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高等教育 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学 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的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一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1、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等。
高等教育的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功能 高等教育的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社会功能包括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高等学校的职能则包括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以及为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为高等教育对社会其他子系统所起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决定功能,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结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类型:1、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2、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3、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规范作用;3、评价作用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一)社会需要(二)个体内在需要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制定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
1
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1.坚定的政治方向2.高尚的道德情操3.合理的知识结构4.优秀的教学能力5.出色的科研能力
学生的心理特点:(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认识活动的发展(三)情感特征的发展(四)个性特征的发展
高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学校方面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教师方面)树立正确的师生观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3.学生方面(1)尊重教师(2)以学为本(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 高等学校管理
高等学校管理,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包括办学、管理、投资、招生就业,内部管理体等。高等学校管理分为内部和外部。
目标管理 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属,它被称为现代企业之导航船。在管理目标就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一种管理方式。
管理目标 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
高等学校管理内容:1、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2、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3、高等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4、高等学校的财力和物力管理 第六章 高等学校制度
高等学校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世界高等学校学制概况: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1、全日制高等学校;2、成人高等学校
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学位制度是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2
第七章 高等学校教学
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的教材 教材又称教科书,也叫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二)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在方法上主要有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校际评价,社会评价等形式。高校的教学是在教师与学生双边共同活动下进行的,因而高校的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两个方面。
第八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考核要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高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一)高校的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二)高校的科学研究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三)高校的科学研究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四)科学研究是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一般采用以下程序:(一)科研的准备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二)实施阶段1 .搜集、获取事实资料2.分析处理事实资料(三)总结阶段 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3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的意义:1.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有助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3.有助干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的途径: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高等学校通过与地方、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 高等教育全球化 高等教育职能的全球化
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一)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的内容1.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要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3.要培养个性化的人4.要培养现代化的人(二)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方法:留学生培养;合作办学;远程教育
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如下: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第十章 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人文教育的内涵:(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二)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三)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四)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人文教育在高校的实践1、教学方法的改进、师生关系的改善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高校教师人事管理原则 1与时俱进2.以人为本3.柔性开放4.科学激励 高校教师流动的主要因素1 .经济因素2、环境因素
合理有序流动机制的建立1.全面提高认识转变观念2.切实实行教师聘任制度3 逐步建立高校教师市场;加强高校自身环境建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