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研(口腔综合)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口腔综合)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考研(口腔综合)模拟试卷2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简答题

1. 鳃弓(branchial arch)

正确答案:鳃弓:胚胎第4周,原始咽部的间叶细胞迅速隆起,与6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称为鳃弓。

2. Malassez上皮剩余(Malassez epithelial)

正确答案:Malassez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

3.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MJ)

正确答案:颞下颌关节:是颞骨的下颌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与下颌骨髁突间的动关节,在两骨之间有纤维性的板,称为关节盘,它将髁突与颞骨分开,分为关节上腔和关节下腔。

4.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

正确答案: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替代正常骨髓组织,并在此基础上骨化,出现不规则的未成熟骨小梁,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

5.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

正确答案:骨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变行性关节炎,其骨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后,继之以邻近软骨、骨的增生、骨化。

6. 涎石病(sialolithiasis)

正确答案:涎石病:又称涎腺管结石,结石发生于导管或腺体内,前者多见。以颌下腺最多见:其导管长而不规则,开口于口底。发生阻塞时,进食时会发生肿胀疼痛。结石大小不等,约0.1~2cm,坚硬或泥沙状。X线示:结石处为不透光区。病理表现为:结石剖面为同心圆状排列结石所在部位导管:增生扩张,导管上皮糜烂或出现鳞化;周围见炎性肉芽组织:腺泡萎缩消失,被增生的结缔组织代替。

7. 根管侧支(lateral branch of rootcanal)

正确答案: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成

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根尖1/3处最多。

8. 司匹曲线(curve of Spee)

正确答案:司匹曲线: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又称为Spee曲线。

9. 牙槽突(alveolar process)

正确答案:牙槽突:又称牙槽骨,成弓形,为上颌骨包绕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

10. 腮腺鞘(parotid capsule)

正确答案:腮腺鞘:是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由深、浅两层筋膜包绕腮腺形成。浅层筋膜向上附着于颧弓,向下至下颌角,向前与咬肌筋膜相连,向后附着于乳突并与胸锁乳突肌筋膜相延续。

11. 电磁辐射(electromognetic radiation)

正确答案:电磁辐射:是以互相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而变振荡形成向前运动的电磁波。

12. 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正确答案: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主要是由病原牙首先引起颌周间隙感染,进而侵犯骨膜、密质骨乃至骨髓的炎症过程。分为两大类:一类以骨质破坏为主;一类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

13.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正确答案: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该病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14. 牙髓储备细胞

正确答案:牙髓储备细胞:指原始、未分化间质细胞,可根据需要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15. 聚合收缩(polymerization shrinkage)

正确答案:聚合收缩:是指复合树脂在聚合过程中,由于单体分子的相互移

动并形成长链而导致的材料体积收缩。会导致微渗漏,对洞壁产生应力,导致术后牙髓反应,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聚合收缩的因素:树脂的组成、窝洞形态、临床操作等。

16. 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

正确答案:根分叉病变:是指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了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根分叉病变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以下颌第一磨牙的患病率最高,上颌前磨牙最低,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

17. 保存性功能性外科(conservative functional surgery)

正确答案:保存性功能性外科:近年来,由于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的成就和目前综合治疗手段的增加,多趋于适当手术“根治”的范围,以保存机体功能,保护劳动力,提高生活质量。

18. 颞下颌关节强直(ankylosis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正确答案:颞下颌关节强直: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者,称颞下颌关节强直,分为关节内强直、关节外强直。

19.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

正确答案:生物学宽度:健康的牙周组织包括上皮附着和结缔组织附着,平均值为2.04mm。

20. 牙支持式义齿(tooth-supported dentures)

正确答案:牙支持式义齿:指缺隙两端均有余留天然牙,两端基牙均设置支托,义齿所承受的力主要由天然牙承担。适用于缺牙少、基牙稳固的病例,其修复效果较好。

21. 试述牙萌出的顺序及特点。

正确答案:①牙齿的萌出顺序为:乳牙(Ⅰ、Ⅱ、Ⅳ、Ⅲ、Ⅴ);恒牙(6、1、2、4、3、5、7、8)。②有比较恒定的时间性,生理范围较宽。③左右同名牙大致同时出龈。④下颌牙略早于上颌同名牙。⑤女性早于男性。

