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载]爯簋铭文释文与译文

[转载]爯簋铭文释文与译文

来源:华佗小知识
[转载]爯簋铭⽂释⽂与译⽂

原⽂地址:爯簋铭⽂释⽂与译⽂

作者:bohong爯簋铭⽂释⽂与译⽂

铭⽂:遣⽩(伯)乍(作)爯宗彝,其⽤夙夜享卲(昭)⽂神,⽤禩(祀)旂

(祈)沬(眉)寿。朕⽂考其巠(经)遣姬、遣⽩(伯)之德⾔,其竞余⼀⼦;朕⽂考其⽤乍(措)氒(厥)⾝,念爯[](哉)!亡匃(害)!

爯簋,西周。簋铭7⾏48字,其中“⼀⼦”合⽂若按2字计,共得49字。从铭⽂内容和字体风格看,此器的制作年代当在西周中期。

“爯”,⼈名,即本器器主。西周⾦⽂中名“爯”者,⼜见于爯作⽗丁罍(《集成》15·9814)、爯簋(《集成》7·3912、3913)、荣有司爯⿀及⿍(《集成》3·679、4·2470)、应国爯簋(《⽂物》1999年第9期84页,《近出》2·485)、应侯爯盨(《⽂物》1998年第9 期11页,《近出》2·502)等器铭,然观其铭⽂内容、字体及时代,皆与本器器主⽆关。

“巠”可读作“经”,是“⾏”或“遵循”的意思。《诗·⼩雅·⼩旻》:“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犹是经。”马瑞⾠《⽑诗传笺通释》谓:“经,朱彬谓当训‘⾏’是也。《孟⼦》‘经德不回’赵注:‘经,⾏也。’‘匪⼤犹是经’,犹云匪⼤道是遵循⽿。遵、循,皆⾏也。”[害夫]簋“巠(经)拥先王”(《集成》8·4317)、晋姜⿍“巠(经)拥明德。”(集成5·2826)、齐陈曼瑚“肇勤经德”(《集成》9·4596)、《尚书·酒诰》“经德秉哲”等“巠”或“经”字,⽤法并同。

从器主爯能摹仿天⼦的⼝⽓“余⼀⼈”⽽⾃称“余⼀⼦”来看,器主的⾝份应不低,推想其当是⼩宗之长。⽽遣姬、遣伯,则很可能拥有宗妇、宗君(⼤宗宗⼦)之地位。

爯簋铭⽂译⽂

遣伯为爯制作了这件⽤于宗庙祭祀的礼器,(让爯)拿它来早早晚晚享祭已故的先⼈,以祈求长寿。我的先⽗能遵⾏遣姬、遣伯夫妇之德⾔,兴旺我这个⼉⼦。我的先⽗要将(兴旺)⽤在我的⾝上,长挂念爯吧!(让我)没有祸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