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

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0部本编八年级下册古诗文

第三单元古诗

(一)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鸣叫的雎鸠,立在水中的沙洲上。纯洁美丽的姑娘啊,是君子心中的好伴侣。

长长短短的荇菜,顺着水流左右捞取。纯洁美丽的姑娘啊,醒来梦里都想追求她。

追求没能如心愿,我时时都把你思念。悠长悠长的思念啊,害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1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河流中左右择取。善良美丽的姑娘啊,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长长短短的荇菜,在河流中仔细挑选。善良美丽的姑娘啊,敲钟击鼓使她快乐(娶过来)。

(二)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水变成白霜。我怀念的那个人啊,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的。

2

大片芦苇茂密生长,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怀念的那个人啊,在河水那边的岸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高远。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大片芦苇茂盛繁多,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消失。我怀念的那个人啊,她就站在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在那水中的小洲上。

(三)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3

(四)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4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5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浩瀚的湖面与天浑然一体。蒸腾的水气笼罩着广阔的云梦二泽,湖中的波涛拍打着坚固的岳阳古城,我想出仕无人援引,犹如想渡湖却没有舟楫一样,在这圣明之世闲居真使我惭愧不已。坐在岸边望着垂钓之人,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羡慕之情。

第三单元文言文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①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②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③(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

7

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④(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⑤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①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佩带的佩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②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③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④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⑤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核舟记

明·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9

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译文】

①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泛游赤壁(的情景)。

10

②这小船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推开窗来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对联),(这些字都是)用青石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③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黄两人共看一幅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后背。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模样)极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乳头,抬头仰望(天空),那神情跟苏、黄不一样。卧倒右膝,弯曲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面)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那些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④船尾横放着一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船夫。靠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靠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子上放着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⑤船的顶部较平,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刻的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还有一个篆字图章,刻的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朱红。

⑥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船)篷、船桨、火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字图章,刻的字总共有三十四个。然后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是挑选了一个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11

第六单元古诗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的秋天,狂风怒号,卷走我屋上的茅草。茅草飞过江去,洒落在江岸,有的高挂在树梢上,有的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小孩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狠心当着我的面盗走茅草。他们公然抱着那被风吹落的茅草到竹林去,我喊得唇干舌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扶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如墨,秋日的天空阴沉迷蒙,变得昏黑。旧布被盖了多年,冰冷似铁,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燥的地方,雨点下得像麻线一样密集不断。自从

12

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这漫漫长夜,湿漉漉的,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大屋,让天下的寒士们都住下,都能开颜欢笑!无论狂风暴雨都安如泰山。唉!什么时候眼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大屋,我一个人的茅屋破烂,在这里挨冻死去也心甘情愿!

(二)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3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当作炭的价钱。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14

清晨我漫步到这座古寺中,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四)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五)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5

【译文】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 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六)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第六单元文言文

《庄子》二则

16

(一)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它翅膀就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海水运动的时候就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事情的书。《齐谐》上说:“当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几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看天上一样罢了。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17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礼记》二则

(一)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8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够善终,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奸诈之心闭塞不会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马说

唐·韩愈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19

①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②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③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