22. 简述口腔黏膜的功能。

正确答案:①口腔黏膜具有保护性功能,其主要体现在抵抗机械刺激和微生物和毒性物质的侵入。②口腔黏膜还具有感觉功能,可对疼痛、触动和温度做出反应,还有特殊的感觉系统即味觉。③口腔黏膜还与唾液的分泌以及某些药

物的渗透性吸收有关。

23. 窝沟龋与釉质平滑面龋的进展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平滑面龋和窝沟龋的病损均呈三角形,前者三角形的顶部向着釉牙本质界,后者三角形的底部向着釉牙本质界,窝沟龋的病损底部较宽大,病变进展在釉牙本质界所累及到的牙本质区域较平滑面龋大,很易造成大面积的牙本质病变,再加上釉质在窝沟底部较薄,窝沟龋病变很容易进展到牙本质,故与平滑面龋比较,窝沟龋进展快,程度严重。

24. 简述根尖周炎常见病因。

正确答案:①感染:最主要的感染来源于牙髓炎和牙髓坏死。牙髓炎、牙髓坏疽时细菌及其毒素可经根尖孔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炎症;牙周炎时细菌及其毒素可经深的牙周袋到达根尖周组织。该病常常为混合细菌感染。②创伤:急剧的外力作用,如跌倒、碰撞、突然咬硬物致根尖周组织创伤;根管治疗器械穿出根尖孔;充填物过高致咬合创伤等。③化学刺激:多由于根管治疗时所用药物引起,如用亚砷酸过量或封药时间过长,或在根管内放置如甲醛甲酚等腐蚀性药物浸出根尖孔外,特别是根尖孔较粗大的患者,这种情况可能性大。某些药物可作为半抗原和牙髓蛋白结合,增强其抗原性,引起免疫反应。

25.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与上、下颌第一磨牙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①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较小,色乳白。②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颈部明显缩小,颈鞘较突,牙冠由颈部向方缩小,故颈部大而面小。③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及远中尖的大小约相等,而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此三尖中,以远中尖最小。④上颌第二乳磨牙为3根,下颌者为2根,但根柱短,牙根向周围张开。⑤第二乳磨牙位于第一磨牙的近中且体积较大。

26. 牙列的概念及简述牙列的形态。

正确答案:牙列是指:上下颌牙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按照牙列形态特征,可分为:方圆形、尖圆形及椭圆形。其中方圆型是上下牙列中4个切牙的切缘连线略直,弓形牙列从尖牙的远中才开始弯曲向后;尖圆形是自上颌侧切牙即明显弯曲向后,弓形牙列的前牙段向前突出非常明显;而椭圆形是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弓形牙列自上颌侧切牙远中开始,向后逐渐弯曲,使得前牙段较圆凸。

27. 简述下颌体内面的解剖结构。

正确答案:下颌体内面近中线处有两对突起,分别称为上颏棘和下颏棘。上颏棘为颏舌肌的附着点,下颏棘为颏舌骨肌的附着点。自下颏棘下方斜向后上与外斜线相应的骨嵴称为内斜线或下颌舌骨线,有下颌舌骨肌附着。内斜线的后端有翼下颌韧带附着。内斜线将下颌体内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内斜线上方,颏棘

两侧有舌下腺窝,与舌下腺相邻;内斜线下方,中线两侧近下颌体下缘处有明显的卵圆形凹陷称为二腹肌窝,为二腹肌前腹的起点。二腹肌窝后上方有下颌下腺窝与下颌下腺相邻。

28. 口腔X线检查应如何进行屏蔽防护?

