团也就是粽子等食物来祭奠。 3、龙日说

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有许多地方介绍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他主要有四大理由,(1)端午节最重要的两个活动是吃粽子、划龙舟,这些都和龙有关。(2)用“五彩丝系臂”是从古至今五月五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3)划龙舟和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悠远深长,并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端午节图片 4、夏至说

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刘德谦提出三个主要理由:(1)《荆楚岁时记》没有提到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划龙舟,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为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2)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3)《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所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在这么多说法中,用来纪念屈原说影响是最为广泛的。屈原的人格品质高尚,人们也愿意把端午节来纪念日他。端午节的起源好多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