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探讨分析
摘要: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世界经济领域中一个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的前沿课题,而且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是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跨境结算与人民币国际化变得尤其重要。而相关数据现实,人民币跨境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本文就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作了比较简要的分析,对就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国家化
人民币要实现跨境结算,就必须先要不断地开拓市场,这也就要求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而我国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已经有两年多了,业务量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增加,所以下面就对人民币跨境结算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探讨。
1 人民币跨境结算
1.1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概念
人民币跨境结算需要我国不断开放金融市场。并且,两国要建立互信的国际信誉来保证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实施。目前,人民币跨境结算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合作方式进行:第一种,双边贸易本币结算,这主要是金砖国家间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向,中俄已经签署双边本币结算协议;第二种是,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我国已经跟新加坡、、新西兰等12个国家签订了双苯本币互换协议;第三种是,边境贸易本币结算,这主要是在边境活动的时候直接采取人民币结算,中国已经与一些东亚领过采取这样的交易措施。第四种是,与国际组织如果及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在人民币参股的情况下,实行人民币交易。这四种方式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途径。 1.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背景
长期的情况来看,我国对外贸易的结算方式大多数是用过国际货币来进行的。要完成一笔贸易款项,必须是经过多个环节的。但是环节经历的越多,资金的流转和到账速度就会相对要慢一些,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是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这也就最终导致了企业成本的大大增加。当前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像美元和欧元这些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其汇率也受到很大的波动,这样在利用第三国货币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就会因汇率波动而面临较大的风险。而人民币的汇率与其相比是比较稳定的,这对稳定我国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是由很大帮助的,人们越来越呼吁把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实力在不断提升,这也就给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而用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的支付方式也为跨境贸易提供了一定的良好制度保障。 1.3 人民币跨境服务的现状
就人民币跨境服务发展的速度来看,是非常迅速的。最近的几年来,人民币境外流通与服务的范围都在不断的增大。人民币境外结算量由2009年的3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1万亿元;境外存款由2009年的63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6800亿元;人民币境外贷款2011年达到335亿人民币;人民币境外债券发行量
由2009年的160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900亿元。人民币业务遍布全球主要国家,人民币区域化初具规模。到2011年末,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国家或地区已达181个,但人民币66%的海外业务量还是集中在。中国银联海外商户在2011年底达到700万户;中资银行海外机构2011年达到1000多家,主要还是集中在港澳地区。一些国家已经把人民币作为本国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货币互换总量突破1.6万亿元人民币。 2 跨境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难点 2.1 实物商品对人民币价值的支撑还不够充分
就贸易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相比能够走向国际化其中一个比较大的优势就是人民币具有大规模的实物商品,为这些就可以作为价值基础,但是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实现用人民币标价的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但是从商品的出口价格来看,中国目前还算不上是制造的强国,但是出口商品的议价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就中国出口的几个比较典型的商品来看,其中出了机电产品的价格在保持一定的增长,其他的基本都要有所下降,这就反映出我国大部分的出口行业依旧没有什么定价话语权,就很难将汇率升值多带来的影响进行有效地转嫁。 2.2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收支存在不平衡
根据人民币银行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所得出的结果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的收付比已经与原先相比有了很好的提高,从2010年的1∶5.5上升为2011年的1∶1.7,但是一些制度结算比例比较高的情况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多了。尽管这样的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对加速海外人民币的积累有着有利的影响,但是也你呢狗狗反映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方说出口的企业缺乏定价货币的选择主动权以及境外人民币分布不均衡等等。 2.3 人民币在大宗商品价权上总体较为被动
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自己的地位,但是我国交易市场的发展是比较晚的,所以相比于欧美的交易,我国在交易规模以及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明显的处于劣势。所以在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时候,我国就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而就只能一味的接受。我国与欧美的金融机构在大宗商品的贸易和融资规模上相比,管理的技术和相关的经验明显不足,也也就使得人民币的吸引力有所降低,而人民币的价值衡量尺度的职能就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3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实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人民币国际化中,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来使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但是,人民币在这个环节又是出于最薄弱的阶段。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的发展,已经为人民币充当计价货币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应该要积极采取措施来推动人民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使用,和推动现有的使用人民币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来实现对外贸易和人际化的共同发展。
3.1 推动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为了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中国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由试点企业扩大至所有具有进出口资格企业,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中国央行等六部门周五发布通知称,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此前,仅有列入试点名单的企业可参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通知指出,此举是为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要求,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至此,中国从事进出口
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
3.2 促进人民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使用 一般来说,出口方作为买房,其选择计价货币相比进口的一方有着抉择的优势和一定的主动性。并且,现阶段外界的因素对我国推动人民币作为我国出口的计价货币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和贸易大国,并且出口的产品在结构和差异化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引导我国企业打破外币计价结算的惯性积极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3 促进人民币在进口贸易中的使用
相比于出口贸易来说,进口国在贸易协商中对于计价货币的选择没有出口贸易那样的优势。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进口贸易应该选择软货币来进行结算和计价。这些都会影响我国进口商使用人民币来结算的意愿。通过人民币来进行贸易结算的时候,可以在贸易中直接收付本币,不需要进行货币的兑换,这样消除了汇率风险和成本的因素。但是,在实际中,什么货币成为计价货币还是需要根据贸易双方的交易习惯以及价格、经营方面等问题来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推进人民币在进口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的比例,使贸易商在贸易城形成交易的惯例和习惯,从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
3.4 推进金融发展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跟进策略
根据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和改革我国的金融,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并且,积极开展我国与国际的金融货币合作业务,形成人民币在国际上的金融便利。另外,加强境外人民币流通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逐步的完善我国汇率制度,使人民币能够保持在合理的平价水平上面。并且,逐渐的推动人民币在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的进程。只有这些方面都成熟了,我国人民币才能真正能够成为国际储备的货币,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国际化。
总的来说,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由其国际贸易结算的计价份额来决定的。在当前的情况下看来,人民币跨境结算还是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的,而对于这些问题应当想办法在一定的时间内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支持我国货币的国际化,推动国家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炳才等.美元欧元日元地位变化趋势及其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1年第6期
[2]陈建国、杨涛.中国对外贸易的金融促进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第1期
[3]陈沐.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认识及思考[J].上海金融2001年第12期 [4]陈学斌.人民币在俄罗斯边境地区流通的利弊[J].外汇与管理,200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