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ial No.582 现代 矿业 总第582期 0ctober.2017 M0DERN MINING 2017年1O月第10期 青海共和牦牛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莫延强 马德庆 马金花 王佳音 谈 艳 云启成 (1.青海省地质调查局;2.共和县中天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牦牛沟铜金矿地处鄂拉山成矿带,是以铜金为主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已 发现的3条铜金矿体产于矽卡岩内外接触带,赋存于三叠系中统古浪堤组中段地层中,容矿岩石主 要为矽卡岩和大理岩,围岩蚀变为硅化、矽卡岩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等。土壤地球 化学测量和激电中梯测量成果解译分析表明:A 土壤异常(元素组合为Au.AS-Sb.Hg、cu—Pb—zn— Ag、w—Bi-Mo)与激电中梯DHJ 低阻高极化异常为区内重要的物化探找矿标志,异常套合性好,沿 矽卡岩呈带状分布;AP,综合异常与DHJ 极化异常套合区、DHJ 异常高极化中心、A 综合异常 高值区以及分布于矽卡岩两侧的AP 、A 综合异常区为矿化富集区,建议对该类矿化富集区进一 步开展工程验证,有望实现找矿突破。 关键词铜金矿体矽卡岩型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矿化富集区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or of the Maoniugou Cu-Au Deposit in Gonghe County,Qinghai Province Mo Yanqiang Ma Deqing Ma Jinhua。Wang Jiayin Tan Yan Yun Qicheng (1.Qinghai Bureau of Geology Survey;2.Gonghe Zhongtian Mining Development Co.,Ltd.) Abstract Maoniugou Cu—Au deposit is located in Elashan metallogenic belt.which is belongs to skarn type Cu—Au deposit.The founded three Cu・Au ore-bodies are mainly situated in or out of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skarn and occurred in middle stratum of Middle Triassic Gulangdi Formation.The ore・hosted rock is is skarn and marble.The wall rock alteration includes silication,skarnization,chalcopyrite,pyriti- zation,magnetic pyritization,etc.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soil geochemical survey and induced polarization intermediate gradient survey show that:AP3 anomaly(element combination are Au— AS—Sb—Hg,Cu—Pb—Zn—Ag and W—Bi—Mo)and DHJ2 low resistance and high polarization anomaly are the the important physic-chemical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e mining area,which are in good nested and zonal distirbuted along the skam belt;the nested area of AP3 comprehensive anomaly and DHJ2 polariza— tion anomaly,DHJ3 high polarization center,AP3 