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作者:罗忠兰

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15期

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是诗的国度,中国的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作家众多,内容丰富,而且题材广泛、写技精巧,在世界及学史上堪称一绝。那么,作为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呢?下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把爱祖国爱人民的优秀传统渗透到古诗教学中

首先是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被女真人霸占着的中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重新统一,他为自己看不到“九州国”而遗憾,从诗中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多么的深沉、热烈和真挚。王昌龄的《出塞》也写出了他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让学生在理解时代背景和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是热爱家乡的教育。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想念、留恋,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也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种后世家喻户晓的名句,表现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教学时,我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第三是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怜悯和同情。宋朝范仲淹的《江上渔者》中写道:“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美好的理想 书里正确的人生观,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在为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石灰吟》则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高尚精神。清代诗人郑燮《竹石》和《石灰吟》一样,都是借外界事物来表达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己的志向,描绘了翠竹扎根在深山破岩之中的坚韧以及不畏艰险磨难而傲然挺立的姿态。通过竹子形象,向展现世人自己不怕牺牲,不向恶势力服输的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诗中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歌颂了梅花不屈不挠的精神。诗中的梅花,其实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元代画家王冕在《墨梅》中写道:“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仅写出了墨梅的高雅气质,而且也反映了他不图名利,不肯随波逐流、谄媚世俗的高洁情操。在教到这些优美诗句时,要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中。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重亲情、惜友情的教育

首先是亲情教育。唐代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之情溢于言表,感激之情蕴含其中。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尽显其中,使人感动至极。魏晋曹植的《七步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感受亲情的伟大。其次是友情教育。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淳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诗都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对这类诗进行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反复吟诵,感悟出人间真挚情感。

四、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保护生态平衡的环保教育

爱护花草树木,爱护野生动物,爱护我们共同的“母亲”——地球。在教学写景咏物、赞美河山等此类内容的古诗中,要结合当今部分地方毁林、污染水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等不良行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加强环保意识。

首先是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是十分必要的。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接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其次是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朋友,他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肆意破坏鸟类等生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再次是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草》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爱赞美。杜牧的《山行》《江南好》,杨万里的《小池》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总结,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诗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感染、得到陶冶,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一代一代继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五、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教育

只有懂得好学、珍惜时间、求索等道理才能让自己活得更精彩,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如颜真卿的《劝学》中写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从反面教育学生趁少年时应多读书,多学知识,不然到了老了后悔才来读书就来不及了。如《长歌行》中的“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描写了世上万物都在春天里承受大自然的恩澤,焕发生命的光彩。因为它们都知道秋天很快就到来,秋风令它们凋零衰落。大自然的生命节奏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生命的春天是青年时代,如这时不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到了年老的时候(生命的秋天)就后悔也来不及了,因为时间就像江河的水一直向东流入海不回头那样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作者写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人们及早努力学习。 (通信地址:615022 四川省西昌市海南乡中心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