正确答案:①使用长遮线筒及射线束的大小;②应禁止使用塑料制锥形遮线筒;③X线管组装体的X线泄漏;④使用持片器;⑤患者防护屏蔽;⑥工作环境的屏蔽。

2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①关节间隙改变;②髁突运动度的变化;③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④骨质改变;⑤关节盘及关节内其他软组织改变。

30. 牙体修复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去净龋坏牙体组织、感染牙本质,消除感染源,终止龋病过程,避免产生继发龋。②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保护牙髓牙本质复合体。③采用生物力学和机械力学的基本原理预备窝洞,包括抗力形和固位形结构,确保防止充填体的松动、脱落,又防止因过度磨除牙体组织造成的牙齿折裂。

31. 简述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生机制。

正确答案:关于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生机制,迄今还处于学说状态。代表性的学说有以下三个:①神经终末传导学说,该学说认为牙本质中存在着牙髓神经,对外界的感觉可由牙本质表层传至牙髓。但无研究结果支持。②成牙本质细胞传导学说,该学说认为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与神经之间存在突触样关系,能行使神经感受器的功能,将受到的刺激传给神经末梢,然后传至中枢。但无研究结果支持。③液体动力学说,该学说认为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起主要作用。即作用于牙本质表面的刺激会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发生多向流动,这种流动传到牙髓,会引起牙髓神经纤维的兴奋而产生痛觉。该学说有研究结果支持,也被广泛认同。

32. 直接盖髓术的原理和适应证是什么?

正确答案:接盖髓术是用药物覆盖牙髓暴露处,以保护牙髓、保存牙髓活力的方法。 (1)直接盖髓术的原理:牙髓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可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促进受伤的牙髓愈合。盖髓剂可消除创面上的感染和炎症,刺激牙髓细胞分化、产生成牙本质样细胞,从而使牙髓得以保护和愈合而恢复健康。根尖孔未完成者,直接盖髓易发生牙髓钙化和牙内吸收,应待根尖孔形成后行根管充填。 (2)直接盖髓术的适应证有:①根尖孔尚未发育完全,因机械性或外伤性因素露髓的年轻恒牙。②根尖已发育完全,机械性或外伤性露髓,穿髓孔直径不超过0.5mm的恒牙。

33. 如何判断根管壁或髓室底穿孔?

正确答案:当有穿孔发生时,通常会有以下表现:①当用小号锉探测根管时,局部管壁较软;②根管中有不明原因的出血:干燥根管内插入纸尖后,纸尖尖部干燥,其他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③X线显示根管内的器械从根尖孔以外的地方进入牙周组织;④根管内器械未达根尖,而根管定位仪提示器械位于根尖孔外。

34. 简述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成就有哪些?

正确答案:我国口腔颌面外科的成就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始终贯彻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牙痛防治工作的逐渐深入开展。 (2)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在感染、损伤、肿瘤等疾病的防治中被引用和发展。 (3)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各种药物,诊断、治疗等各种新技术、新疗法的不断创新,促进了我国口腔颌面外科更快地发展和前进。

35. 如何判断断根进入上颌窦,引起上颌窦穿TL?

正确答案:判断断根进入上颌窦,引起上颌窦穿孔的方法:①操作时,器械向上颌窦方向用力时,阻力突然消失,牙槽窝内不见牙根,窦底明显出血。探查时,器械可毫无阻力地超过正常牙根长度,伸入上颌窦内。注意排除,推入颊侧沟底黏膜下软组织内,可手扪鉴别。②头低位侧偏,有时可见同侧鼻腔内有少量血性分泌物。③鼻腔鼓气时,可见窦底穿孔处冒气,血水鼓动,有亮光点闪烁抖动,个别患者可自觉鼓气时齿槽窝该处“漏气”;④如牙根进入窦内,可拍片证实。

36. 叙述上颌骨解剖特点和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上颌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在中线相连,参与构成鼻腔外侧面,与多数邻骨相连,且骨体为一空腔,与周围骨骼通过骨缝构成拱形支柱结构。其临床意义是:①当遭受外力打击时,力量可通过多数邻骨传导分散,不致发生骨折,若打击力量过大,则上颌骨和邻骨均可发生骨折,甚至合并颅底骨折和颅脑损伤;②上颌骨无强大肌肉附着,骨折后较少受肌肉牵引移位,故其移位与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③上颌骨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愈合较快,一旦骨折应及时复位,以免发生错位愈合;④当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于穿破引流,故较少发生颌骨骨髓炎;⑤另外,上颌骨存在骨质疏密、厚薄不一、连接骨缝多、牙槽窝深浅大小不一等特点,构成了解剖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即上颌骨Le FortⅠ、Ⅱ、Ⅲ型骨折线,是骨折常发生的部位。

37. 试述唇裂修复术的最佳年龄及早期手术修复唇裂对唇裂患儿有何利弊?

