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海扎尔马格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青海扎尔马格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青海扎尔马格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研究区地处青海省祁连山脉北西部疏勒南山南侧,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造山系南祁连弧盆系的拉脊山蛇绿混杂带内,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西向、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三组挤压性断裂,次之为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断裂线性行迹明显,多形成破碎带、角砾岩、硅化等,部分见石英脉。本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进而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标签:扎尔马格;金多金属;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

1、地层特征

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早-中二叠世勒门沟组下段(P1-2l1)、早-中二叠世草地沟组下段(P1-2c1),详细描述如下。

(1)早奥陶世吾力沟组(O1w)

主要岩性为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变余砂状结构,片理化构造。岩石由变余碎屑(86-%)及变余胶结物(11-14%)构成。碎屑由石英(80-85%)、长石(15-18%)、白云母(1%)、岩屑(1%)、电气石、锆石、榍石、磷灰石、绿帘石、不透明矿物等组成。

(2)早石炭世臭牛沟组(C1c)

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下部碎屑岩段(C1c1)和上部碳酸盐岩段(C1c2),研究区出露下部碎屑岩段(C1c1)。

碎屑岩段(C1c1):臭牛沟组碎屑岩段(C1c1)与上覆早—中二叠世草地沟组呈断层接触,与下伏奥陶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含岩屑砂岩,底部有紫红色砾岩(底砾岩)。

(3)早-中二叠世勒门沟组(P1-2l)

根据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先将勒门沟组分为上下两段,上段(P1-2l2),下段(P1-2l1),研究区内仅出露下段(P1-2l1)。下段(P1-2l1):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紫红色厚层石英砾岩夹紫红色石英砂岩。

(4)早-中二叠世草地沟组(P1-2c)

根据岩石组合及岩性特征,将其暂时划分为上段(P1-2c2)和下段(P1-2c1),

研究区出露下段(P1-2c1)。下段(P1-2c1):灰绿色、灰色石英砂岩夹少量粉砂岩。

2、构造特征

(1)断裂

研究区内发育主断裂一条(F2)。该断裂贯穿研究区西部分布,东侧第四系覆盖。断裂带遥感影像及地貌特征明显。地貌上呈切割山脊的线性沟谷、对头沟,断带内断层残山发育,河流沿断带转弯。断裂带内碎裂岩、断层角砾岩均发育,发育在断层两侧的MⅠ、MⅡ等铁矿矿体与该断层有关,属构造控矿。该断裂附近发育中构相至表构相的各种构造形迹,构造变形以表构相褶皱为主。发育北西-南东向断层3条(F1、F3、F4)。F1推测长度约4Km,产状78°∠61°,性质为脆性逆断层,北侧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南侧产于臭牛沟组地层中,于地层走向近似垂直;F1断裂处发育镜铁、金矿化体一条,为控矿构造;F3推测长度2Km,产状71°∠62°,性质为脆性逆断层,北侧位于吾力沟组地层中,南侧产于臭牛沟组地层中,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推测臭牛沟组地层中圈定的MⅢ、MⅣ铜矿体与该断层有关,属构造控矿;F4长度2.4Km,产状72°∠65°,性质为脆性逆断层,北侧位于草地沟组地层中,南侧产于勒门沟组地层中,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

(2)褶皱

区内石炭纪臭牛沟组岩石中多发育等厚褶皱,褶皱两翼产状较陡。后期叠加了脆性断层,岩石局部较破碎,粉砂岩能干性较差,褶皱行迹保持较差,长石石英砂岩中褶皱行迹保存相对较好。

3、控矿因素分析

根据区内地层与构造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区内矿(化)体的一些控制因素详细如下:

(1)地层控矿

研究区内出露臭牛沟组下部碎屑岩段,主要岩性为灰色—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及少量长石砂岩、粉砂岩。因为长石石英砂岩能干性强,所以易形成破碎带,有利于矿质充填。

(2)构造控矿

构造对区内矿产的形成与分布起着极大的控制作用,从目前已发现的矿(化)体分布特征来看,展布方向基本与区内主断裂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北西-南东向,且分布于构造南北两侧,这表明北西-南东向断裂可能是区内主成矿期构造,为热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排泄条件,因而在近地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所以在构造稍加发育地段,或者说构造叠加部位极易形成后期热液充填矿床,区内矿

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特征十分明显。

(3)岩浆岩控矿

区内加里东期斑状二长花岗岩发育,岩体规模大多呈岩基状复式岩体产出。晚奥陶世二长花岗岩与早奥陶世吾力沟组内接触带处产出有雀苍石英脉型金矿化点;区内MⅣ铁、金矿化体就产于志留纪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中,说明本区矿化主要受不同期次岩将热液活动控制。

综上所述,结合矿石矿物成分,初步推断区内铁、金矿化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铜矿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

4、找矿标志研究

综上所述研究可知区内找矿标志有下面几点:

(1)区内矿(化)体均产于早奥陶世吾力沟组及早石炭世臭牛沟组地层中,矿化多集中分布于层间断裂,因此早奥陶世吾力沟组及早石炭世臭牛沟组地层是直接找矿标志。

(2)铜矿体在地表风化后所形成的绿色孔雀石,及铁矿体在地表风华后形成的褐色褐铁矿化其颜色与区内围岩易区分,是直接找矿标志。

(3)铁多金属矿化多与石英脉共生,充填于围岩裂隙中,特别是构造发育地段石英脉尤为发育,因此构造及石英脉发育地段是重要找矿标志。

(4)区内加里东期岩浆岩发育,研究区北部出露大面积加里东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内部构造裂隙发育,含铁、金矿的石英脉沿裂隙充填形成铁、金矿化体。因此加里东期岩浆岩中构造发育地段是重要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青海省地质矿产局.青海省区域地质[M],地质出版社,1991.

[2]段鸿昌,廖思睿,马玉龙.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礦标志浅析[J],地球,2016.

作者简介:殷占虎,男,1984-,汉族,籍贯甘肃省嘉峪关市,地矿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