comprehensive abnormal high value area and the AP4 and AP5 comprehensive anomaly areas distirbuted at the both sides of skarn can be taken as the minerali- zation enrichment areas in the mining area.It is suggested that some related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work can be conducted in this minerlaization enrichment areas,and the prospecting breakthrough will be real- ized. Keywords Cu-Au deposit,Skam type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ospecting indicator, Mjneralizati0n enrichment area 牦牛沟金矿位于青海昆仑山脉与阿尼玛卿山脉 矿区带上属于鄂拉山华力西期一印支期成矿带 , 接合带的共和县西南部鄂拉山地区 ,研究区在成 带内已发现多处矿床(点),形成了以索拉沟、满丈 、白尕湖等以铜、铅、锌、银、金为主,少见钼、铁的 莫延强(1990一),男,助理工程师,810001青海省西宁市黄河路 金属矿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近年 15号。 ,随着勘查力度的加大,区内良好的找矿潜力逐渐 总第582期 现代矿业 2017年l0月第10期 显现。本研究结合该区已有的地质工作成果,对牦 牛沟铜金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找矿标志进行 系统总结,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铜金矿找矿勘探工 作提供可靠依据。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牦牛沟铜金矿床地处青海省共和县,大地构造 位置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与布喀达坂一青海南山华力 西一印支复合造山带结合部位的兴海华力西一早印 支复合造山亚带,阿尔金山横向断裂带一鄂拉山大 断裂东侧的沙龙爪孔断裂与牦牛沟断裂的交汇带, 成矿带划属鄂拉山华力西期一印支期成矿带一满丈 岗印支期金、银、铜、铅、锌(钨、铋)、饰面用花岗岩 成矿亚带,为青海省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成 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域主要出露早元古代达肯大板 (岩)群、寒武系一志留系滩间山群、泥盆系牦牛山 组、石炭系大干沟组、土尔根大坂组及早石炭世碎屑 岩组和碳酸盐岩碎屑岩组、下二叠统布青山群上岩 组、三叠系下统隆务河群、三叠系中统古浪堤组、三 叠系上统鄂拉山组、第三系和第四系等地层 J。该 区域华力西一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中酸性 侵入岩十分发育,与区内金、铜、铅、锌、银、多金属成 矿关系密切。区内主要成矿期为中一晚印支期,陆 块边缘拗陷带内的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控制着早二 叠世陆棚海相中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和晚三叠世 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的陆相火山岩型铜、铅、 锌、银、金矿床(点)的赋存(如索拉沟、满丈岗) 。 区域陆块边缘活动带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控制着 与之有关的接触交代型铅、锌、银、钼、铁矿的形成。 中酸性侵入岩体与不同围岩的接触带控制着中一低 温热液型金、铜、铅、银、钼矿床(点)的产出 。。“J。 2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牦牛沟铜金矿区处于东昆仑北坡地层分区,出 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中统古浪堤组(T2 )、上统鄂 拉山组(T e)英安质凝灰熔岩和第四系。