正确答案:目前,一般认为进行单侧唇裂修复术的最合适年龄为3~6个月,体重达6~7kg以上。早期手术的好处:①早期进行手术可以尽早地恢复上唇的正常功能和外形,并可以使瘢痕组织减少到最小程度。②对伴有牙槽突裂或腭裂

的患儿,唇裂整复后,由于唇肌的生理运动可以产生压迫作用,促使牙槽突裂隙逐渐靠拢,为以后的腭裂整复创造条件。早期手术的不利之处:①婴幼儿的气道狭小,麻醉时呼吸道的管理要求高,稍有不慎易发生误吸、窒息。②婴幼儿体内生理环境不如成人稳定,手术创伤、失血等对患儿均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③婴幼儿的组织嫩,标志点不清楚,影响手术效果。

38. 完整的牙列检查记录图表应包括哪些?

正确答案:①牙列缺损的部位及数目,天然牙的健康状况,有无龋坏,有无牙折裂,牙髓活力状况,牙缺损及磨耗情况,口内充填及修复情况等;②牙列的大小,形状,基牙是否有移位、倾斜和伸长的现象;③正中是否为中性关系,有无错畸形。

39. 简述贴面修复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①贴面修复前,凡有龈炎者应予治愈后修复,否则将影响贴面龈边缘的密合性,修复后易出现边缘微漏,龈炎亦不易愈合。②复查中发现边缘着色者多因边缘微漏所致,轻微者可局部磨改后用复合树脂修补,严重者应予重新制作。⑧贴面修复牙间隙应注意美观协调,有的还可先正畸再修复。④上颌牙严重的唇向错位、严重舌向错位、上颌前突、牙唇面严重磨损无间隙、反、牙间间隙过大,中线过度偏移牙列拥挤排列不齐等一般不选贴面修复。

40. 详叙颌骨缺损的修复应遵循的修复原则。

正确答案:(1)早期系列修复:颌骨缺损不仅使口腔生理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障碍,面部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形,而且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因此,尽早进行修复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颌骨缺损的系列修复包括以下三步:①在手术前制作预成腭护板,手术后立即戴入腭护板(或翼状导板、预成颌骨修复体等),可保护手术区创面,免受唾液和食物的污染;②术后7~10天拆线的同时将腭护板等在口内直接改制成暂时性阻塞器,利于减少瘢痕的挛缩,减轻面部畸形的程度,及早恢复部分的生理功能,而且对患者还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③手术后2个月,待创面完全愈合,即可为患者制作永久性修复体。 (2)尽可能恢复生理功能:颌骨缺损的修复应尽可能恢复咀嚼、语言、吞咽、吮吸等生理功能。其中咀嚼功能的重建难度最大也最为重要,修复医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各种技术与材料,千方百计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在恢复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再根据颌面部的具体情况,尽量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当功能修复与外形恢复之间有矛盾时,应以功能恢复为主。 (3)保护余留组织:颌骨缺损后,余留的其他口腔组织多可被用于修复体的固位、稳定和支持,因此,除必须拔除的残根或过度松动牙,骨尖、骨突的修整,以及瘢痕组织的切除等外,应尽量保留余留组织。 (4)要有良好的固位稳定:颌骨缺损的修复体往往大而重,由于支持组织较少,修复体的翘动和摆动也较大。在设计时须经仔细检查,周密考虑,尽量利用现有组织以获得足够的固位力。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修复体的固位稳定效果。 (5)修复体要坚固而轻巧,使用方便而舒适,在满足足够的固位和支持的条件下,修复体还必须设计得既轻巧又牢固,而且支架不宜过于复杂。

在组织缺损区的基托应采用中空的形式以便减轻重量。同时,修复体体积要尽可能小,便于取戴,使用舒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