三叠系中 统古浪堤组(T2 )可进一步划分为:①古浪堤组下 段(T gl ),为一套陆源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变质长 石砂岩与变砂岩,以变质长石砂岩为主;②古浪堤组 中段(T gl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夹陆源碎屑 岩,原岩为浅灰一灰色厚层一块状灰岩夹长石砂岩, 经热液蚀变,灰岩普遍蚀变形成矽卡岩和大理岩,偶 见灰岩残余体零星分布;③古浪堤组上段(T2gl ), 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由灰一深灰色薄层状变质粉砂 岩组成,其中三叠系中统古浪堤组中段浅海相碳酸 32 盐沉积建造为该区重要的赋矿地层。 矿区地处鄂拉山大断裂东侧的沙龙爪孔断裂 (F )与牦牛沟断裂(F:)夹持带,次级NNW向断裂 (F )较发育。区内印支期中酸性喷溢一溢流相火 山岩和侵入岩较发育,火山岩岩性为英安质凝灰熔 岩,侵入岩岩性为石英闪长玢岩,与Au、cu成矿密 切相关。其中,英安质凝灰熔岩分布于上统鄂拉山 组地层中,岩石具有凝灰熔岩结构,块状构造。石英 闪长玢岩岩脉地表发育有2条,呈脉状侵入于古浪 堤组中段大理岩、矽卡岩与上段变质粉砂岩的接触 带,在1 ~15 线侵失部分含矿层位,岩脉长分别为 184,280 13"1,宽分别为24,88 1TI(图1)。 图1牦牛沟铜金矿矿区地质特征 LQ_一砂砾岩;b 一鄂拉山组上段英安质凝灰熔岩;匹 一古浪堤 组上段变质粉砂岩;I 一古浪堤组中段矽卡岩、大理岩夹变质长石 砂岩透镜体;臣三 一古浪提组下段变质长石砂岩与变砂岩互层; 【 一石英闪长玢岩;l 一铜金矿体及编号;【 三三]一地质界线; 园一逆断层;[三三]一性质不明断层;回一激电测量范围(研究区) 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与矽卡岩呈侵入接触,矽卡 岩与围岩具有明显不同的化学性质,在接触带有利 于成矿物质沉淀富集,伴随的硅化、矽卡岩化、黄铜 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等蚀变强度控制着矿体 品位的变化,初步认为矿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 矽卡岩型铜金矿床。 2.2矿(化)体特征 矿区内矿化带沿走向呈不规则“S”形分布,变 质长石砂岩透镜体分布广泛。矽卡岩化、硅化、黄铁 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分布于石英 闪长玢岩体东西两侧,氧化后形成褐色斑团,岩体西 侧矿化强烈,褐色斑团密布,东侧矿化较弱,褐色斑 莫延强 马德庆等:青海共和牦牛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9 ̄'is稀疏,北侧矿化微弱,褐色斑I引仅局部可 矿 铜金矿化具彳『l…I妇 北金~钢金一制的变 化趋铸,矿化 j矽卜柑化、硅化、 铁矿化、 铜矿 化、磁 铁矿化灶度密}刀{寸j火 金矿化主要分 于 矽 色 I大J接触带,矿化分市连续,品位较均匀;娴灰 、黄铁矿、黄铜矿千丌 馏 矽卡岩分11 密集地 20l7年l0月第l0期 :l-、L-。LfJ化 对较富, 卡勾成l 业金矿体;分布稀 疏地段 ^『lf 低,t要为低品他矿石;远离接触带 蚀变减弱.仪 有金矿化一铜矿化分布1:矽卡岩内 外接触1ttj t- ,矿化分布假不连续,品位变化人,分布极 /f 均匀;内外接触带茛铜矿和磁黄铁矿分布密集地 段【:t・妯化十H埘较寓;外接触带变砂岩rf1黄铜矿分 稀疏,多为低品位矿 ,远离接触带尢黄制矿分 矿Ix:ig fI{J 3条 _f本,编 分别为I 、11 、 … I 铜金矿体 似层状产于矽卡岩l 部内接触 0ltl,*,矿体K 98 II1,控制最人延深1O0 Ill,平均厚度 2.29 I11,平均品化Au为2.73 X 10 ,Cu为0.563 X 1 0一,什乍Ag为25.14 X l0~ 住4 054 n1标离之 f iq:接顶底板岩性为变质K 眇 ,含Au、CI 、Ag, (:t一 』lf)部『 化岛,但分布零足 .在4 022,3 974 111 标 山:接顶底板 为矽卡岩_币l1变质长石砂岩,含 、Cu、Ag 、1I 金矿体 似层状产丁矽 岩下部内 接触 lr ,控制氙r体K 286 Ill, 均厚度2.05 rn,AU平 均I ^f 1.26×l0一 ,r卜生c Ll占 f 为0.138 X 10 , g IJIf 为3.26×10一 ,矿体 接顶极岩性为矽卡 ,禽 ・、 I、Ag,『『iJ接顶板变质长 砂岩中有铜矿 分 i, 接城板 性为变眇岩,翕A1-、c Ll、A Ⅲ 铜 frJ体 隐伏状呲仃r矽 岩下部内接触带,控制矿 体K 30 Ill,厚度1.73 III,Cu 均品位为0.422 X l0’ ,伴 、g品化为5.30 X 10,矿体顶底板岩性 为矽卜 , [接顶板 AI 、(:LI、Ag,矿体直接底板岩 少 AlI、Cu、Ag(1 2) 矿I 矿,f {然类 主 为矽卡岩型铜金矿石; 按容矿 il a1 J-化学 质划分,矿Ix:矿 以碳而务土[TIhI* 钔 矿1, 为主,少量属硅酸岩型铜矿行;依据矿石氧化 程度,矿 均为氧化矿/f 矿 火石和围岩兀明 !JIj.边界, 逐渐过渡特征,l太J眼难以 别,仅靠岩石 样 化学分析成果圈定矿体边界 矿体顶底板岩 祭、・I 馊、稳 性fc『,普遍具有铜金矿化 矿石矿 物以 {;IIj=I矿、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和毒砂为主, }欠=,卜矿物有孔雀 和JJ日矾 脉 矿物以石榴石、方 解 、 英、绢 』 符I¨lJ 为卞,少鞋单斜辉石、褐 帘 、绿帘 绿 、方 石和泥质。矿 有用组 图2 牦牛沟铜金矿区0 勘探线剖面 匦 变埙} 沙 I因一矽l 匹 一采坑: 三三] 线: lⅢ]~川小:匡垩 州探I t z, 'l 分为( u干¨Au,伴 纠【分为Ag 、矿f 具有自形日la g,t:. 构、闩形一他形 状纳构、巾一纲粒变品结f{Jl、不等 粒状变品结卡勾、变余泥 结 、 微一细粒状结构、 镶嵌结构、似象结构,斑杂状、 ,ltfrt*状、l刑块状、星散 状、浸染状、脉状、J卅状、flif脉浸染状和块状构造 3矿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3.1地球物理特征 矿 激IUII1梯洲rIlI+ 按视极化率1.5%、视电阻 率500 n・I11}在4定¨1低『5f【 极化 常3个(编号分 别为DHJ 、1)}tJ 、DH ), l{I1个激『乜异常『』、J 铜金矿体( 3) 、 图3牦牛沟铜金矿区激电异常分布 [ 砂砾7'i: 一鄂托III I。段 奠质凝跃熔 翊 l11浪堤 组 段变幔:粉砂 :L蝴 fIt-浪堤 l-t,g ̄ii? 抖、人卿 此变质K fI砂 透镜f水: 一 ’1浪捉 r段 逻质K rH沙 』变砂 rI ff』^ 匪 一百 ̄i.IN}<盼 制 矿休坡编I。I:17G一地质 线: L 一逆断 一m{U14.I;g等fi L线.【n-Iu): 囵 极化牢等仉线,% (1)T)H.J 砰常 陔 常 近EW阳分布干古浪 堤组下段变质K 砂 IflI'K l52 in,宽64 n ,视极 化率1%~2.5%,视电 率500~1 000 ・II1。经 总第582期 现代矿业 2017年10月第10期 I 氍验证,该异常中变质长 砂岩中黄铁矿发育, 特,怔参数如表I所示。 常¨1黄铁矿引起。 (2)DH,I,异常。该异常沿古浪堤组中段矽 岩带 近EW向展布,长352 m,宽30~l20 iql,视极 化率1%~2.5%,视电阻率500~l 000 Q・ 在矽 柠拐弯地带极化率明显增高,异常宽度变大,反映 出矿区深部具有低阻高极化金属硫化物矿化体仃 往,为矿致异常,在矽忙岩c+J见有I 、II 、Ⅲ 矿体、、 (3)DHJ 异常。该异常沿石英闪长岩卜j占浪 堤组中段接触带旱近EW向展布,横跨NNW向F 断裂,长482 Tn,宽12~l】0 IFl,视极化率l%~ 3.5%,视电阻率500~l 000 n・m,在 断裂切割 矽 岩带附近极化率明显增高,宽度膨火,推断该异 常由矿区深部矽卡岩中的金属硫化物矿化体引起 、 3.2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在研究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 测量[作共圈定_r单元素异常102个,综合异常5 个,编号分别为AP 、AP!、AP 、AP 、AP ,其中,AP 、 AP 、AP 综合异常元素规模大,强度高, 常套合较 好(罔3),有一定的找矿}j1『景。异常主要元素组 合 卜As—sb—Hg、cu—Pl】一Zi卜Ag、W—Bi—Mo等,各异常 图4牦牛沟铜金矿区土壤综合异常分布 IQl一砂砾岩:lT J一鄂拉山组上段英安雁凝 熔 一古浪堤 组上段变质粉砂 :回一古浪堤组叶J段矽 褂、火理岩火 ̄l r'; T-K 百砂鞋透镜休:[ 一古浪提组F段变质长 砂 j变砂岩 f3/. 匿 一石蜒闪K玢 :I --N金矿体瞍编 :L 一地质界线: L 一逆断层: 一A--异常: 一l:・ 蚌常 表1研究区成矿元素特征参数 fi :An单位为(×i0’ ) (1)AP 综合异常。该异常呈NE向分布J: 断裂东侧槽形地带,长约500 111,宽约100 n ,丽积约 0.04 km 。该异常由sl1、Au、 、Pl】、zI1、Bi、Mo异常 卡岩、石英闪长玢岩、变砂岩坡积物堆干J{,为次生富 集异常,推断【Ij南侧山坡矽卡岩矿化辽移所致。 (2)AP 综合异常。该异常呈近EW向分布于 牦牛沟及I从j侧,长约800 I/1,宽约400 m,面积约 组成,异常峰值Bi为3.39×10 、sl】为9.57× 10 I¨、Au为5.7 X l0 、Ag为0.266 X 10 、 为50 X 10。。。、Pb为78.2 X l0~、zn为146 X l0~、M【1为 0.28 km0该异常由Au、s1)、Ag、Bi、As、P1)、w、Cu、 Hg、ZI1、Mo异常组成,异常峰值 为l0.2 X 10 、 Sb为22.9×10 、Ag为1.12×10 ’、Bi为5.83 X l0一、As为61.1×10一、PI】为131×10~、W为9.5 ×10~、Cu为54.4-×10 、Zn为21 6 X 10 、Hg为 1.43 X 10,Bi具有3级浓度分带,Sh具有2级浓 度分带,其余均具有l级浓度带,sb、Ag、Pb、Zn异常 最卺性较好。该异常位于矽卡岩矿化带F侧,为矽 34 莫延强 马德庆等:青海共和牦牛沟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0.038 7 X 10~、Mo为1.66 X 10~。该异常中,Au、 2017年10月第1O期 差,浓度和衬度低,仅Bi具有3级浓度分带,其余均 具有1级浓度分带。该异常位于矽卡岩上部接触带 附近,矽卡岩化、大理岩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 sb、Ag、Bi异常重叠性较好,浓度和衬度高,具有3 级浓度分带;As、Pb、w浓度和衬度较高,具有2级 浓度分带;Cu、Zn、Hg、Mo异常重叠差,浓度和衬度 低,仅具有1级浓度分带。该异常分布于牦牛沟第 四系中,为次生富集引起,推断由两侧山坡矿化体风 黄铁矿化等成矿热液蚀变较发育,具良好的成矿地 质条件,推断为矿致异常,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4找矿标志 化剥蚀迁移所致。 (3)AP 综合异常。该异常由Au、As、sb、Hg、 Cu、Pb、zn、矩、w、Bi、Mo异常组成,除Mo以外,其 余元素异常重叠性好,强度高,规模大。该异常中, Au和Cu异常规模、变异系数、叠加强度最大,Au异 常面积约0.12 km ,异常峰值25.6 X 10~,由6个 晕圈和48个异常点组成,大于9 X 10 的高值异常 点有5个,平均值为5.34×10一,衬度1.78,规模 0.21,变异系数0.75,叠加强度3.97;Cu异常面积 约0.18 km ,异常峰值527×10一,由6个晕圈和80 个异常点组成,大于70 X 10 的高值异常点有9 个,平均值58.77 X 10~,衬度1.68,规模0.30,变异 系数1.01,叠加强度7.02。AP 异常区出露有古浪 堤组中段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化、黄铁矿化、黄 铜矿化、磁黄铁矿化等成矿热液蚀变发育,目前已圈 定的I 、Ⅱ 矿体均处于该综合异常内。 (4)AP 综合异常。该异常分布于矿区东部,沿 矽卡岩下侧呈近EW向带状展布,东端未封闭,长度 大于300 ITI,宽约200 rll,面积约0.05 km 。该异常 由As、Sb、Hg、Cu、Pb、Zn、Ag、W、Bi、Mo异常组成, 异常峰值As为190 X 10~、Sb为60×10一、Pb为 1 000 X 10~、Zn为891 X 10 I¨、Ag为2.434×10 I¨、 Hg为0.038 1 X 10一、Cu为51.4 X 10~、w为3.35 X 10~、Bi为0.88×10一、Mo为1.56 X 10~。该异 常中,As、sb、Pb、zn、Ag异常重叠性好,衬度较高,具 有3级浓度分带;Hg、Cu、w、Bi、Mo异常重叠性差, 浓度和衬度低,仅具有1级浓度分带。该异常位于 矽卡岩下部接触带附近,矽卡岩化、大理岩化、黄铁 矿化、黄铜矿化、磁黄铁矿化等成矿热液蚀变发育, 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推断为矿致异常,具有一 定的找矿意义。 (5)AP 综合异常。该异常分布于矿区东南部, 沿矽卡岩南边界呈近EW向带状展布,长约600 1TI, 宽约80 nl,面积约0.04 km 。该异常由Au、As、Ag、 Pb、Zn、w、Bi异常组成,异常峰值Bi为2.98 X 10一、Au为5.2 X 10一、As为28.8 X 10~、Pb为 66.9 X 10~、zn为139 X 10~、矩为0.2×10~、W 为3.32 X 10~。该异常中,各元素异常重叠性极 (1)地层。三叠系中统古浪堤组中段浅海相碳 酸盐沉积建造为区域含矿层位,岩石中Au、Cu、Pb、 zn、Ag、Fe、Mo、As背景值高,为寻找铜金等矿床的 地层标志。 (2)断裂构造。矿区铜金等矿床(点)主要产于 区域性鄂拉山大断裂与次级断裂夹持带,断裂夹持 带和破碎带为寻找铜金等矿产的断裂构造标志。 (3)岩浆岩和热液蚀变。矿体就位于石英闪长 玢岩外侧的矽卡岩内接触带,均有配套的硅化、矽卡 岩化、大理岩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等 成矿热液蚀变,为矿区寻找铜金矿体的岩浆岩和热 液蚀变标志。 (4)物化探异常。矿区地球化学异常具有Au— As—sb・Hg、cu-Pb—zn-Ag、w-Bi・Mo等元素组合,与铜 金矿体的元素组合基本一致,为主要的化探异常标 志;铜金矿石具有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与围岩具有 相反的电性特征,因此低阻高极化异常为该区较好 的找矿标志。 5结论 (1)牦牛沟铜金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内外 接触带,赋存于三叠系中统古浪堤组中段地层中,矿 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铜金共生矿床。 (2)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具有Au—As-Sb.Hg、 cu.Pb.zn.Ag、w-Bi.Mo等元素组合,与区内铜金矿 体的元素组合基本一致。 (3)矿区DHJ:激电异常显示低阻高极化特征, 与AP3土壤综合异常套合性较好,沿矽卡岩呈带状 分布,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4)矿区矿化富集区为AP,综合异常与DHJ: 异常套合区、DHJ,异常高极化中心、AP,综合异常 高值区以及分布于矽卡岩两侧的AP4、AP 综合异 常区,对该类区域宜进一步开展工程验证,有望发现 新矿体,实现找矿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华,杨启安,张大明,等.青海省兴海县满丈岗地区金矿找 矿前景[J].甘肃冶金,2015,42(3):323-329. [2] 刘 同,李兆营,刘卫东,等.青海鄂拉山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 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J].山东国土资源,(下转第40页) 35 总第582期 现代矿业 2017年10月第l0期 匀分布于长石颗粒间;白云母呈片状,粒径0.5~ 密切相关。此外,矿体围岩受中等程度蚀变为碳酸 盐化、绿泥石化、萤石化、硅化,具有强烈蚀变的钠长 石、白云母的伟晶岩脉为重要标志。 (4)岩(矿)脉特征。含铌钽矿伟晶岩脉穿插于 变质长石石英杂砂岩中,脉宽数米至数厘米不等,矿 脉中常发生硅化现象 J。伟晶岩粒度为2~5 cm, 少部分达到10 cm左右。研究区大多数矿脉宽度达 2.5 lq1f.nl_,不均匀分布于长石颗粒间;铌钽铁矿呈斜 方晶系,晶形多呈厚板状及薄板状,其次为不规则粒 状、针状或柱状,个别为板状叠层状,颜色呈贴黑色, 条痕棕褐色、暗棕色及浅褐色等,端口为不平坦状、 参差状为主,个别为贝壳状,粒径一般为0.03~ 1.20 mm。区内铌钽铁矿与石英、长石、白云母连 生,也与锆石、磷灰石、锡石等连生 引。 经相关测试分析,矿石中长石质量较好,可作为 陶瓷胚体料。此外,矿石样品经sn、Rb:0组分分 析,可知W(Sn)0.004 8%~0.017%,平均 数米。矿体倾角一般较小,被断层作用的区段矿体 倾角则较大。矿脉呈不规则波浪状延伸,部分矿体 有分又现象。 (5)地层。研究区地层均为震旦纪浅变质岩古 老基底,即主要为变质长石石英杂砂岩、变质泥质粉 0.009 1%;W(Rb,0)0.17%~0.26%,平均0.20%, 其中,Rb 0含量基本达到了工业指标 J。研究区 铌钽矿体以低品位矿为主,区内铌钽矿富集于伟晶 岩脉中,伟晶岩主要为白云母石英钠长石伟晶岩,铌 钽矿属于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按照粒度区分,主 要分为细粒、中粗粒,其中,铌钽矿一般以铌铁矿、铌 钽铁矿的形式富集于细粒白云母石英钠长石伟晶岩 中,中粗粒白云母石英钠长石伟晶岩中矿体一般较 砂岩、角岩化砂岩、片岩等,褶皱、断裂作用影响了区 内地层的分布。该套地层为研究区寻找含铌钽伟晶 岩脉的地层标志。 (6)地表露头。当矿体出露较浅时,地表一般 会有细小的白云母片混杂于黏土中,该类地表露天 附近存在矿脉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贫化,一般以矿化体的形式分布。 3找矿标志 (1)构造。研究区矿床岩(矿)脉的走向受断裂 构造控制,其中主要断裂构造呈近SN走向,NE、NW 向断裂构造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引。 (2)伟晶岩。铌钽矿产于伟晶岩中,研究区段 伟晶岩矿床产于距中细粒自云母花岗岩0.7~0.8 [1] 赵志强.广宁某矿区铌钽矿伟晶岩地质特征[J].世界有色金 属,2017(7):221-222. [2] 王矗波.广东省某矿区铌钽矿床矿石及矿物学特征浅析[J]. 矿业工程,2017,15(3):34. [3] 陈春良.村心伟晶岩铌钽矿床大尾坑区段地质特征及成因 lJ].矿业工程,2016,14(6):11-13. [4] 徐新光.豫西某锂铌钽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 部探矿工程,2010(4):156—158. km的外接触带浅变质岩中,伟晶岩脉或脉组大致平 行或斜交于接触带,其产出和花岗岩有明显的成因 关系。 [5] 王盘喜,包民伟.我国钽铌等稀有金属矿概况及找矿启示[J]. 金属矿山,2015(6):92-97. [6] 肖惠良,陈乐柱,鲍晓明,等.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 床的发现及意义[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2,33(4):229-237. (3)蚀变。研究区伟晶岩脉的蚀变作用以钠长 石化为主,硅化、云英岩化次之,铌、钽的富集和钠化 (上接第35页)2015,31(9):12.17. [3] 李善平,谢智勇,黄青华,等.青海鄂拉山地区印支期陆相火山 岩成矿作用及找矿潜力[J].西北地质,2012(s):49-52. 【4] 陈永福,张栋,路英川,等.青海鄂拉山北段牦牛淘铜金矿辉 (收稿日期2017-04—11) 矿模式[J].现代矿业,2016(3):141-144. [8] 李东生,奎明娟,古凤宝,等.青海赛什塘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 成因探讨[J].地质学报,2009,83(5):719-930. [9] 孙昊,张栋,路英川,等.青海省同峪沟铜矿床成矿流体特 钼矿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16,37(1):69— 78. 征及矿床类型探讨[J].世界地质,2014,33(4):808-820. [10] 王辉,丰成友,李大新,等.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矽 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球学报,2015,36(3):313- 322. [5] 何安全,李玉春,赵俊伟.青海索拉沟银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 成因探讨[J].吉林地质,2009,28(3):29-34. [6] 郁东良.青海省满丈岗地区金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探索 [J].黄金科学技术,2008,16(1):52-55. [11] 吴迪.青海省兴海县鄂拉山口东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条件 及找矿远景浅析[J].有色矿冶,2014,30(6):4_6. [7] 窦光源,黄银宝,马忠贤.青海省鄂拉山口地区成矿规律及成 (收稿日期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